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政教育引导

点赞:4144 浏览:11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得以不断完善,使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冲击,因此,对高效网络舆情展开严格监督和正确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当下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关 键 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政教育引导

[作者简介]吴建强(1973-),男,江苏句容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苏镇江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57-02

一、高校网络舆情特征

近年来,网络获得了空前发展,在反映社会舆情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舆情也因此走进人们的生活,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所谓网络舆情,即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来表达自身或从外部接收的一系列信息的总和.在载体方面,网络舆情是特殊的,因而也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

1.开放性与虚拟性.在形式、内容以及技术方面,网络几乎是无限开放的.网络交往、沟通中,网民能够轻而易举地隐藏或改变自己的真实社会属性.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舆情也继承了网络的这两大特点,是开放的,又是虚拟的.

2.复杂性与多元性.网络舆情的内容可称得上是包罗万象,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网民素质有高低,立场有不同,所以,即便面对同一个问题,也存在多种看法,表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种属性给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以及引导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3.即时性与交互性.相较传统媒体而言,网络舆情更具即时性,也更具交互性.只要点开网络,大学生便可获悉当下的热点新闻,并可立即针对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波动性与非理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网络上,匿名发言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所以,网民言论通常很难得到有效的限制及监督.有些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发布一些负面消息,如制造谣言、揭人隐私、毁谤他人等,这样的非理性言论在网络上并不少见.

二、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各大高校都在致力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校园建设,并在硬件配套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电脑.另外,在3G网络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手机上网这种方式也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在此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在传播方式、速度、广度上,均有了质的变化.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网络具有双面性.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能给人们带来实惠和助益,也能给人们带来损失和伤害.部分辨别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犯下错误,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三观”的扭曲.

2.传统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教师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明显和稳固,学生在畅游网络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增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评判标准.受此影响,以灌输式为代表的传统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实际需要.

3.网络为各种思想提供了展示和争斗的平台.各种思想均试图获得更多人的接受和支持,在此过程中,网络舆情发挥着前沿阵地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深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世界网络领域中取得了话语霸权,并控制舆论导向,所以,网络舆情存在一定的失真、失控问题.

4.网络具有十足的诱惑力,已经发展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相较现实交往而言,一些学生更喜欢网络上的虚拟交往,然而,一旦受到伤害,便会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带到实际生活中去,甚至形成心理障碍.目前,相关法律及技术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短时间内还无法对那些错误思想及言论进行有效监管,这也会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以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政教育引导措施

现阶段,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各大高校应充分考虑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影响,采取合适的引导措施.

1.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站.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致力于校园网站的建设,并以此为根据地,宣扬正面、积极的思想,应对负面、消极的思想,从而为自身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的网络舆情环境.一是内容上强调导向性.网站内容应以先进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为主,应以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为主,应以正确价值观的系统构建为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平台.与此同时,可将一些知名度高且极具价值的理论著作或影视作品挂在相应版块,并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并将那些先进的观点、优秀的总结放上去,使主流意识、健康思想能够在虚拟网络中成为主旋律.借助网络宣传阵地,将更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形式上呈现多样性.首先,创建校园网站,并使其成为学校对内、对外的一个平台,其次,设置热点专栏,就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舆情展开深层次的剖析,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再次,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国情和国际形势,如果有必要,还可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以网络课堂的形式答疑解惑,最后,对评论进行严格管理、正确管理,一旦发现错误言论,应予以纠正.


2.建立监控预警机制.网络具有双面性,给人们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如在有心人的刻意操纵下,网络信息可能会失真,甚至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这种网络信息所形成的舆论导向一旦成为主流,则有可能给高校以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基于此,高校应建立监控预警机制以实现对校园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和有效引导,为思政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首先,应建立一支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队伍,并提供相关支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应做好高频词语或热门词语的检索工作,由此确定校园当下的焦点问题.对校园网络舆情的发展及走势予以密切关注,如果发现错误的观点和言论,应予以正确引导和教育,情节特别严重时,还应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总之,要将这些负面的东西扼杀在萌芽阶段.最后,应建立健全网络监控制度体系,使网络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如建立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在致力于校园网络舆情监管的过程中,应对网络舆情展开深入而有效的分析,这样做不仅有助于预防网络不良事件,而且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引导的高效开展.3.锻造专业网络政工队伍.高校应致力于网络政工队伍的建设,从而更加突出思政教育的引导功能.该队伍对其组成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而且要熟悉当前的网络环境,能够借助不同的网络工具(如、论坛及微博等)开展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监管工作.高校应鼓励学生在辅导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班级网站,并通过它展示班级风采,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网络知识的增长,而且有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借助这种形式,思政教师可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转变成现在的引导者,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自然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政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网络舆情信息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所以,他们更加需要“舆论领袖”予以积极引导.所谓“舆论领袖”,指的是那些在网络舆情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那些人,他们的见解深刻独到,得到了大部分网民的认可,号召力十足.所以,在锻造专业网络政工队伍的同时,学校还应该挑选一批合适的学生,引导他们朝着“舆论领袖”的方向发展,以他们为媒介,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4.处置突发的网络舆情危机.目前,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处置经验不够丰富,应急机制不够健全,常常造成信息公布迟缓的局面,这给一些谣言提供了滋生的时间和空间,形成负面、消极的网络舆情,最终给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建立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应急机制,便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这也是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

首先,建立应急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应急机制,从而规范该类事件的处置流程,避免过去那种无序处置状态.在此过程中,还应借助网络政工队伍的力量,到网络上主动披露真实情况,让那些虚检测的负面网络舆情“站不住脚”,从而突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编制应急处置预案.高校应针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这一问题编制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个部门,甚至每个人的权责.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启动针对性的处置预案,避免事态的恶性发展.

最后,强化正式渠道的信息披露.在处置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的过程中,高校切忌采取单纯封堵的办法,而应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落实网络舆情危机响应机制,对一些事实进行主动澄清,使真相大白于天下.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有效遏制谣言的散播,另一方面能够获取公众的信任以及师生的支持.高校应借助一系列网络思政教育模式,重点强化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好坏的能力,使他们养成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习惯,最终营造一个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引导要求的校园网络舆情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此为基础的网络舆情将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也不例外.网络舆情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也制造了诸多麻烦.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渗透性,还是影响力,又或是吸引力,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理念上的转变以及模式上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有鉴于此,本文针对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政教育引导措施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站,建立监控预警机制,锻造专业网络政工队伍,处置突发的网络舆情危机等,以期为各大高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纯柱,敖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程艳.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校园媒体舆情引导[J].中国报业,2011(24).

[3]杜坤林.高校网络舆情生成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4]季国叶.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学生舆情引导研究[J].学习月刊,2011(4).

[5]秦秀清,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

[6]王媛媛.网络舆情视阈下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7]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