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体会

点赞:27693 浏览:1297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却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综合性的教育,是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育人工程.

1养成教育主抓行为训练

1)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尚未健全,他们很容易受到诸多不良行为的侵蚀,而影响基础性文明行为,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在学校的食堂里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总有部分学生打饭强行插队欺凌弱小,霸气十足,而且根本不顾及别人的眼光,把不耻看成是自己的能力.随便糟蹋粮食的现象也随处可见,有的学生饭没吃几口就倒掉,种种不良行为习惯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而作为教育者,要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告诫学生:“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如果教师抓住了教育的有力时机,就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道德行为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2)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靠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来养成.教师让学生明白《纲要》和《规范》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禁止那样做的道理,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注重发挥学生自我规范的潜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引导学生将规范要求变成自觉要求,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自觉律己做人.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的影响.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结合情感体验晓之以理,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


3)范家屯实验学校是一所集职高、初中、小学为一体的特殊群体,住校生大多数是初中生和职高生,而大多数职高生来自初中或是高中没有毕业的学习相对差的学生,问题行为偏多,不良行为习惯表现得充分,比如在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而初中生在就餐、住宿中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学校为住宿生制定了相应的寝室制度、就餐制度,加强各种防范措施,强化养成教育,摒弃恶习,培养善举,让他们向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度.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双管齐下,经过不懈努力,一些不良现象大有好转,极个别的顽劣学生也有所收敛.

2养成教育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人们经常说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实这也就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结果——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中学生虽然已经经历了少儿时期、少年时期早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那么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平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比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在学校还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做值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上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这样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养成教育的家庭、社会力量

养成教育不是孤立的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生活于社会环境这一大背景中,他们必须与社会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这种相互联系中,社会环境因素必然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行为.为此,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不仅涉及学生个体,也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

社会情况纷繁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家庭状况千差万别,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密切相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文明气氛和家长良好礼仪形象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如果父母关心子女,监督他们的行为,善于发现异常行为,并且不允许某些行为的发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成为孩子一种稳定的品质.例如,若父母对子女从小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并对此严格监督,那么孩子即使处于充满诱惑和机遇的环境中,也将努力克制不良念头;相反,就会使孩子反其道而行之.

4养成教育要抓好反复,循序渐进

养成教育是长期的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应该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训练,抓好反复,循序渐进,良好习惯便会得以巩固,自然形成.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更要加大力度进行调适,虽然调整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又需要时间,还具有反复性,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引导学生,经常提示怎样的行为受欢迎,怎样的行为受鄙视,并重视对其过程及时检查督导,采用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检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教师还要对正处于调整行为偏差的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当学生在教师的关心指导下,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人为的控制,塑造了好的行为习惯,此时更需要辛勤的训练与教育,更需要教师给予加倍的关心和鼓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调整学生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养成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5结语

总之,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督促学生的养成教育,才会真正意义上培养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