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优化

点赞:32178 浏览:1464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推行多年,并以方兴未艾之势指导中学篮球教学.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将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体参与模式、终身体育思想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这四方面进行探讨.

【关 键 词】新课标中学篮球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47-01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更加体现人文关怀,贴近学生实际,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要求的体现.篮球作为普及较广的体育运动之一,更应发动全体师生的力量探索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篮球教学成为一线篮球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改的实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中学生的篮球兴趣的关键就是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篮球教学也如此.如何提高篮球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展示魅力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激烈的NBA篮球比赛画面或者视频片段,让学生在专业篮球运动员们运动气氛的感染下,对篮球运动逐渐产生兴趣,并体会到体育道德与篮球活动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竞争观念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

2.艺术激励法

教师注重语言、手势和动作方面的艺术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在投篮示范动作上,标准而优美的篮球动作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运用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在篮球课堂中获得乐趣,进而产生较高的学习意识.

二利用主体参与模式丰富中学篮球课堂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传统的“拴羊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才是必经之路.中学篮球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主动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进程,做好思想的引导与教学工作.鉴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差异性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找到合适学习方法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差异性的特点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

2.建立良好的篮球教学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篮球教学环境中会产生运动,所以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可以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得到激发.比如团体投篮比赛、投篮接力等等,学生在竞赛形式中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可以把学生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参与性和教学实效性上得到提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终身体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重视终身体育的道德教育

终身体育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发展、锻炼习惯的培养与教育,要求转变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对淡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完全的凸显出来,明显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针对此,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体育道德教育.(1)重视篮球教育的长期性,拓宽篮球教学的内容,增加学校篮球器材的更新与补充,为重视终身体育教育做足准备.(2)还要落实中学篮球课堂的道德教育,积极宣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有益”等体育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体育道德思想形成自己的理解.(3)教师还需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

四坚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丰富多彩的课外练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实际教学中,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可.实践证明,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结合起来,学生在拥有了相互配合、齐头并进的经历之后,便能在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因此,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对于篮球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要想让学生充分消化大量的练习,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于课外体育.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课堂技术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固定的器材和场地,抓紧学生的课外练习.


总之,篮球运动作为普及较广的运动,既简单又实用,而且兼顾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方面的内容,最适合在中学开展.在新课标背景下的篮球教学实践中,以吸引学生对篮球学习产生兴趣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