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路径

点赞:4719 浏览:129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三个主要问题,家庭教育缺乏所致的心理问题、教育认识偏差导致的行为习惯问题、家庭教育错位导致的学习问题,考虑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的路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学校教育方式的新转型,强化家庭观念,二是提高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性.

关 键 词: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77-02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组成部分.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五千八百万人,农村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达到四千多万,而且大多集中在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等中西部地区[2].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挑战着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及教育的公平性,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基本生活条件的弱势直接关系着千万农村儿童的健康发展,不仅影响聚居区山寨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的乡村人口质量的提高,影响着数百万家庭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地区的未来.

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父母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家庭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家庭教育是儿童不可替代的基本教育.儿童在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逐步形成自尊心、创造力和个人的自我认同,包括情感经验、性格倾向、爱的能力和被爱自我认知,并在家长的关怀下积累个人和外部世界主客体互动经验,逐步形成独立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父母忙于生存,孩子离开父母后,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有限的家长来电中大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安全,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较少,很难引导孩子正确的自我认同、主客体的良性互动,往往导致孩子生活满意度下降,学习动力不足.“亲情的缺失造成留守儿童形成不安全依恋,使儿童逐渐形成一种孤独、无助的性格.进而影响儿童的健康人格建构和社会化进程.”[3]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显示害怕恐怖,表现出很安静、不爱与他人交往.离开父母一段时间过后孩子的心理失落感加重,性格变得自卑、焦虑.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在家儿童.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经常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与人沟通不良、胆小而懦弱、有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孤独倾向;另一种是暴躁而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控制能力弱、自律性差的特征.祖父母、亲友的监护无力导致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减弱.

2.教育认识偏差导致的行为习惯问题.大多数家长认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教育费用的积累是教育投资中考虑的唯一因素,在选择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监护人时比较草率,不合适的监护人无法代偿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职能.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为学前儿童、小学生或初中生,正处于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隔代监护中的祖父母往往是文盲,这意味着照顾孩子的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时代性不强.亲属监护中亲戚通常认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感、纪律频繁盘问不便.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毕业率,没有认识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特殊需要.由于教师有限的精力,教师所关注的学生生活问题、情感问题也非常有限.农村学校教育条件极其有限,无法创造出完全适合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情感需要的环境.政府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经济疲弱,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配备教育教学资源及教师,以便形成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所需的良好教育管理机制.教育认识的偏差产生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很难被发现并获得及时纠正,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良好行为的形成和健康成长.

3.家庭教育错位导致的学习问题.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忽视家庭教育,家教观念滞后,教育方式简单,教育辅导能力短缺.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能读书就读书,不能读书就种地,一样是一辈子.”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认为吃饱穿暖就完成了做父母的职责.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味抱怨、谴责,另一些家长则一味溺爱孩子,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家长文化知识有限,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在城市生活快节奏工作的竞争压力下,忽视留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孩子的教育、关心和指导.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没有获得家庭正确和有效的指导,导致许多留守儿童认知出现偏差,学习动机变化,学习态度不正确,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敷衍了事,行为习惯不好.隔代监护中虽然祖父母、外祖父母非常疼爱孩子,但他们大多年岁已高,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功课,导致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仅不能履行监护人职责,而且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负担,因为他们必须照顾体弱长者,需要分担大量沉重的家务,很少时间学习,学习心思混杂,不愿意学习.此外,寄养在亲友家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比较敏感,为了获得监护人认同,他们往往会过多承担家务,影响学习.总的来说,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相对比而言,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比父母在家儿童更容易辍学,尤其是存在着不易统计的以不能学习、不愿学习为特征的隐性辍学.

二、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一方面,户籍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限制了乡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农民工将其子女送入流入地就读,受城市学校接受能力和流入地政府的户籍限制政策,农民工子女需支付高昂的借读费,额外增加的教育成本加重了农民工的压力,加上农民工子女在就读中因户籍遭受的歧视,迫使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父母不愿也无力供子女在打工地就读.可以说,户籍限制让农村儿童不能平等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所处的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落后,限制了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民族之间事实上存在着教育的不平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因历史遗留的原因导致的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态短时期不会消除,区域教育呈现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差异.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教育受到事实上的限制,表现为义务教育总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师资水平底、学校教育硬件和软件跟不上.客观上导致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学校没有配备具体的心理辅导教师、生活老师,办学条件差,通常难以弥补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陷,甚至可能使有问题倾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成为教师放弃的对象.2.学校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调整教学管理方法,以适应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多方面需求.学校肩负着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任,不仅要承担固有的教育责任,还要考虑家庭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补充.学校教育不仅要以教学为中心,更要讲究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教育工作方法.然而,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给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予以更多的关注.学校遵循统一模式设置课程,没有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特点加以调整,统一模式的课程设置实际上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容.大多教师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注意行为异常、情感异常、心理异常的山寨留守儿童.如果学校能给予更多的心理帮助和辅导,教师能够积极回应留守儿童的异常表现,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生活、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和其他集体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减弱亲子分离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学校既有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制约学校采取有效措置,突出表现为学校缺乏专门教师,很难成立一个留守儿童辅导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3.家庭因素.传统农村家庭教育主要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席.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后不再直接照料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经家庭的口传身授、榜样模仿等方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生存知识、技能和基本的道德准则.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家长主动教育子女的意识太低,很多家长不知道以何种方法来正确教导孩子.有些家长的素质不高,不能以身作则,很难给子女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当孩子犯错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辱骂、嘲笑、指责甚至拳打脚踢.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尊重子女的自尊心,以家长意识专横地取代孩子思想,产生孩子的逆反.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有求必应,教育缺乏原则与规范.有些家长片面注重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发展,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放任自流.“文化阶层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比较‘顽固’,不太容易受家庭其他背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相反,它倒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他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4].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的路径

1.构建学校教育方式的新转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教育应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结合基础教育课程,因材施教,改变教学管理方法,主动承担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责任.第一,建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效能.学校领导不要以追求学生升学率作为衡量学生成绩及老师评定的唯一标准,学校应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实际来制定适当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案.第二,学校建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各自的具体情况.成长档案应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姓名、性别、身份、家庭住址、父母的名字和工作地点的、写作技巧监护人的联系信息,建立起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温情联系平台,定期主动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状况与留守儿童父母或写作技巧监护人交流,以获得全面的教育绩效.第三,学校将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规教学.正规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得到老师的疏导,留守儿童在与老师交流中获得真诚的爱.情感教育、心理健康使用适当的方法,可以减轻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的不适,引导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养成积极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

2.强化家庭观念,提高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性.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父母不能简单地把所有的教育孩子责任推到学校,父母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包括精神上和心灵上的鼓励、支持、关怀、呵护,远非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孩子所需.家长应始终保持与子女接触,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情孩子况.多打或者写信回家,加强与子女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关怀和亲情的温暖.同时,家长应尊重具有留守儿童的独立人格,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家长以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互动,给孩子说话的权利,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态度、情感.只有在充分、相互信任氛围中,家长才能获得留守儿童的真心话,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政府、学校或农村地区的非政府组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向家长和监护人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与子女沟通方法、沟通技巧、沟通内容,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建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网站,设立家庭教育专栏,引入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增进家长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互恰,有效发挥家庭远程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