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我国最早的志怪小集

点赞:6159 浏览:213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识经典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小说集,编撰者为东晋初年的史学家干宝,全书共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四百五十多个.在书的《自序》中,干宝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可见作者的著述目的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所以《搜神记》所讲述的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间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本书的思想杂糅佛道,文章设想奇幻瑰丽,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追溯起来,“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除《楚辞》《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宝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珍本.

深入品评

六朝“志怪”小说有着悠久的传统,上承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两汉史书及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异故事,下启唐代传奇和宋话的先河,一直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说和戏剧文学,而明清的笔记小说则可以说是六朝志怪的嫡传.从这个意义上讲,六朝“志怪”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而《搜神记》则是现存“志怪”小说中的翘楚,它是其中价值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是我国最早的志怪小说集.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六朝志怪小说的艺术魅力.

《搜神记》之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首先在于它对前代的神怪作品有着创造性的继承.首先,从《搜神记》中故事的来源来看,既有对前代作品内容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造.如《董永》引自刘向的《孝子传》,《东海孝妇》引自刘向的《说苑贵德》.《搜神记》在对前代神话的继承之外,还在题材内容方面对前代神话进行了极大地开拓.魏晋前的神怪作品主要集中在一些固定的类型,而《搜神记》在前代基础之上,增加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如有反映和歌颂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如《盘瓠》中描写的“无关、符传、租税之赋”的理想世界;有暴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歌颂反抗者的优秀品质的作品,如《韩凭妻》《三王墓》等.《搜神记》中也开始出现写社会人物的作品,如《天竺胡人》《李寄》《管辂》《郭璞》《钟琳》等.我们可以看出《搜神记》较之前代的神怪作品,在题材上既有明显的继承、也有较大的开拓和发展.其次,从艺术上来看,《搜神记》继承了前代神话中强烈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幻想等浪漫主义手法.如《千日酒》中写刘玄石到狄希那里要酒喝,狄希的酒还没有发酵酿好.玄石要了还没有酿熟的酒喝了,他到家就一眠千日,家里人以为他死了,埋葬了他.三年后,狄希去访刘玄石,令其家人掘开坟墓,只见“冢下汗气彻天”,破棺后,掘墓人被刘玄石的酒气冲入鼻中,竟然也都各醉睡了三个月.

从形制篇幅上看,《搜神记》中出现了许多叙事婉转、文学性很强的作品,如《华山使》,故事情节虽然不及唐传奇中《柳毅传书》的情节那么曲折动人,但也写出了郑容路经华阴,受华山使托书,传书的经过,传书的结局等等.这些故事中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大体具备,表现出了较为完整的艺术构思.可见《搜神记》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对前代神怪传说都显示出有着继承,更有着创造性的发展.《搜神记》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雅致清峻,委婉曲折,是“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出类拔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不但成为了后世志怪小说的模范,又是后人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库,后代的传奇、话本、戏曲、通俗小说有很多是出自于《搜神记》的篇章.可以说,《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搜神记》:我国最早的志怪小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太守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名篇选读

东海孝妇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①.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②,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③.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竹而上,极标,又缘而下云.”

【注释】

①东海:古郡名.秦置.楚汉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西汉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

②于公:汉宣帝时廷尉于定国的父亲.他任县狱吏、郡决曹时,断案十分公正,甚得人心,在他活着的时候百姓就为他立了祠,称为于公祠.

③(fān):长幅下垂的旗.亦泛指旌旗.后作“幡”.

【译文】

汉朝时,东海郡有一个孝顺的媳妇奉养婆婆十分恭谨.婆婆说:“媳妇供养我勤劳辛苦.我已经老了,何必吝惜剩下的年月,长久地连累年轻人呢.”于是就上吊了.她的女儿告到官府,说:“媳妇杀了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严刑拷打,非常狠毒.孝妇忍受不了酷刑,自己无辜而服罪.当时于公任狱吏,说:“这个妇女奉养婆婆十多年,因为孝顺而名声传遍四方,必定不会杀害婆婆.”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的争辩没有说服太守,他抱着定案的文书,从官府里哭着离开了.从此之后东海郡发生大旱,三年都没有下雨.后任太守到职,于公说:“孝妇不应该死,前任太守冤枉杀了她,天灾的原因应该在这里.”太守立刻亲自前往祭奠孝妇的坟墓.天立刻下起雨来,这一年庄稼大丰收.年纪大的人传言说:“孝妇名叫周青.周青被杀的时候,车上拉着十丈长的竹竿,用来悬挂五色幡旗.周青在众人面前立下誓言说:‘我周青如果有罪,情愿被杀,血就会顺着竹竿流下来;如果我周青是被冤枉杀死的,我的血会倒流上竹竿.’行刑之后,她的血呈青,沿着旗杆倒流,到顶之后,又顺着旗幡流了下来.”


【分享】

《东海孝妇》选自《搜神记》卷十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孝顺媳妇被诬陷杀死婆婆,而后被屈打成招,乃至冤死的故事.后来元代的关汉卿借鉴了这一故事,写成了广为流传的元杂剧《窦娥冤》.两文中的主人公都被诬陷为违逆人伦的大罪名,孝妇周青被诬陷杀死婆婆,《窦娥冤》中窦娥被诬陷药死公公.二人受刑时都是鲜血逆流,周青受刑时,血染五色幡,窦娥受刑时血溅白练.同样二人被冤之后,当地都是大旱三年以示冤情.区别是周青的临刑誓言只有鲜血逆流一项,干旱三年是客观表现.而窦娥则是明确地发下鲜血逆流、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大誓愿,这样的处理使得《窦娥冤》中的情感表现更为激烈,也带有了更强的批判性.

探究空间

1.《搜神记》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以及神话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上承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两汉史书及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异故事,下启唐代传奇和宋话的先河,一直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说和戏剧.建议同学们对比《搜神记》前后的神仙志怪类的文学作品,大致梳理出中国神仙志怪文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独特的神仙志怪文学魅力.

2.《搜神记》在塑造人物,铺设情节方面极具特色,在叙述中体现了神话强烈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幻想等浪漫主义特质.比如《三王墓》中,楚王让干将造剑,结果只因为干将未及时完成任务就要将其诛杀,突出了他的残暴.而干将的儿子在一位不知名的勇士帮助下报仇雪恨,其情节写的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建议同学们总结《搜神记》在塑造典型人物,开展情节方面的特色,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借鉴.

3.《搜神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志怪故事,比如《东海孝妇》写周青被诬陷而冤死的故事,后来被关汉卿借鉴写成了元杂剧《窦娥冤》,而《三王墓》被鲁迅先生改编成著名的小说《铸剑》.我们在阅读《搜神记》的时候,可以用心体味改编的艺术技巧,在日常写作中进行尝试.

可读书目

马银琴译注《搜神记》(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

〔晋〕干宝〔宋〕陶潜撰《新辑搜神记》,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