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

点赞:31695 浏览:1446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指导委员会对上海24所高校的1万多名学生和500多名教师进行了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①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②学生现有的英语能力达不到专业教师对他们的要求,③学生和专业教师对目前大学教学普遍不满,④大部分学生认为可用EsP替代普通英语,而英语教师的观点相反.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需求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5-0003-0007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并制定了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多项措施,如“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海外高层次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在《纲要》精神指导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我国高校开始出现.本文就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考察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求,从而讨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需求分析理论及文献回顾

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重要部分.Hutehinson&Waters(1987)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分析之上的,主要包括目标需求分析(targetneedsanalysls)和学习需求分析(1earningneedsanalysis)两个方面.他们认为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顺利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所必须达到的(necessities),目前所缺少的(1acks),和希望要达到的(wants).也就是说分析学生的自身需求,以及他们的缺陷和未来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Dudley-Evans和St,John(1998)也从目标情景(targetsituation)、学习情景(Iearningsituation)和现状情景(presentsituation)三个方面构建其需求分析框架.目标情景是未来工作需求和学习者对这种需求的态度;学习情境是学习者,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者态度和预期等;现状情景是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和学习困难等.

国内外开展ESP需求分析的研究不少,如最近针对ESP最主要分支之一的EAP教学需求方面的调查分析(如蔡基刚,2012;罗娜等,2012;AbdelgawadAhmedAlastal等,2012)发现学生在学术英语技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失,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特别是学术英语学习有着迫切的需求.但这些调查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调查学生的需求.Tsao(2011:126-149)虽然同时调查了学生和教师,但只涉及语言教师,而且样本比较小,仅仅是台湾一个大学里的24名英语教师和351名学生.本研究不仅采用大样本的方法,而且同时从学生、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三个维度来进行对比性的需求调查.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上海市不同类型高校的在校学生、学科专业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这里有两个原因.①上海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例如,上海市在2011年颁布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规定“推进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要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达到15%左右”;要“增强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国际化课程(即课程直接由外国专家授课或面向中外学生)越来越普及,全英语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科和专业所采用.如截至2011年底,复旦大学全校77个专业已有63个专业开设或准备开设全英语课程.按照学校规定,今后的本科生四年专业学习至少要选修一门全英语课程.同济大学的全英语课程达到256门,每年引进100名国外学者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授课.上海交通大学从2012年起把两个学期改成三个学期.在暑检测小学期内,校方集中邀请来70多位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上课.据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上海已产生了180门市级示范性国际化课程.这意味着,上海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地被要求用英语直接阅读专业文献,用英语写综述和论文,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宣读和讨论.②对大学生、英语教师和学科教师同时调查,是因为学生的目标需求有时并不一致,如Flowerdew&Peacock(2005:178)的调查发现,“目标需求分析表明学习者需要训练阅读专业教材的能力,但学习者认为自己需要的是语法”.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他们的调查,一方面专业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阅读,撰写文献回顾等,但另一方面学生最迫切的要求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等.因此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对象对比调查更能使我们了解学生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差距.

2.2研究问题和内容

本次的调查所设定的问题是:

(1)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有什么新的变化?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外,专业学习对他们的英语有什么需求?

(2)学科专业教师对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中有什么具体要求?

(3)大学英语教师、学科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看法?

2.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我们设计的问卷有四份:①新生调查;②大三大四学生调查;③大学英语教师调查;④学科专业教师调查.除了新生问卷调查,其他三个调查的问卷内容基本一样(除提问角度不同,如教师问卷中涉及学生能力等评价时用“根据我观察”),包括五个方面,共40题.1-5题是调查对象基本信息;6-15题调查学生专业学习对英语的需求;16~22题是对以普通英语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23~31题是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看法.32-40题是对专门用途英语开展可行性的看法.为了保证调查对象对调查内容的了解,我们采用两个方法,第一、对象选择.如我们选择大三大四学生,主要是考虑到:①他们都已基本完成大学英语学习任务,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切身的体会和较全面的了解;②不少人有选修高年级的全英语课程或有用英语学习专业的经历.同样我们选择大英教师,规定参加调查者必须是副教授职称以上,或从事大学英语教学10年以上的讲师,这样做是保证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科专业教师的选择上要求尽可能是在上全英语课程的,或是海归教师.第二、术语解释.我们对问卷中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帮助师生弄清问题再选择答案.如我们在问卷中注释如下:

国际上将外语教学分为普通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两种.普通英语指中小学英语教学和我国目前开设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是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开展的英语教学,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职场英语(EOP).另一类称学术英语(EAP),在大学中开展.学术英语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学术英语(EGAP),教授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如如何用英语听讲座、查找和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另一种是专门学术英语(ES-AP),侧重特定学科(如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中的词汇、结构语篇和体裁以及交流的策略和技能培养.

访谈主要是在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同济大学的13名大三大四学生(分别来自物理、旅游管理、临床医学、电子信息、历史、金融专业)和6名专业教师(分别是教生物、法学、医学等)中进行.其中10名学生上过全英语课程,4名专业教师为海归学者,在国外有3至9年留学经历.访谈问题同问卷一致.为保证采样客观可靠,我们组织三个小组分别到不同学校和院系进行访谈.

2.4数据收集与分析

此次调查进行的时间为2012年10月至11月.回收来自24所院校的新生有效问卷共7260份;回收来自19所本科院校的大三大四学生有效问卷共计3254份;回收大学英语教师有效问卷共341份和专业教师有效问卷共202份.除新生问卷外,调查问卷设计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5-pointLikertScale)形式(5等于坚决同意;4等于同意;3等于不能确定;2等于不同意;1等于坚决不同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先进行统计描述,计算出每题各选项比例、均值和方差.再将同意与不同意的人数单独统计(计算时剔除“不能确定”的选择人数)用非参数方差检验每题同意和反对人数是否具有统计差异.再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大三大四学生、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在每个选项上的态度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专业学习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

首先,在专业学习对专门用途英语需求方面(见表1),两组教师的态度较为统一(五大需求均为无显著差异),都承认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均有较大需求(需求迫切程度按读、听、写、说顺序排列,输入需求大于输出).同样,学生对专业学习中的英语需求也普遍较大(需求程度按读、听、写、说顺序排列,与两组教师排序完全一致).

但除口头表达需求一项外,教师认为专业学习对学生英语需求与学生自评的需求预期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除“说”一项外其余四项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中的英语需求估计要高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生对学术英语的潜在需求(附表略)同样得到了证实.对大学英语课的期待,有近80%的新生选择将英语作为“用来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工具,增强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往能力”,并有超过60%的新生将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定位在“能提高用英语从事自己专业学习的能力(如用英语查找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听专业讲座的能力,陈述和演示科研成果的能力)”.且大部分新生希望用英语进行本专业文献阅读(选择“希望”和“非常希望”的比例超过83%)、出国交流或深造(有意愿或意愿强烈的占85%).希望专业课程可以实现双语授课(58%)甚至外教全英授课(22%).这些数据显示新生已经认识到英语在专业学习中强大的工具作用,希望自己所学的大学英语能“学以致用”,为本专业学习创造更有利条件和更多机会.

其次,从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现状上看(见表2),学生自我评价他们专业学习中的学术英语能力和素养的欠缺.新生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学生自觉学术英语各方面能力均存在不足.

两组教师对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评价一致(五大困难均无显著差异),都注意到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活动时存在的困难,在听、说、读、写及学术规范方面均有较显著的体现,特别是阅读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为学生专业学习带来了最突出的语言阻碍(“读”一项打分最高,均值为4.02).

与学生学术英语能力自评结果比较,教师认为问题更严重(除专业教师在“听”上一项外,其余各项能力评估均有显著差异),可见一线教师对学生用英语驾驭专业学习的能力评价不高.

3.2对以普通英语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

在对以普通英语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中(详见表3),教师和学生总体认为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方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随着新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定位的调整应是大势所趋.但两组教师因教学背景和看问题角度不同,对以普通英语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存在着明显差异(16至22题的回答均有显著差异,p<.0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与大英教师相比,专业教师和学生态度较为一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较低.大英教师认为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因此他们基本满意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而专业教师则持消极态度,评价甚至低于学生(第16-17题).在教学内容上,专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普通英语教学有重复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之嫌,而大英教师则不愿承认.此外,专业教师比大英教师更认同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性.对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应重新定位,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愿较之大英教师更为强烈.总体而言,大英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更高,而从第三方角度来观察的专业教师由于直接观察到学生使用英语的现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更具批判性,且似乎更为客观,这可以从学生的自评中得到验证.大英教师在对普通英语的教学评价上和学生的评价并不一致(16至19题两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专业教师的态度和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仅20和21题存在差异).大英教师对大英教学水平和效果有明显的“高估”现象.3.3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看法

从统计结果(表4)可以看出,专业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定位问题上意见较一致,都认同新的大学英语定位应是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语言能力,专业教师甚至比学生更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能提高学生专业领域内国际竞争力以及日后学习或工作中的竞争力(24、25题专业教师回答均值均为三组中最高).

在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比较问题上,学生观念与专业教师较一致,而大英教师的态度则与学生偏离较大.如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哪种英语教学更有效的问题上,专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更胜一筹,而大英教师则不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具有优势;同样,专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比普通英语更有效,而大英教师则并不认同(反对人数占43.1%).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有在大部分新生中以通用学术英语替代综合英语的意愿,而大英教师则不支持该做法(反对人数过半,占62.9%).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和学生均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必须具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过渡到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其中以大英教师的误读最为严重(29题专业教师与学生意见无显著差异,但均和大英教师意见存在显著差异).

3.4对专门用途英语开展可行性的看法

表5的数据显示:大英教师和学生更倾向于将传统的大学英语作为拓宽学生视野的通识素质教育课程,认同应多开设英美文化、英美文学等通识类课程,但专业教师较学生认同度低.在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内容上,大英教师可能出于自己的学历背景和知识结构,更认为内容不要太专业,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技能上.因此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只要稍加培训,就能胜任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的教学,而专业教师则认为现任大英教师还需具备其他专业素质才能达到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要求.

对于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可能遇到的阻力,专业教师更倾向师资,大英教师和学生更关注学生英语水平,而专业教师和学生认为观念转变是较重要的因素.这一结果反映出一线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将无法开展专门用途英语归咎于与自身无关的外部因素,如教材和学生,而不大愿意承认自身可能存在的某些局限,如能力不足、观念保守等.

3.5访谈对大学英语和学术英语综合看法

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收获不大.专业教师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不能适应学科的需求”,内容上“文学文化多了一点”,“信息性较强的学术文章应该增加”.访谈的学生认为学术英语如果是教授学术技能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需要阅读大量英文文献”.专业教师认为“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学术课题研究和presentation汇报时候会需要搜索和参考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和用英文写作和演示”.他们认为“通用学术英语的老师不需要特别培训,基本可以胜任.但是专门学术英语教师,没有专业学历背景是不行的”.

4结论与建议

结合访谈,我们认为本次调查显示下面几个主要结论:

(1)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印证了我们在2011年对上海复旦大学等四所大学927名大学生所作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调查.如那次调查发现,56.5%有选修全英语或双语课程的需求,69.0%有用英语读本专业的文献和文章的需求,62.9%需要用英语听国外学者专家的讲座或讲课,58.1%有出国留学或作为交流生/交换生出国学习的需要.

(2)学生和他们的专业教师就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能否进行专业学习的看法有差异,尽管两者都认为学生在学术英语的听、说、读、写及学术规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专业教师认为问题更大些,尤其在阅读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方面.如果专业教师是质量的验收方,那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有点盲目乐观.

(3)大英教师、学生以及专业教师在如何评价目前的大学普通英语教学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和专业教师对自己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满意率都要比大英教师低得多.访谈中,学生要求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呼声非常强烈.这说明大英教师只注意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发挥,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感受以及所教的英语在多大程度能帮助学生应对专业学习的需求.

(4)大英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是否要从目前的普通英语转移到专门用途英语上来,以及对专门用途英语的作用认识上,与学生以及专业教师有较大的差异.大英教师认为学生必须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才能进入通用学术英语学习,不支持在大部分新生中开展通用学术英语教学.这个结果与Tsao(2011)的调查基本一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可用ESP替代普通英语,而教师的观点恰恰相反”.这表明大学英语教师改革的愿望没有学生和专业教师强烈.

(5)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被调查者意见不一.大英教师和学生意见比较一致,认为大学英语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可开设一些英美文化、英美文学等通识课.而这一点没有得到专业教师的认同,他们似乎偏向于认为英语作为一门工具为汲取和交流信息怎么写作.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学科教师的不同学历背景和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这种差异可以理解.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6)关于专门用途英语是否能由英语教师来教,专业教师的态度比较消极.不仅问卷表明他们赞成的均值要低于大英教师,而且访谈发现,多数专业老师认为教授专门用途英语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这不是英语老师稍加培训就能胜任的.一位光科学系教授甚至认为学术英语就是专业英语,是专业教师的职责范围,大学英语教师只需把普通英语教好就可以了.基于需求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第一,把学术英语课程规定为必修课程,逐渐把以普通英语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向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满足学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学术英语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而通用学术英语主要训练学生的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根据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背景和能力,以及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认识程度等现实状况,我们认为,通用学术英语,这一比较宽泛的ESP可以先在新生中先普遍开设.

第二,在教师中进行ESP理念的学习和宣传.大陆的外语界包括其他学科领域对ESP有比较深的误解和偏见.如根据蔡基刚(2013),这些误解包括“学术英语就是专业英语,需要有一定相关学科知识背景”、“ESP和普通英语除了专业词汇外,并没有多大差异.只要把普通英语基础打扎实了,就可应对专业学习”、“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要从事学术研究的,因此没有必要每个大学生都要求学习学术英语”.这些误解在外语界十分普遍,消除这些误解对于推动我国的ESP教学非常重要.

第三,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理念.几十年来,我国大学英语界的教学理念是:①基础英语多多益善;②大学英语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原则是:①模仿英语专业,主干课程是:语言技能+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②依据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设置课程.这种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原则已经使得大学英语走到和英语专业同质化甚至合并打通的危险境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原有的框架,要①对大学英语主体对象——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需求分析;②对委托培养方——学科专业院系和社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以确立如下新的观念:大学英语存在的基础是必须为专业院系怎么写作,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对英语的需求.

第四,大力开展学术英语教师的培训.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今年已举办了4期.凡参加者无不对学术英语有了深刻的认识(教指委,2013):“国外学术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今后可能面临的专业环境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济大学教师).“通过培训,切身感受到学术英语不在于内容的专业性上,不同于ESP,而在于学习方法的启迪上.其重要性表现为培养学习者的推导能力和思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中语域上的意识”(上海财经大学教师).

本次需求调查仅反映了上海的情况.由于上海新生的英语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以及社会对英语的需求都是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因此调查的结论并不说明全国各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