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往事:此不敢猜题目

点赞:5478 浏览:201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早些年,我在各地做高考作文的讲座时,有时经不住热情听众的一再要求,也会“预测”一下高考作文的题目.1993年,某地召开高三作文教学研讨会,邀请我去给他们讲讲高考作文的写作,主要内容讲完以后,进入了“互动”的环节,不少教师一再地要我预测一下“今年会考什么题”.其实我知道,所谓的“猜题押宝”,往往十有要落空.但是,我是个经不起劝的人,既然大家这么热情,我就随便说说吧.于是我就说:“大作文不敢说,小作文,我估计今年很有可能要考说明文.”接下来,我进一步展开了自己的分析.

为什么今年可能要考说明文呢?原因有三点:第一,在1983年考过漫画“挖井”以后,说明文已经多年没考了;第二,前几年,小作文都在“描写”上做文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都考过了,从“反猜题”的角度来看,不大可能再从描写方面出题了;第三,这几年,命题比较注重实用性,而说明文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文体.


如果真考说明文,又会考写什么呢?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一般把说明文分成两类——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不可能考的,因为说明文要说明的事理,一般是到目前为止科学界确认的公理,这样的事理,必须由某一个学科领域的权威来说,例如,中学课本里的《人类的出现》是由李四光来说的,《语言的演变》是由吕叔湘来说的.这样深奥的科学道理,不可能让一个高中生到考场上来说;再说,高考中的小作文,一般都是10分,200字左右,即使是一般的事理,也不是200字左右就能说清楚的,例如,“洗衣粉为什么能去污”,“自行车的行车原理”,你能在200多字里说清楚吗?所以,事理说明文不会考.那就只有考事物说明文,那么会让你去“说明”什么事物呢?这个事物必须是全中国的考生都见过的,全中国只要有一个考生没有见过这个事物,并且他有理由没有见过,也就是说,他没有见这个事物,并不是他孤陋寡闻造成的,那么,这道题目就是失败的.

我清楚地记得,说到这里,我顺手拿起桌上的热水瓶,对着大家晃了晃,说,让你来说明一下热水瓶,可能吗?不可能.有人说,谁会没有见过热水瓶呢?说不定就有.“老少边穷”地区的某个考生,没有见过热水瓶,是他的错吗?我在上大学之前,我们家就只有一个热水瓶,是那种竹篾壳子的,宝贝得不得了.冬天要用热水,就用一个叫做“牛腿茶壶”的大瓦罐盛点水,放在灶膛里,靠灶火的余温去焐热.我看到,年纪大一点的教师,听得直点头.于是,我继续说下去.

当然,在试卷上附上漫画之类,就可以避免这种失误,但是,说明漫画画面的内容,1983年已经考过了,不可能再出这样的题目.那么,到底会让你去“说明”什么样的事物呢?文具,只有文具!比如说“圆规”.你说你没见过圆规,我在几何作图的时候,画圆就用一个硬币来应付,那是你自己的事.一个高中毕业生,最常用的学习用品,最常用的文具是应该见过.

如果你们在帮助学生复习时,没有练过说明文,没有让学生写过对常用文具的说明,那就不妨练一练,有备无患嘛.

说过了也就说过了,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1993年的高考小作文题竟会是这样的:

根据下图,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

那一年,“三南二北”(湖南、云南、海南、湖北、北京)是另外命题的,小作文考的居然也是说明文:

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事后,有教师遇到我,就说:“高老师,你真是神得不得了,说考什么题就考什么题.”传来传去,甚至有人称我为“猜题高手”“押题专家”.到了1994年,就有地方的教研室来请我给他们出高考作文模拟题.我本来就是在大学里教写作的,为基础教育做一点怎么写作工作,也是自己的本分.于是那一年我给好几个地方命了高考作文模拟题,其中给某市命的题是:

请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当时,一起参加命题的教师中有人提出来:“高老师,高考作文都是考的议论文,你却偏要考记叙文,能达到模拟的效果吗?”

我说:“中学的作文教学,千万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一定要全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说,正因为前几年一直考的都是议论文,我才命记叙文的嘛.一记铴锣一记鼓,打一换一个地方,正是高考作文反猜题的命题技巧.”

没想到,1994年高考的作文题是: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700字.

那几年,应家长的要求,我们学校的教务处和工会联合办了一个教职工子女高考辅导班,要我去给他们讲作文.有时候,家长也陪着来听课.讲了几次以后,有家长就提出来:“小高啊,光说不练不行啊,你出几个题目给孩子们练练嘛.”又说又练当然好啰,可是六七十个人一个班,练了就要批改,这要花多少时间啊.但是许多家长本来就是我的老师,既然提出来,我又不能不照办.于是,就想在练习的少而精上下功夫.我想,这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主要是围绕着思想、道德方面做文章,而当时,社会上围绕着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的报告文学《夏令营里的较量》的讨论余音未了,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心理品质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题目《坚韧》,让学生各写一篇记叙文和议论文.我在中学里当过语文教师,觉得写一篇丢一篇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喜欢精批细改,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就一个题目反复练,练到符合要求为止.教职工子女辅导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写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一次写作就过关了,有的学生,写了好几遍才勉强符合要求.

辅导结束以后,很快就高考了.

高考第一天的中午,我接到了一个学生打来的:“高老师,你真的神了,你知道今天的高考作文题是什么吗?就是你要我们写的《坚韧》,你不是表扬我写得好吗?我就把我写的《坚韧》照搬上去了,我作文是不是肯定要得高分啦?”那时候,我还没看到高考作文的题目,我也记不得那位考生的《坚韧》写的是什么了;再说,刚刚考完第一门,我肯定要鼓励他,坚定他的信心.于是,我跟他开玩笑说:“我表扬过的作文还会差吗,肯定高分啦!你不要再想作文的事了,高高兴兴地投入下面几门的考试吧.”下午,我就看到了当年高考作文的全题:

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

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

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④不少于600字.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当时,我真的有点得意,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职工子弟感到高兴.

但是,很快问题就来了.不知什么人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把我告到了上级部门:“肯定是有人泄题了,那个高朝俊在好多地方做过讲座,从来也没有讲过《坚韧》这个题,而在自己学校的教职工子弟辅导班上,却要学生翻来覆去地做这个题,还要学生各写一篇记叙文和议论文,而试题又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事先不知道这个题可能这样做吗?”上级部门还真的下来调查了,甚至还连累到了当年高考语文命题组的有关人员.当然,事情很快就查清了,“泄题”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不过是偶然的巧合罢了.

事情还不止这些.高考成绩出来了,那位打给我的考生做梦也没有想到,其他几门功课考得都不错,恰恰是语文不及格.费尽周折去查分,被告知作文只有23分.我又一次倒霉了.家长当面不好讲什么,背地里却把我骂死了:“什么!他会教什么作文!题目都给他猜到了,还把我孩子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读,结果作文不及格.我本来还指望他考上北大、清华呢,要不是其他几门考得好,连个大学也考不上.我的孩子就是给他害死的.”

难听的话终于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找到了那位考生,问他到底写的是什么.他告诉我,他写的记叙文,就是写班上的××同学顶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行竞选演讲的事.

我一下子想起来了.那篇记叙文写得真不错,在同学们讪笑、起哄的情况下,××同学由尴尬到强作镇定,再到落落大方地演讲的心理变化过程和不同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突出了“坚韧”的心理品质.

我问道:“你有没有根据高考作文题的要求做一点变通呢?”

他瞪大眼睛问道:“你不是说我写得好吗?一模一样的题目,变通什么呢?”

“你这个蠢蛋!”我忍不住大声吼道,“怎么是一模一样的题目呢?我出的题目是‘坚韧’,高考的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并且要你‘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你连把‘他’改成‘我’都不会吗?”

小伙子愣了半天,突然恍然大悟,差点哭出来,说道:“高老师,我对不起你.”

我冷静下来想想,也不能怪他,当他看到题目中的“坚韧”时,兴奋得都快要晕过去了,哪里还会想到去辨别两个题目之间的些微差别呢!可就是这些些微之处,导致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猜题了.

黎阳子曰:

这几年,我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人或××报刊猜中了某年高考作文题的报道,结果把这些“预测题”找来一对照,发现有的只是搭到了一点边,有的甚至连边也没有搭上.这么多年来,全国题加上分省命的题,少说也有几百道,至今我从来没有看到一道“预测题”是与高考作文题一模一样的.其实,有时候搭到一点边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只要有一两点“注意”“要求”不一样,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且,考生一看到似曾相识的题目,特别容易激动,就顾不上去仔细辨析题目之间的细微区别,结果反而造成失误.例如,上面说到的“第一次 和“尝试”,看上去意思差不多,“尝试”不就是“第一次”吗?其实,“尝试”固然是“第一次”,但是“第一次”不一定就是“尝试”,因为“尝试”还包含着“主动地”“有意识地”的意思在内,而“第一次”就完全可以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比如说“第一次挨打”“第一次迷路”,你能说这是“尝试”吗?所以,我奉劝考生不要相信“猜题押宝”的神话,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高考作文命题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猜不着”,在命题之前,命题者要大量地浏览各种各样的“模拟题”“预测题”,要尽量把这些题目“一网打尽”,并且要进行有效的“回避”.考生一定要把功夫花在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上,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写作能力提高了,什么样的题目都不怕.

高考往事:此不敢猜题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写一篇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