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探析

点赞:27006 浏览:1210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对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相关思路和举措.

关 键 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12-02

1引言

21世纪成为世界公认的信息时代,各国均高度重视计算机教育,努力提升国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定义: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是“功能性文盲”,是21世纪的“新文盲”[1].由此可见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高等学校教育是青年成长的重要环节,强化计算机知识教育是提升青年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国民计算机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高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特别是基础知识教学水平,成为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高校就引入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20世纪90年代初,各校普遍开始对计算机公共课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课,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2].通过数十年的努力,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取得了丰硕成绩,但由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影响,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新硬件、新软件、新应用等不断涌现.接受和理解新事物有个过程,编写教材教育学生又有一个过程.当前,高校计算机教材虽然在基础理论方面比较系统完善,但在应用方面往往落后于主流应用.如当前微软已推广Windows8操作系统,但很多高校教材的内容仍是WindowsXP操作系统.此外,我国未统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很多高校使用了本校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加之使用范围小,受人力物力财力限制,教材往往不能及时修编,影响了教学效果.

未能因材施教大学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起跑线.然而,入校新生的构成复杂,在两个方面差异较大.

一方面是计算机基础差异大.一些新生在中小学就接受到计算机教育,应用水平较高,而一些新生未接受系统教育,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是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大.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新生很早就接触到计算机,甚至拥有自己的电脑,而一些贫困家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寥寥无几.

面对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理想的教学状态是因材施材,但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是“齐步走”模式,从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应用教起,虽然可以补足计算机基础薄弱学生的“短板”,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学效果不明显.

教学手段较为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由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转向了计算机加屏幕[3],课堂演示效果较传统模式有了明确进步.但总体上看,还没有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手段,一些即时互动、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未能普遍应用.此外,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对而言,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教学手段较为先进,吸引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前往接受培训教育,值得高校学习.

应试教育倾向较为严重相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大学教育相对宽松.但在计算机教育方面,不少学校制定了一些硬性约束标准.如文科生必须通过计算机一级、理科生必须通过计算机二级方可获得学位.制定这些标准,学生对相关课程特别是考试将更为重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学校将学生等级考试通过率与学院、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受此影响,教师往往将书本作为教学中心,教学始终围绕考试转,导致了教学手段的机械化和填压式,压制了教学的实用性、兴趣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影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3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提高教材更新水平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适应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必须要从教材开始,让教材与发展合拍,与时代接轨,始终让大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着重要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资源整合.要学习高考改革的理念,整合优质资源组成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编写组,统一编写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同步推进高校使用相对统一的、高质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避免各高校各自为政,砍掉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

二是做好动态修编.在出版高质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应用的新发展、新应用,每年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教材修编工作,确保教材始终紧随时怎么发表展步伐,保持内容新颖、质量一流,让学生始终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及应用技术.

三是做好组织领导.优质资源的整合和教材的动态修编,仅凭一所或几所高校的水平可能不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专业组织,明确工作责任,同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强教材编写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一好事办成办好.

提高因材施教水平大学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目标,因材施教必不可少.针对大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应积极探索分类教学方法,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不同起跑线上学习.

一是开展入学调查.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向每位学生发放计算机水平调查表,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如实填写.同时,组织开展一次计算机水平入学综合测试,结合学生调查表的填写情况及入学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一般)、B(良好)、C(优秀)类.

二是实施分类教学.对A类新生,可按部就班从基础知识学起,对B类新生,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薄弱环节学起,对C类新生,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直接跳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环节,结合专业要求和个人兴趣等,选修编程语言或应用软件,提前开展较高层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三是灵活管理手段.结合分类教学的实施情况,对学生的学分等进行灵活管理,如:A类学生,可按常规方式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获得相应学分,B类学生,可在通过提升教学课程考核后获得学分,C类学生,可在入学测试后直接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学分,选修学习在通过课程考核后另获得相应学分.分类教学的实施,可显著提升高校因材施材的水平,但较常规性教学的管理会更复杂、更繁琐,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需要高校管理层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避免知难而退,为践行教书育人的宗旨,将分类教学坚持并传承下去.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先进的教学管理需要围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展开.

一是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的编写,积累并形成一整套多媒体教学的方案和手段,通过图文音并茂、教师传授等方式结合,增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建立并充分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通过网络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建立课程论坛等载体,实现优秀教学信息的不断积累,真正把课堂从教室搬上互联网,巩固和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是积极开展无纸化考试.计算机课程的考试应该有别于其他课程,全部实行无纸化考试,充分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在提交试卷后立即获知考试成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体现出计算机应用的快捷效率.

提高实践应用水平实践应用是计算机教学的灵魂.只有注重实践应用,学生才有收获感,教师才有成就感.高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应在教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始终突出实践应用这一核心,提高学生一专多能、熟能生巧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可把握三种方法.

一是个人意愿法.适时开展调查摸底,让学生自主选择若干感兴趣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在此基础上,高校及时推出相应课程,让学生自主选修最有兴趣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学习,最大程度地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倒推引导法.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掌握相关就业岗位对计算机知识的具体要求,将信息第一时间向学生传递,引导学生结合择业需求选修相关计算机课程,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夯实基础.

三是考核导向法.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考核,应坚持基础理论知识为辅、实践应用为主的原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操作或任务,促进“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转变,不断提高学生以实践应用为重点的计算机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