明确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点赞:35776 浏览:1608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明确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三岗”系统工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进而提升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关 键 词]财会类岗位需求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区域间、行业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岗位仍然被传统型劳动力所占据,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高职院校财会类毕业生找工作就是如此.在现阶段,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职院校财会类毕业生质量,关键在明确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三岗”系统工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以此提高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

1.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是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发展,各个行业的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财会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对口就业岗位也越来越细,比如会计岗位目前就大致分为了以下具体岗位,(1)总会计师岗位,(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岗位,(3)稽核岗位,(4)资本、基金核算岗位,(5)资本、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岗位,(6)工资、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岗位,(7)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8)总账岗位,(9)出纳岗位,(10)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岗位,(11)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不同的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岗位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应该围绕具体岗位要求的能力结构设置教学课程,安排教学内容.

2.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是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前提

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接口”,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重要环节.教高[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专业设置、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因此,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前提.

明确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会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具有现实性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对多届财会类毕业生进行和用人单位走访分析得知:往届毕业生普遍认为岗位能力是他们安身立命、找到理想就业岗位地根本,只有具备了做好某一具体岗位的能力,才能很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竞争力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岗位能力是成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用人单位在招聘财会类人才时也都普遍认为具备岗位能力是其选择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笔者认为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具有现实性.

二、实施“三岗”系统工程,提高财会类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手实施“三岗”系统工程,即岗位课程开发工程、岗位课程教学工程和岗位就业实习工程,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实施岗位课程开发与建设工程

(1)岗位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而到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岗位课程开发与建设势在必行.

(2)岗位课程开发的设想

①岗位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打破传统的以专业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相互分开、单独制定教材、各自授课的传统方式,按财会类具体岗位任务要求分解、整合教学内容,重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具体岗位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②岗位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具体设想:岗位调研――确立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目标――构建岗位系列课程知识技能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单元、能力单元、实训单元)――开发岗位系列课程.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目标: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确立并为岗位能力培养怎么写作.单元目标:岗位系列课程体系中每一个单元均应达到具体的培养目标.基础单元:是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知识体系的根基;能力单元:本单元知识技能体系构建应直接为实现岗位能力需求怎么写作;实训单元,本单元岗位系列知识技能体系的综合应用,其单元目标应尽量与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目标接近.

(2)岗位课程教学工程

岗位课程在教学过程必须强调岗位任务要求,形成岗位知识和技能体系,须明确每门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等项目内容.课间内容有联系但一般不重复.岗位系列课程教学次序为:职业课――技能课――实训课.

①职业课.职业课主要传授岗位(群)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大类专业平台课之一.教学方法一般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方式可采用边讲边练方式进行,强调职业基本知识讲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过程.

②技能课.技能课主要进行岗位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岗位专门技能训练,是岗位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或多门整合课程.教学方法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方式可采用项目组及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强调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③实训课.实训课主要进行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岗位系列课程的岗位综合实践课程,是职业平台课与岗位技能课的综合和提升.教学方法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方式可采用项目组及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强调岗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训项目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岗位就业实习工程

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岗位就业的适应能力,实现毕业生上岗就业的“零过度”目标,在教学计划中设立岗位就业实习制度,取代以前教学计划中传统的毕业实习.通过用人单位招聘,学院有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到校企合作基地,以准员工或正式员工身份进入企业岗位,既实习,又工作,而且都有一部分工资收入,这样既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岗位就业实习,同时又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财会类高职人才的急需.在岗位就业实习期间,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角色转变,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独立履行岗位职责.一方面,学生面对岗位工作任务,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并在企业团队精神文化熏陶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共事.由于带薪上岗,增强了学生岗位就业实习工作责任感,迅速提高了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融入企业市场竞争氛围,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企业丰富的实践活动,学习企业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迅速提高了岗位适应能力.使毕业生的岗位就业实习成为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结合部”,成为学校与社会对接的最有效、最紧密、最宽广、最直接的“平台”.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经过岗位需求调研,依据岗位所需的能力构建岗位系列课程,并通过工学结合方式或其他产学结合方式实施的“三岗”系统工程,迎合了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增强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必将大大增强财会类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