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点赞:15386 浏览:61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机电一体化学生培养紧跟产业调整及技术发展,解决企业“高薪急聘机电设备操作人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改革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基地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凸显重要.文章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例,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基地的改革和探索,总结以往经验,设计符合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基地模式.

[关 键 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高职机电一体化

[作者简介]方振龙(1976-),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分院机电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实训基地管理及机电技术应用;陈国才(1960-),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训基地管理及电子技术应用;于福权(1979-),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吉林长春13003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57-0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实践技能的提升及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过程中,建立符合紧跟机电一体化产业调整及技术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至关重要,是解决企业“急招机电应用技术人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好就业”的主要方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机电一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现状及解决办法,以适应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学生实践技能滞后的现象.

一、构建适应产业调整及技术升级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阶段,首先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掌握机电一体化产业现状,明确专业定位.经过对部分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按照“机、电兼顾”定位,但实际上机械工程与电子技术分属不同学科,包含技术广泛,三年高职学习机、电两门技术都掌握时间不允许,也不必要.机电产业现状表明,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机、电密不可分,计算机、plc、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定位在“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相互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要分成三步走:分析产业现状,企业、专家、教师共同确定模块化方向,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1.设立若干个模块化方向.高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性,充分发挥高职教学的特色.可进行模块化方向的设置:电气自动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论证、设计、开发模块化;数控机床维修模块化;自动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模块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与企业零对接的问题,跟定向企业协商进行订单式培养.

2.重构实践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应从职业教育着手,依照工作需具备的水平和技能进行分析.要以应用技术为主线,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对实践能力课程进行整合和强化,充分考虑技能培养过程实践操作方式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实践课程体系由整合课程和技能模块课程构成.

整合课程.机械原理及制图:包含原机械制图主要内容,增加AutoCAD、UG、CAM内容,融入测量与公差,使学生掌握制图过程的基本操作.自动控制基础:涵盖电工电子技能、气液压传动等方面,促成自动控制过程中的电、气、液有机融合,便于学生对一体化设备整体设计与维护维修的理解.普通加工基础:包含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普通镗床等内容,将普通零件加工过程连成一线,培养学生普通加工的能力.信息技术基础:包含计算机文化基础、界面控制、简单编程等内容,是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机电产品一体化设计:包含机电产品一体化产品设计方法、测试原理和整体应用等,将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过程完整体现,提高学生的机、电、自动控制综合实践能力.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模块化课程.课程根据模块化方向,结合机电专业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可在学生毕业实习时进行,为学生上岗实习及就业打下基础,在课程进行中,可以把模块分成若干个子模块,让实习学生进行子模块训练,训练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团队素质.安排实践教学课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数量.普遍情况下实践课时应占教学总课时的一半.二是恰当的时间.实践教学要分成课内实验、阶段实训、毕业实习三部分,与课程同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进行不间断知识传授.

二、构建“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一般都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但实训基地功能很多,能不能完全体现功能取决于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采用“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效果良好,满足了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受到了社会好评.

1.“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实训基地的科研、培训、生产、社会怎么写作等功能.“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三辅助即辅助教学、辅助科研、辅助生产,二融合即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一交叉即实验实训实习的交叉训练.实现学生实训功能的提升,从技能鉴定的角度给予学生评价,注重应用技术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培训,进行产品生产,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

2.分析岗位需求,构建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机电产业的岗位,进行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电气设计等工作,综合实训室是将机电一体化产业中典型的技术、设备融合到一起进行综合实训,主要包含机加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检测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电力技术、伺服技术及系统总装等实践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发挥,教师进行引领及辅导,实训结束后学生应能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甚至设计改造等工作.

3.构建校企融合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场所,文化属性介于学校与企业之间,是企业文化的先导.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机融合.因此,构建实训基地文化氛围应以实训室文化为主题,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既包含校园文化,又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其价值导向创新、真实,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技术性和企业文化的实用性,在实训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专家、技术能手的优越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科技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4.循序渐进的实训基地建设.由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改革和探索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对用人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要遵循产业技术升级的规律,根据各院校实训基地现状进行实践探索,有根有据地落实到实训基地训练中,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要有多技术、多工种的实践教学工位,需要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教学仪器设备,大量的投入也会造成利用率不高,因此需要实训基地管理团队进行有计划的投入,逐步满足或领先产业技术升级.


[参考文献]

[1]陈章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3]肖素美.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6).

[4]戴桂荣,张泽.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

[5]王襄,赵红,刘竹林.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