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生活化的学校德育工作路径选择

点赞:21397 浏览:955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德育生活化的内涵

德育生活化是近年德育理论界倡导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即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需要,让德育主体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德育生活化包含三个层面:(1)德育目的的生活化,不仅要使德育主体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还要帮助德育主体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2)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内容要贴近德育主体的现实生活,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联.(3)德育方法生活化,德育方法要贴近德育主体的生活和心理世界,让他们在各种具体的生活场景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逐渐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形成对人生和对生活的道德信仰.


二、德育生活化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实现德育观念的转化.在德育生活化实践中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就必须正确把握如下关系:

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传统的理念中,一直存在教师地位尊贵而学生地位卑贱的观念.那种“布道式”的教育,“道貌岸然”的形象,只会约束学生的思想、影响德育的实效.因此,我校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师生交往看成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师生交往需要在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与学生交谈、交流,没有高低贵赋之分,大家在人格上一律平等.与学生为友的教师,学生会从心底接纳他,愿意上他教的课,愿意听他讲的道理,愿意接受他的教育.

二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往往存在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比如,学校每年都评选“三好学生”,通常的做法说,或由班主任指定、或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提名、或全班.结果“三好学生”是选出来了,但评选“三好”的目的、意义却失去了.因而,可以要求教师在德育实践中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第二,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实现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过程,每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哲言曰,一滴水常常渺小得让人忽略掉,但它却可以折射出七彩的太阳光芒.同理,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可能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因而,在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交往习惯作为重要的德育工作.

德育生活化的学校德育工作路径选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生活化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三,以专题德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德育生活化.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自省、自愿、自律的行为,因而我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以专题德育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各种道德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如系列主题班会活动,诚信公约、诚信格言教育活动等.

第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的生活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德育生活化的角度,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方面要用力于校园精神的塑造.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与核心.首先要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努力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再次,着力增强学生“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力求形成“求实创新、奋发向上、爱国爱校”的校园精神.

另一方面要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学生情操和素养的无形而巨大的推动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德育生活化.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社会实践把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去,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在重视课堂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失时机地将德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方方面面.

[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改进临洮县文峰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策略的行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DX[2012]GHB244]

刘会锋,男,甘肃临洮县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