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几个关系

点赞:12418 浏览:552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怎么写作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 键 词:素质;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78-02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怎么写作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和本体任务,表明只有发挥了教育的本体功能,才能发挥其社会功能;只有发展了人的素质,才可能培养出各种优秀人才.在改革开放以前,强调教育为政治怎么写作,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本体任务被忽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也被忽视.改革开放之后,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肯定,但仍然没有达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本体任务的境界.这样,在注重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怎么写作的时候,又过多地突出了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忽略了教育只有通过培养出高素质的各种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怎么写作.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现代化作为一种后发型的现代化,其相对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走过的弯路,并直接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而这种优势要成为现实,就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可能发挥教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而这也是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真正含义.

二、素质与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和什么是素质教育在教育界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可以从下列不同的角度探究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1.教育中所讲的素质,是遗传素质,它既是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的知识、能力、品质等的获得、发展和形成有赖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但素质不是知识本身,也不是能力和品质本身,而是它们发展和提高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人的素质主要指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素”与“质”(因素与质地),即人区别于其他任何生命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人发展为人,是人可教育为人的物质前提、条件和基础.目前社会上对“素质”一词的使用很滥,什么军事素质、政治素质、技术素质、道德素质等但教育界不可滥用.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可能性,并没有什么军事的、政治的等分门别类的素质,它们只是在人的作为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教育和训练的具体结果.不能把素质与教育和训练的结晶——社会职业的素质混为一谈.

2.素质不是知识,但不能离开知识,素质不等于能力,但也不能脱离能力,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是人们自身比较稳定的、带有原发状态的东西,对基础教育有直接的影响.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而言,它是人才的基础教育,而不是人才教育.

3.素质这个概念,过去更多地指人生理、心理的状态,但现在具有了较多的社会因素.因此,素质教育实际上也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就是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要弄一些“花架子”.

4.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它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位,强调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

6.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激活知识;它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当作认知体,而是作为生命体;它注重全体而不是部分,并以全面发展取代片面追求.

人的素质是反映人的各方面基本状况的一组指标,并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素质”本身就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单数概念,而必须被看成是一个复数概念.素质教育因而便具有了两方面的意义:其一,通过教育和环境对因素的影响,使这些素质得到发展;其二,不断改变这些素质之间的关系,优化其结构,使其获得新的功能和发展.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地看,教育中的素质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教育的基础与条件,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使身心得到发展的重要前提.离开了人的素质这一发展的可能性,根本谈不上教育.同时,素质又是基础教育的目的,换言之,基础教育正是力求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素质.第二,人的各种素质既是同一的,又具有差异的,而且,每个人自身的素质也是不同的.第三,素质是人们自身中具有稳定性、潜在性的某些因素,但它并非是一成不变或不可捉摸的.它可以通过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得到变化与发展,并且可以通过能力与知识等表现出来.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实际上体现了教育理论界长期争论的有关教育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问题.所谓“应试教育”的“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体现了一种社会选择的标准与尺度.所以,可以认为“应试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片面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相反,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个性教育,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它要求以个体的自身发展及其要求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其二,由于重视个体的发展,它也必然是一种有差异的个性教育.当然,这种素质教育并不排斥社会的要求,它是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教育.这也恰恰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几个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不难发现,在种种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观点中,人们对两者的理解是不同的.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看成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或者看成是两种教育方法;只是对目前基础教育中的弊端的概括,等等.实际上,这反映了一个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定位.显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某些方法与内容的对立,关键在于它们的目标所指.换言之,这里的是两种教育价值的对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该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前者以应付考试,进行选择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而后者则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也正是由于它们属于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对立,因而在具体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内容以及各种手段上的同异就很难成为它们之间对立或不对立的理由,如同考试完全可以怎么写作于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一样.由此,我们实践中也完全可以运用已有的各种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素质教育,从而避免由于强调素质教育对已有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排斥与否定.

四、素质教育与课程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促进功能,而应试教育强调的则是学校教育的选拨功能,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是使学校的促进个人功能和选拨功能达到一种适度平衡.如何把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学校的办学习思路和学校改革的运作机制,如何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等.

第一,转变观念,学校的课程要坚持教育的全面性,按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而不是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重视课程教育的育人功能,由此实现其一系列社会功能;强调课程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以对社会长远发展所具有的真正效益.第二,从各种制度建设和完善上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包括整个程课教育制度,学校本身的制度等等.第三,改革和完善课程教育的评估标准与方式,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划分“好学生”与“坏学生”简单化思维方式与做法,以及完全将学生分数作为评估教师教效果与做法,以及完全将学生分数作为评估教师效果的标准.由此,形成比较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第四,教学方式的改变,包括教师行为模式的变化.第五,教学内容的变化,真正抓住课程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以上是本人对素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各位进行探讨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