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初中语文教学应对学生哪方面进行培养

点赞:5589 浏览:166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关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

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语文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积累作为语感训练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语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增多.在课外阅读中,中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新词语,第一、第二次接触时可能不懂,到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接触到时,这个词就比较熟悉了.由于反复接触的这个词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出现的,学生就记住了十几句乃至几十句具有这个词的句子,掌握了该词的使用规则,这时,对这个词的意义从不懂,至开始有些懂,到完全懂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规律也可以掌握了.如此日积月累,又不易遗忘.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关 键 词,也有必要加以点拨.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的词汇量会不断增加,语言感受力也就不断得到提高.语感力的提高,又使词汇积累更加容易,就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形成好的习惯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三)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加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漫初中语文教学应对学生哪方面进行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故乡》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是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中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检测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检测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等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春》中作者写道:“小草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偷偷地”“钻”两个词相互呼应,形象地描写出初春时节小草在不知不觉间生长出来的情态,同时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再现出来.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突出了春草的清新,可爱,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

(3)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学生除了能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获得一定的语感,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与品德修养的陶冶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高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