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传导机制文献综述

点赞:6719 浏览:227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危机不仅局限于一国,而且会扩散到其他国家,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特别是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国金融危机的后果会影响到区域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综述

按国内学者刘园和王达学的观点,金融危机是指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其金融制度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在其1948年5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金融危机分为四种类型: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系统金融危机.

(一)早期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研究

周才云(2007)认为金融风险形成、积累和转化为金融危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也就是相关的经济状态从均衡转向失衡的过程,而这中失衡又分为国际收支失衡、经济结构失衡和资本借贷失衡三个方面.

在早期的研究中,迈克尔佩蒂斯认为,始于发达国家的大范围的资本流动性收缩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Calvo(1998)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研究发现,大规模的外资流入并通过银行业信用过度扩张,风险贷款增加,使一国的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当一国外资流入过多导致外债过度时,在内外部冲击因素的作用下,外资的流入会出现逆转,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过程

陈华、赵俊燕(2009)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长期积累瞬间爆发的结果.其过程是:(1)美联储的降息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2)金融衍生产品的催化作用.(3)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4)政府监管不力,忽视了信贷风险的控制,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超越了金融监管的范围.

张明(2007)在分析美国次贷危机成因时把危机的演进逻辑概括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风险链条,即房地产市场繁荣导致抵押贷款标准放松和抵押贷款产品创新、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传递,以及基准利率提高和房地产持续下跌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Fisher(1933)从实体经济角度研究了这次危机的成因.他认为,当经济陷入衰退时,企业产品销售下降,使其清偿能力丧失,借贷者为了清偿债务被迫低价抛售资产,从而使企业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造成债务负担加重和清偿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存在着内在逻辑(张羽呜,2008),包含金融体系的内在因素,结构性信贷产品以及发起-分销的商业模式在危机中的作用不容置疑.另外,在这场危机中,相关各方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金融危机的传导路径与理论

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危机经常在许多国家同时爆发,或先在一国爆发后,迅速传导到其他国家.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研究,并揭示出危机在传导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

金融危机传导理论与机制

金融危机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金融风险形成、积累、转化和扩散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陈华、赵俊燕(2009)金融危机的传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危机的传导主要是指接触性传导,是贸易和金融溢出效应的结果,即一国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实体经济或金融方面的相互衔接,使得局部或全球性的冲击在国际间传播.广义的金融危机的传导泛指一国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播与扩散,导致许多国家同时陷入金融危机.这可能是源于贸易金融关系密切的国家间所产生的接触性传导,也包括贸易金融关系并不密切的国家间的非接触性传导,这种非接触性传导可能是由于共同的冲击产生的“季风效应”,也可能是由于投资者预期变化引起自我实现的多重均衡,即传染效应.

高蔷(2003)认为推动金融危机传导和扩散的因素很多,其中:恐慌心理的传播是金融危机传导和扩散的重要动力,某些不同类型金融市场的关联性、互动性是金融危机传导的重要机理,某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结构的相似性是金融危机在不同地域传导的重要媒介,某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过于密切形成金融危机在不同国家之间传导的纽带,国际间金融协调与干预机制跟不上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为金融危机传导扩散提供了条件.么峥谭艳平(2008)分析认为,金融衍生品在危机传导中的起着媒介的作用.危机蔓延是由于非理性的繁荣造成了市场的泡沫,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遵循“羊群效应”使得金融恐慌进一步蔓延.

张韶明(2003)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是由投机者、本国公众、本国政府、外国公众、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等多方参与者参加的多方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危机的传导导致博弈各方的实力对比、利益格局变化、所获信息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必将导致博弈均衡的变化,从而导致危机的迅速扩散.孙立平(2009)进一步认为,完整的危机要经过两步的传导过程,第一步是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传导,第二步则是经济危机向社会危机的传导.

金融危机的传导路径

高蔷(2003)当一国宏观经济基础未因外来冲击而改变,只是因为他国危机的影响而爆发金融危机时,此时的危机传输就传染.安辉(2004)分析得出,金融危机传导的主要渠道包括:(1)国际贸易渠道―贸易溢出效应,(2)国际资本流动渠道―金融溢出效应,(3)经济全球化―季风效应,(4)自我实现的多重均衡―净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传导机制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而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陈华赵俊燕.2009):一个是危机在不同市场或不同领域之间的传导与扩散过程,另一个是危机在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传导与扩散过程.

1.金融危机在国内的传导

金融危机的国内传导主要表现为危机在货币危机、资本市场危机、银行业危机之间的相互传递,进而向全面的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周才云,2007).实际上,货币危机与银行业危机和资本市场危机的扩散是双向的,在某些情况下,货币危机可能扩散至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银行业危机、资本市场危机也可能导致货币危机.

(1)货币危机向银行业危机的扩散.KaminskyandandReinht(1999)的研究发现,许多发生了货币危机的国家也发生了银行业危机.其原因在于:在面临汇率压力时,若银行采取大幅度提高利率的对策,就会使银行立即陷入利率风险之中,货币危机就会向银行业危机扩散.ChangandVelasco(1998)认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银行系统的国际流动性不足.当超额借贷的外汇头寸大到银行系统自身难以轧平时,任何负面的经济信号都会导致银行业危机的发生,并产生货币危机的连锁反应.


(2)银行业危机向货币危机的扩散.许多研究讨论了银行挤兑导致货币危机的因果关系.Gonzalez-Hermosillo(1996)指出,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经济体中,银行危机更有可能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这是因为市场交易者在银行危机发生后,更偏好于持有外币资产而非本币资产.如果市场主体大量抛售本币资产,必然对本币币值的稳定造成巨大压力,若短期内本币急剧贬值,货币危机的发生就难以避免了.KaminskyandReinht(1999)研究了1970―1995年几十个国家的26次银行危机和76次货币危机,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上许多地区金融市场的放开,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般说来,银行方面问题的出现总是要早于货币危机,反过来,货币错配和资本外逃又加重了银行危机.

(3)资本市场危机向银行业危机的扩散.资产的大幅度下跌,通常会造成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严重时会引发银行危机,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BanerjeeandAbhijit(1998)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银行难以有效监督借款人的行为,从而使借款人将借入资金投向股市和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以取得高投资回报成为可能,这种情况的存在使银行承担了大量风险.由于借款人遭受严重损失,大量借款不能按期归还,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暴露于市场,在银行资产损失严重和流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导致银行危机发生.

张明(2008)在描述这次危机的传导机制时,将其概括为:第一,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下降引爆了危机,第二,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以及以在风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第三,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的萎缩导致商业银行被迫向特别投资载体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受损商业机构不得不通过降低风险资产比重来重新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导致危机从资本市场再度传导至信贷市场,造成持续的信贷紧缩,第四,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金融加速器机制、持续的信贷紧缩、次贷危机直接造成房地产投资下降等因素,导致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第五,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危机将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渠道从美国传导至全球.

2.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

李小牧(2001)广义的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泛指金融危机在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和扩散,它既包括危机国内传导的溢出,也涵盖单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跨国传导,既有存在于贸易金融关系紧密的国家间的接触性传导,也有存在于贸易金融关系并不紧密的国家间的非接触性传导.而所谓接触性传导就是狭义的金融危机国际传导,它是指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之中、之后,某些经济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变化,最终引起经济金融的某些侧面或整体变化,以致引发、扩大、缓解金融危机的跨国作用过程,也称溢出效应.

贸易溢出和金融溢出是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主要途径(傅建源张世林,2008).溢出或者挤出效应是指一国或某市场的投机性冲击造成本国或本市场经济基本面(如贸易赤字、外汇储备)的恶化,它的恶化从而导致另外的国际或者市场的经济基本面受到冲击的压力.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国与国或者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经济贸易、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出现短期互动现象.

张韶明(2003)把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归结为波及效应的传导,即指一个国家发生的危机恶化了另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基础,如贸易赤字扩大、外汇储备下降,从而导致另一个国家发生危机,此外也包括“净传染”,即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危机影响到投机者的信心与预期,诱发了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危机.

以Baneriee(1992)为代表的许多学者将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分为三类:(1)危机传导的波及效应.当一个国家发生危机时,同时也恶化了另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基础,从而导致另一个国家也发生危机.(2)危机传导的季风效应.即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动必然会对许多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危机传导的贸易效应.当一国发生危机通常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必然使该国出口竞争力增强,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经济情况恶化.

一国发生货币危机后,投资者对其他类似国家的心理预期变化和投资者信心危机造成的投资者情绪的改变是金融危机的主要传染机制(李小牧,2001).“传染效应”形成的关键在于投资者认为一些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常见的有宏观经济基础的相似、政治与经济政策的相似和文化背景的相似,相应地,存在基于经济基础相似的传染、基于政治与经济政策相似的传染和基于文化背景相似的传染.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过程

陈红泉(2009)分析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传导机制、产业联动效应和金融传导机制产生的.第一,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需求下降和国际贸易增长放缓.这其中首当其冲影响最直接的显然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出口部门.第二,金融危机通过产业的结构性震动效应和存货的加速原理两个方面,向我国蔓延和传导.第三,次贷危机的金融传导机制是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两个方面冲击中国的实体经济的.首先,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因持有美国债券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直接损失.其次,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和实体经济的主要影响.不是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的直接损失.而是担心次贷危机导致的国内经济衰退而出现的惜贷现象.

赵晓辉(2008)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的同时,也大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按照虚拟经济的特点,它必然会通过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传导作用、关联企业之间的传导、金融领域的传导、心理传导等方面来影响我国的经济.卢盛荣(2009)的研究同样发现,金融危机将通过汇率与外贸、流动性需求、市场预期、产业联动效应传导途径影响我国经济.

杨万东(2008)在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时将其归结为:第一,外贸传导.第二,香港市场传导.第三,估值水平引导.第四,合力性影响.第五,投资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