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参考书怎么看?

点赞:32881 浏览:1556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每当听说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时,同学们都大有深意地惊呼一声:啊,曲阜师大的啊!

有时我为避免这种略带夸张的惊叹,便只说自己是山东人,然后得到的回应一般是:啊,又是山东的?!

一直以来流传着这样的普遍共识:山东的孩子只会死读书.

这种印象有一定现实基础,此不赘述,只想借题谈一下考研复习中怎样读书的问题,避免成为“只会死读书的孩子”.

误区一:视课本为圣经

我们通常信奉这样一个信条:指定教材都是老师编写的,老师肯定喜欢我引用他(她)书里的原文.因而一字一句地去背诵教材.

笔者曾有过惨痛教训,当年看《有效的公共关系》的汉语翻译版,开始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作者所云不明还是译者水平有限,有时候仿佛若有所悟,有时又觉得作者在胡说八道.就这样,一字一句狂背一个多月后,毫无收获,终于放弃.

王小波嘲笑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同样,死抠课本,“锱铢必较”,大没有必要.

提示一:专业课要灵活不要背书

专业课考查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开放,考生没必要一字一句地背书.即使靠背书通过了初试,复试时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考生在复试阶段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缺乏自己的思考或不会表达.如果你是导师,需要的也是能帮你做研究、搞项目、攻课题的学生,而不是仅仅以课本为圭臬,不敢质疑的、不会思考的学生.

让我们回到孔子的教义吧,“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背书,无益,不如学也”.

误区二:只看指定书目

由于大部分研招院校都是指定参考书目的,于是指定的这几本书就成了考生眼中的全部世界,其他书管他多么经典,多么重要,只要不是学校指定就不看,而且底气十足地说――看了也白看.


真是这样吗?

举个例子: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但新闻学和传播学是两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学科范围和考试内容不完全一样.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内部讨论发现,学过传播学的考生报考新闻学,成功的概率远胜过一开始就学新闻学的考生.其原因就在于传播学比新闻学的视野更开阔,知识面更广.传播学的很多知识,绝大部分新闻学教材里不涉及,但北大新闻学的考卷经常会考传播学内容.先学传播,再考新闻,在北大成功概率较大;纯粹复习新闻教材的学生则会因视野受限、遇到问题很难跳出新闻学框架而吃亏.

专业课参考书怎么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虽然这只是个例,但颇有借鉴意义:复习面要大过意向专业的考查面,知彼而高于彼,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囿于有限的指定书目.

提示二:看非指定书是你的加分项

看指定书是保分项目,看非指定书是加分项目.

考研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当然要重点看指定参考书.但是在时间不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多了解相关的论述,如指定参考书中提及的文献、相关领域中经典书籍、相近专业的指定参考书等,这样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考试时可能会答人所未答,言人所不能言,会写下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神来之笔,遇到开放性问题时,会比别人更有思路,视野更广阔.

误区三:过度深究,忽略应试

与第二个误区相对的另一种极端:把考研当成一项很严肃的学术工作,一定要寻根究底.比如,关于舆论的概念,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流派思想家都有过不同论述,而每一派论述都有背后的政治学、哲学理念和时代背景等,追踪起来一环套一环,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而考试中对这个概念的考查,最多是简述不同的舆论定义,更多的是把舆论作通俗化处理,不作深究.

提示三:考研要高分,先做学霸再做学究

我们首要的任务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不仅专业素质和能力要过关,更要考出高分.待录取之后,你将获得一展抱负的广阔舞台.但在分数定输赢的游戏规则中,我们遵从规则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