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高考选择题的物理教学指向

点赞:11427 浏览:469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3年高考物理选择题的设置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稳中求新,涉及的知识既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考题整体平和,强化能力立意,涉及知识点全面,运用学生常见的事件创设物理情境,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着重考查考生分析、推理、综合辨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有效地呈现出来,使难度与区分度达到较为合理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引导中学物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试题特点

1.常规情景,审题难度低,公平性好.

试题多取材于常规题型,依托生活情景,学生读题过程轻松,易于弄清题意,照顾到所有考生,较好地体现出高考的公平性.选择题的2、4、5、7题均属此类.以题2为例:以旋转秋千为背景,考查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如图1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D)悬挂A的是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的小

图1

由于学生对旋转秋千已有生活体验,因此能够迅速从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角速度相等、旋转时座椅与竖直方向拉开角度,向心力由绳子的水平分力提供,其等效半径为椅到轴水平方向的距离,结合圆周运动的基本关系、受力分析与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得知D选项正确.

2.综合性强,隐含量多,注重甄别性.

虽然入手不难,但整合知识点多,分析透彻不易,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物理基础、联想能力和辨析能力.

如题4: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2所示,M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R发生变化,导致S两端电压U增大,装置发出警报,此时()

(A)R变大,且R越大,U越大越明显

(B)R变大,且R越小,U越大越明显

(C)R变小,且R越大,U越大越明显

(D)R变小,且R越小,U越大越明显

图2

题中隐含的信息量较多:传感器的电阻随接触药液的变化关系、并联部分与S串联的正比分压关系、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变化主要决定于哪个支路电阻的变化等.综合性强,甄别性高,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

再如题7:如图3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个小球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空气阻力不计,则()

(A)B的加速度比A大

(B)B的飞行时间比A长

(C)B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在最高点的速度大

(D)B在落地时的速度比A在落地时的大

图3

本题从常见的物理情景入手,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分运动的等式时性、最高点速度与水平分速度的关系、机械能守恒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对两个相似运动的细微特点进行甄别,并能通过联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也为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

3.创新求活,考能力,体现选拔功能.

以题5为例: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4所示,据此可推衍,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2016江苏高考选择题的物理教学指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A)30%(B)50%(C)70%(D)90%

图4

此题只简单给出两个小球的碰撞情景,其创新之处是突然问动能的损失量,对未学过选修3-5动量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此情景没提到水平面光滑,在受力与运动情况分析后,学生又容易联想到动能因摩擦会有损失而总能量守恒.关键是如何确定初、末速度的关系,重点考查学生对频闪照相特点的知识积累与灵活应用,通过对图中碰撞前后小球距离的测量,可大致得到:碰前球两段位移约为1.4cm碰后两球同时间运动位移相等,即速度等,且相邻两段时间的位移约为0.8cm,因此可得前后速度比为7:4,由此可得(E-2E′)/E≈34.5%所以选A.

再如题9:如图5所示,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画出),物块质量为m,AB等于a,物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为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μmga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μmga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图5

学生对该题的受力与运动过程容易分析清楚.但由于题中涉及弹簧的变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动能及弹性势能的变化,给学生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带来很大困难,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如图6,对O→A过程,由功能关系得:E等于W-μmgs>W-μmga等①,所以A错误;对A→B过程,由功能关系得:E-E等于μmga等②,由①②得:E等于W-μmgs-μmga等③;又∵有摩擦,使得物块无法运动到左边对称位置,∴s>a等④由③④得:E<W-μmga,B正确;对A→O过程由功能原理得:E等于E-μmgs,结合①得:E等于W-μmg2s<W-μmga,∴C正确;设最大动能点为M,若无摩擦力作用,则将会运动到对称点,但因摩擦力的作用,实际到达比对称点近的B点,所以E>E,∴D错误.该题若不从对称的观点分析,只从功能关系分析,则困难重重.

图6

二、物理教学指向

1.重主干知识的基础教学.

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定律、功能关系等主干知识,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始终,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不遗余力地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迁移创新能力等,抓主干,带细节,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悟性”,养成良好的物理过程分析习惯,善于发现生活、生产与物理知识的密切联系,习惯于物理建模,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主体的实验探究.

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必须通过自我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养成.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将学生探究放在首要位置,营造氛围,促进学生活化思维,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这样处理题5、题9这样有难度的物理问题,学生才能得心应手.

3.教学过程需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重点加强物理方法、物理思想、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准确把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研究态度,从而让学生终生受益.如对于题9,学生要能够在头脑中宏观地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能量的转化过程与简谐运动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巧妙地回避繁琐计算,迅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