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教学中文本细读怎么读

点赞:15540 浏览:687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神话教学中,文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点、教师的关注点无一不指向“趣味性”和“想象力”,这两点是神话教学的支撑点.那么,神话教学中,如何能做到“趣味性”和“想象力”共得呢?笔者认为,文本细读是一条挖掘神话文本,寻找想象切点,设计想象练习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神话教学文本细读

神话教学中,文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点、教师的关注点无一不指向“趣味性”和“想象力”,这两点是神话教学的支撑点.那么,神话教学中,如何能做到“趣味性”和“想象力”共得呢?笔者认为,文本细读是一条挖掘神话文本,寻找想象切点,设计想象练习的有效途径.

神话教学中,“文本细读”怎么读?

1.关注文题,开启神奇的想象.教学中,很多情况下,笔者对文章题目的关注更多的集中在看得见的内容,如《夸父追日》一文,有老师就提了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事?先不谈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也不要计较教师这样提问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单就这篇神话故事来说,对于文题这样的探讨,显然是不够的.能不能紧扣神话故事文体的特点,打开思路,围绕题目另做思考呢?实践研究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大家想象一下,“夸父”的形象是怎样的?因为他竟然敢追赶太阳.学生反应热烈:夸父的身躯像一座山;夸父的眼睛像湖泊;夸父的耳朵像盆地;夸父的鼻子像山洞;夸父的头发像森林等夸父的鼾声像隆隆的雷声;夸父流出的眼泪像河流;夸父的手臂能举起一座小山等课堂教学之初来自题目的第一次思考,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想象之门就此打开,学生对夸父的形象在想象中清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梳理情节,串起神奇的想象.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神话教学中,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都会关注到的,但大多数情况下,落点集中在故事的内容上,而对于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想象”的关注度不高,挖掘不够.以《女娲补天》一文为例,关于故事情节的设计可以分两种思路进行比较.第一种关于内容的设计:《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学生阅读反馈的内容一般为:天塌地裂——人类遭难——女娲补天——补天成功.第二种关于情节中的“想象”设计:《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的情节中,有哪些有趣的想象?这个问题的抛出,引发了学生的想象,神话故事的情节如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在学生面前展现:天塌地裂时,想象到了大火封山和洪水困人的场景,为了拯救人类,想象到了求雨神赐雨灭火,想象到了造船渡水;天空洞开,喷火肆虐,想象到了补天;为补天想象到了寻找五彩石,为补天想象到了挖坑炼石;补天成功,神话结尾,甚至想象到了“五彩云霞”.相对于第一种的设计,这个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开启和语言能力锻炼的价值更大,学生反馈的内容更具体,更有意思.可见,进行神话教学,梳理故事情节时,落点于“想象”之上,的确可以给教学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挖掘细节,丰富神奇的想象.如果说,神话故事的情节串起了想象,那么,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细节”则起到了丰富想象的作用.这些细节可能是几个关 键 词语、几个核心句子、几处触动人心的情感、几处形象的修辞、几处激发人心智的智慧等.无论那一个点,设计的思路都要努力指向“想象”.如《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两句,就是夸张修辞的妙用.教学设计时,去掉关 键 词语“霎时间”,削弱修辞(夸张)的作用,与原句比较想象的效果.在比较中,“霎时间”让学生的脑海中很自然地出现了夸父张开巨口让波澜壮阔的黄河、渭河瞬间消失的场景.教学中,去掉了拟声词“咕嘟咕嘟”与原句比较想象效果.结果,“咕嘟咕嘟”拟声词在这里的效果就体现出来——学生透过想象,似乎看到了夸父那巨大的喉结“蠕动”的情形,非常有趣.可见,神话教学挖掘细节,可以丰富神奇的想象.

4.欣赏结局,美丽神奇的想象.一般情况下,神话教学的重心落在故事发展过程的中间,即部分,而开头和结尾(结局)往往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究,其实,神话故事的结局不仅仅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也起着升华神话的作用.也就是说,结局中仍然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如《女娲补天》一文的结局(结尾):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的五彩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单就“五彩云霞”与“女娲补天的地方”想联系来说,想象合理而又美丽,“五彩云霞”与女娲补天中的“五彩石”相契相合,天衣无缝.教学时,以欣赏的眼光看结局(结尾),不但可以美丽神奇的想象,也可以美丽笔者的语文课堂.

5.理解主题,升华神奇的想象.神话故事教学中,对于主题的理解和挖掘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感受美好,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而要进一步延伸到对想象的理解和把握.如,以《女娲补天》为例,其主题为: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可以从中提出三个问题:女娲补天的目的是什么?她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她的身上有什么美好的品质?研究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就会发现有趣之处.原来神话故事的源头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为人类排忧解难;原来神话的过程充满着曲折——历经千辛万苦;原来神话故事的本身闪耀着美丽的光芒———善良、勇敢、智慧.发现了神话的秘密之后,笔者学生自己不就比较容易地走近了神话故事的创作.

6.探究未知,扩展神奇的想象.神话故事中,本身展现出来的详细叙述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而那些蜻蜓点水般提到的内容,其实也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教学中要敢于挖掘这部分资源,勇于扩展“神奇的想象”.如教学《女娲补天》时,抓住了“女娲在地上挖了个圆坑等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一句中“炼了五天五夜”这个细节,设疑:第一天炼成什么样子了?第二天炼成什么样子了?等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把自己的想象成果展示出来.有同学说:第一天,只炼化了红色的石头,其他四种石头浸在红色的背景中,像一幅由黄、蓝、白、青做成的水彩画;第二天,又炼化了的石头,大盆里,液体环绕在盆边,给红色的液体镶上了金色的边,像初升的太阳;第三天等教学设计在这个地方的设疑,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7.引入同类,厚实神奇的想象.教学中,可以试着将同类的神话故事引进课堂,丰富教学,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厚度,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时,将《后羿射日》引进课堂,与《女娲补天》进行比较教学,效果不错.比“目的”:《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了不让人类受灾受难,决定补天”;《后羿射日》中后羿看到十个太阳让人类陷入火海之中,他为了帮助人类脱离苦海,射掉了九个太阳.比“情节”:《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了补天,先是寻找五彩石,结果只找到了四种,后来又费尽辛苦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接着,女娲挖坑炼石,泼“五彩石液”补天;《后羿射日》中,后羿先射两箭,射掉了两个太阳,觉得还热,第三箭用力一射,一下子射掉了四个太阳,后来,剩下的一个太阳吓坏了,躲进大海里去了,结果大地一片黑暗,人们又去请求天帝,呼唤最后一个太阳出来,结果,第二天,最后一个太阳羞羞答答地从海面上升起来了;比“结局”:女娲补过的天空,印上了美丽的五彩云霞;后羿后来被赐为天将,与嫦娥结为夫妻,幸福生活.在比较中,收获了趣味,也厚实了神奇的想象.

8.主动检测设,创造神奇的想象.神话教学时,可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抓住“美丽的结局”做文章.有意地破坏结局,制造“残缺的结局”,进一步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时,在教学的末端就主动制造了一个检测设的结局:女娲在补天时,突然遇到大风,大盆里的“液体”有一少部分被吹走了,结果等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说说(写出)补天的另一种结果.有意制造的意外,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了新的想象和创作,效果不错.实践研究中,学生的确打开了另一扇想象之门,进行了确有实效的创作,教学效果不错.

神话教学中文本细读怎么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神话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文本细读探索神话教学,突出神话教学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引导神话教学聚焦文本,挖掘神话特质,突出对神话教学文本的研读和教学方法的研创,拓宽了神话教学的视野,加深了神话教学的深度,有助于解决当前神话教学中存在的“重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而“轻趣味性的品味和想象力的培养”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神话教学的效率.

李德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第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