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理的高等职业教育

点赞:33513 浏览:1561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力资本理论阐述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等重要思想和观念,指出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强调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从而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对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在思想观念、办学方向、人才质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思考.

[关 键 词]人力资本理论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侯宁(1960-),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技术.(江苏无锡214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a/2011/03/015,项目主持人:侯宁)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05-02

人力资本理论是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教育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该理论的提出,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内在联系的规律,引起了各国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高度关注,使人们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作用和收益有了新的发现,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巨大变革,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人力资本形成有至关重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呈现了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的总趋势,有效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一、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

(一)早期人力资本思想

早期人力资本思想的形成,源于亚当·斯密对社会财富增长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人力资本类似于一种“固定资本”,并指出“一种费去许多工夫和时间才能学会的特殊技巧和熟练的职业,可以说等同于一台高价的机器”.学会这种职业的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必然期望除获得普通劳动力工资以外还收回全部学费,并至少取得普通利润.斯密最大的贡献是在三百年前就已经观察到了教育与人力资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系统深刻地研究了人力资本理论,被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既是经济增长的投入,又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需要通过投资而形成,其主要途径是教育和培训,并且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带来高额的利润.舒尔茨的贡献在于,他首次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和途径,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


如果说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是教育对经济作用的宏观分析,贝克尔则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贝克尔认为,所有用于增加人力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投资应该被称为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是,他注重微观分析,弥补了舒尔茨宏观理论的不足,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投入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实现了一次跨越式的进展.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卢卡斯构建了“内生性增长模型”,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将知识作为变量直接引入模型中,分析了知识、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而在卢卡斯的模型中将人力资本视为重要的内生变量,强调了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贡献在于建立起了定量模型,不仅将人力资本纳入进去,并且使其内生化,还将对一般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强调变成了对专门的知识即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强调,使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数量化,在实践中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类型,它的兴起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或某类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依据,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化、专门化特征,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行为

人力资本理论使人们对教育的经济功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从而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舒尔茨认为,“教育不是投资,而是消费.”教育是从“消费性事业”转向“生产性事业”.研究数据表明,教育投资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25%~30%.教育被看作是一种能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经济效益的投资.首先,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示出来的生产劳动力的获得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人力资本或教育的投资得到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成为经济活动中最有回报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因而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再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生产技能和熟练程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劳动者的素养.总之,通过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人才质量的提升,为经济增长提供智力支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的重任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实为人力资本的竞争,现代社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将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质量,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体上的、经过教育或培训等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在内的质量因素,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归劳动者个人拥有,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增长的投入.按这种观点,人类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把大量的物质资源投入生产,制造出各种预期的产品;另一方面,则通过各种途径来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以期形成更高的生产率.同时发现,在其他相同条件下,受教育的人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显然,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与社会回报率是一个正关系.可见,教育以人力资本为相似度检测,通过提高劳动的能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高等职业教育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依据,致力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必然带来劳动质量的提高,从而极大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不仅如此,高素质的劳动者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旧的产业不断萎缩,同时新的现代化产业不断出现,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这种升级进程的顺利实现必须以人力资源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可见,加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着力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三)人力资本理论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人力资本理论将教育视为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并且成为经济活动中最有效的回报.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职业性、针对性的特征,大大弱化了教育的滞后性,使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与即将从事的经济活动的要求相一致,更顺应客观规律的要求.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多功能、多样化、各层次的特征,促进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同要求,较好地适应经济的特殊需求.再次,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要转向本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怎么写作,但他们没有受过更多的教育,没有掌握更多的技能,这就必须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使他们转变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最后,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及先进的实验设备,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优势,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让转化为生产力,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升级,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方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

(四)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各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具体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除了关注义务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外,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且使终身教育也得到了发展,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也走上了大众化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后者是精英教育,关注的是学术型和科研人才的培养,是选拔少数、淘汰多数的过程.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怎么写作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占从业人员的大多数,且入学门槛低,主张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能根据技术的发展适时地为全民提供新兴的技术应用,满足公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大众劳动者.可见,适合大众化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当数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有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达1276所,占高等教育院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5万人,占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47.7%;在校生总数达到了960万人.

三、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着力培养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

(一)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个理性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除从事学历教育外,还必须承担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怎么写作的职责,这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职责和使命放大并渗透于社会变革中,进一步贴近社会,参与经济活动,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不断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为社会怎么写作的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更有活力,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和直接为社会怎么写作的职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从而达到双赢.这样企业会更积极主动地为人才的培养作贡献,而高职院校也更清楚社会的人才需求、经济市场的动向,寻找出教育活动中的偏差,并不断进行调整或修正,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的专业结构

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同,对劳动者的需求也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劳动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以及人才培养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接口,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会直接反映到专业设置上.一般而言,一个产业的衰落,就会导致相应劳动者的需求下降,从而促使与之相关的专业萎缩或退出历史舞台;而一个新的产业的兴起,又会使社会对新的人才的需求增加,从而使高职院校调整专业或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专业.所以,经济活动中劳动力需求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要,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结构就要反映区域内劳动力的构成状况.这充分说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主阵地,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构建专业结构,瞄准劳动者的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实现人力资本的首要原则.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完成社会对人的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增加.区域劳动者综合素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区域劳动者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整体化趋势,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越来越相互渗透和融合,继而涌现出大量新兴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专业化的概念发生了改变,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岗位,劳动性质增加了创造性,科学劳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劳动人的流动出现了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现象;等等.在这种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活动中应该结合区域经济特点考虑区域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在职业道德、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力求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区域产业结构、职业岗位要求相一致,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必然选择.

基于人力资本理的高等职业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人力资本的累积性认为,人力资本在生产消耗过程中不是重复地补充添加,而是不断地自我积累,每次的补充之后,劳动者个人的人力资本就会有所提高,从而使得人力资本的水平和存量不断上升.一方面,人力资本的形成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劳动者本身的成长而不断增长的;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消耗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等方法补充损耗,这与物质资本因生产而损耗的状况有所不同.由于人力资本的获得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这就加深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终身教育理念产生并被广泛接受,劳动者通过接受终身教育来提高和完善自己,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是劳动者在一生各个阶段中所受教育的总和,其包含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是为了劳动者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它追求人性的完善和一生的价值实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突破传统的终极教育的旧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努力构建我国职业教育的新结构,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功能.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要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而另一方面要注重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惠宁,霍丽.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