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

点赞:3737 浏览:146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57-02

摘 要 管理是一个组织效率提升的催化剂,人是组织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让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这也是组织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当代管理学对人性的检测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检测设向复杂人转变,意味着管理的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促使管理从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文章对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做了分析,对其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做了辨证,同时提出应创设新的管理模式.

关 键 词 组织目标 管理模式 人性化管理

一、人性和人性化管理

1.关于人性的探讨

人性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最早提出的一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人性理论问题被明确的提了出来①.从孔丘的人生来“性相近习相远”为发端,我们的先人对人性进行了性善、性恶、性善恶兼半的大讨论,各种观点的基本雏形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者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第一章)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论衡本性篇》)

人性化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组织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人性问题,同样是外国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造自己和提升认识能力,更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的本质.在国外,人性思想的最早诞生地是古希腊罗马.从米利都学派的自然人性论,毕达哥拉斯的灵魂决定人性论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义的人性论,西方的思想家对人性的探讨也一直没有间断.


“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事物所以非存在的尺度②.”

“除非有恩典的帮助等人就没有为善的自由意志③”

“主体性思想、人本主义等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必须把它们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合理的,否则它们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过度的人性,很可能会导致过度的非人性④.”

对于人性这个复杂的问题,尽管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家们做出了种种论述与探讨,但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现在,我们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观点:唯物史观是人性学说的基础.人性的本质是不断改变的,在阶级社会中的人性带有阶级性.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既不是一部分人也不是大多数人,而是所有人.在现阶段,“以全体公民为本”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所有人、当代人,还有意指多代人的概念,要考虑代际公平和跨代公平理念.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它的基本前提是对人性的检测设,人性化管理都是依据一定的人性检测设而进行实际操作的,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检测设是“人性善”论.本文在这里认为,不管是哪种管理模式,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人性化管理的历史进程和涵义

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的科学管理的理论,是人性化管理的最初的思想渊源.他通过对工人做工的时间和动作研究提出优化效率的方案,这为现代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倍受关注是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复苏中,一部分企业家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直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同时,人性化理论得到逐步深入的发展,例如有X、Y、Z等一些与人性化管理相关的新的管理理论.由于市场的急速拓展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在20世纪的70到80年代,有关人性化管理的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经历了一次低潮.

20世纪90年代,人性化管理随人本思想的逐步发展被重新推出历史舞台并出现新的.这一时期人性化管理的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是M理论.该理论对人性的检测设是:人性是复杂的,既不是单纯的善与恶,人性是善与恶的交叉有时候还会相互转化.因此,除了关注人性的问题,还应该关注人性善恶之间的转化,通过职位的相似度检测将人性的共性与个体差异的个性调和一致,从而达到和谐一致⑤.

综上所述,我们给人性化管理这定义: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交往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管理活动,是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把人视为组织管理的主体,关注人的情感、崇尚人的价值,给人以充分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充分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满足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一种管理观.

二、人性化管理实现路径

现代化的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的调动人这一重要资源的积极性是手段,用情感导入式的激励方式让人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让组织成员积极地、高效地甚至应该是快乐地完成组织任务,达成组织目标.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人性化管理应重视的三大要素

首先,也是人性化管理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是树立 “组织人”的理念,是指组织在进行生产、销售和管理的经营过程中,全体员工确立对人的思想.

其次是重视人性化管理的环境,环境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也即是组织的社会环境,它对企业的管理起着间接的作用,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组织环境等更为直接的因素.环境对人的工作态度、心理变化、工作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环境因素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要素.

最后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价值观的一致性是组织员工之间以及组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和协作的基础,也是组织成员在组织管理者的领导下完成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人性化管理理应从组织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与现状出发,充分认识到价值观与个人的行为选择之间的关联性,优化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将发挥价值观的管理学优势影响组织人的具体行为,为人性化管理怎么写作.

2.人性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和谐有序的组织环境是每个组织梦寐以求的,让组织成员不仅仅是不再讨厌自己认为枯燥的工作,而是能够真正的享受工作的过程,这需要组织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员工能够遵守管理制度,是组织保证其生产效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是,组织的管理者制定一些灵活性更强更倾向于生活化的管理措施,让冷冰冰的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措施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注重教育与管理的结合.组织成员的素质是组织提高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直接影响着人性化管理实施的成功与否.在培养组织成员素质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工作情况,提高组织成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更要充分理解人性,尊重人权,注重员工的思想觉悟上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适时地组织丰富的活动,对员工的心态进行实时的调整教育,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培养组织成员一生学习的精神,响应国家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

第三,分阶段分步骤的实行人性化管理策略.这即是在说明人性化管理的实施范畴,不是所有的组织实施人性化管理都是必要的.管理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组织处在什么样的管理水平,如果现阶段还是经验管理阶段或者是科学管理仍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就不适合推行人性化管理.如果科学管理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则可以考虑诸如“逆向思维”等人性化管理的策略,让组织分层次有阶段的进入人性化管理.

三、人性化管理的几个认识误区

人性化管理理念确立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重要和本质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使人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从而实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真正实现人全面的自由和解放.这种“以人为目的”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性化管理的哲学境界.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在这种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又容易出现以下的误区:

首先,把“人性化”管理误认为“人情化”管理. “人情化管理”是制度化管理的对立面,是指管理者没有制度化的依据,处理问题时全凭个人的好恶和主观的意识.这种管理方式一般会出现在组织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是制度化形同虚设一人独揽大权的组织环境,孤行专断的管理者模式,科学化制度化完全被忽略,把个人感情看法和好恶作为评判问题的标准,几乎丧失了客观和公平,而作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组织成员,也会随之将制度抛在脑后,将管理者的评判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发展方向,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其次,把“人性化”管理误认为“放松式”管理.为了使管理更加人性化,管理者必然会采取一些举措,使管理者和管理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的空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管理者将要失去制度化的“原则”.因此,自由裁量的“一定量”是否适度会是人性化管理的挑战性问题.如果过于放松很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如果过于紧张又会让组织成员感觉制度原则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作为人的本性,使他们对人性化的认同感降低.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更贴近人性的管理制度中,让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和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照顾到组织成员的个人情感绝不意味着就是管理放松化.

第三,把“人性化”管理误认为“化泛滥”的管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进程中,组织会越来越重视集体的智慧,决策者会更加重视集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决策中来,来避免以往的管理活动中由于忽视集体智慧而造成的决策风险过大.因此,理性、客观的管理者提出应采取管理决策的化,让组织成员充分了解相关决策信息,发动全体员工的力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不仅有利于让员工更加理解和支持组织的决策,更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竞争力,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⑥.但是这也并不是意味着过度化,并不是要让所有的组织成员都达到满意,那样不但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可操作性,不符合提高效率的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性化管理的根本宗旨.

四、创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管理就是一个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通过管理的实践活动让创新的管理理论逐步完善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通过管理自身优化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不断追求管理的理想性及人的力量在管理中的发展和实现⑦.在突破常规的或科学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的方式因内外环境、制约因素、人文理念等的差异而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人性化管理多要针对的对象,应根据其人性本质上的不同而采取因人制宜、因环境制宜、因文化理念制宜的区别对待的方式.对于大量的国外成功案例,我们万不可一味的全盘吸纳,应该根据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的制度设置、管理模式、组织的人力资源及其结构还有文化差异等因素,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的人性化管理.使人性化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实现人性化管理的中国式本土化,扎根于我们的管理之中.中国在现阶段,已经将人性化管理理念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组织的指导管理活动中,因此,对人性化管理的探索十分必要又意义深远.人性化管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创新也是系统的重要方面.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笔者认为,这三句话就是人性化管理的精髓与最高宗旨.我们在人性化管理的创新中一定要紧紧把握我们的中国特色:将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将人性化管理的人本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理念相联系,将人性化管理的内在价值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相互辉映.在既有的理论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创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使我们的管理有新的模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