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哪最弱

点赞:14704 浏览:674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础教育改革了这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薄弱之处也还多.要问最应该关注的薄弱问题,我认为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还是很大.优质课、有效课堂的数量还是很少.课堂是培养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但课堂教学的现状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凡是经常进班听课的专业人员.是不难作出课堂教学是课改的薄弱之处的判断的.课堂教学的薄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如果从勤奋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并不薄弱.教师勤奋敬业,十分辛苦.如果从实践经验方面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积累并不薄弱.再从方法智慧方面认识,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也并不薄弱.这就是说,课堂的“常规动作”是正常的,教师的勤奋敬业也是令人称道的.可我们也分明能感受到,常态课的质量不高,效能低下的问题确实存在,即便是一些优秀课、示范课、公开课,每每也能发现许多问题.

基础教育哪最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那么,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存在薄弱的问题,其薄弱点到底发生在哪儿呢

对此.有见地的学者其实是发现了问题所在的,这就是,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师专业培训(教研、继教)、教育科研、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理性思考的欠缺是造成课堂教学、课程管理、学校办学、教研科研、政府行政管理效益低下,薄弱问题生发的原因所在.

但这样笼统地说还不准确,更确切地说,是因教育知识论的建设与普及薄弱,才影响了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人才观等方面思想的进步.知识论建设的滞后,是基础教育诸多薄弱问题的一个根源所在.没有教育知识论的坚实基础,其认识论、教学论就得不到有力的理论支持,其教学实践就缺少了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循环发展的动力.

以下对此观点作进一步地阐述.

政府兴学,学校办学,课堂教学,均要以知识为内容,以知识为载体,课程知识是学校培养人的基本内容,也是师生在学校主要的活动时间段.学校课程以知识为基本内容,这知识包括课标、教材、教参、教辅、考试大纲等各个方面,对教师来说,要将如此数量的知识掌握好,其工作强度是不小的.教师要围绕课程知识进行研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命题、检测、考试等等,如此繁重的职业负担及压力,没有强劲的理论支持系统,要达到期望的效能是很困难的.知识论是专门研究知识的理论.是以知识的性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关系为内容的理论.一句话,是研究知识之理的理论.由此说来,对以知识实践为内容的基础教育,要获得知识理论的直接支持.应该是非知识论莫属了.

以此视之,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课堂教学,其知识理论的支持、参与度如何呢有见地的学者的一致意见是:基础教育的知识论的建设与应用,是极其薄弱的.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对知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知识选择、教材编写和知识教学测评上,而对知识的性质、特点、价值缺乏应有的思考.但是,基础教育知识论的研究与应用的这种薄弱,板子不能打在基础教育身上.也就是说,造成知识论应用程度不高的这种局面,是与我国教育科学理论乃至哲学理论发展的滞后密切相关的,正是这种滞后,才造成了实践应用的不足.

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教育家逐渐开始超越课程论、教学论的学科框架,热衷思考知识本身的性质、类型、价值,以及知识与教育的问题.且国外的教学知识论研究大多与教师联系在一起,而国内则停留在一般性的理论探讨,较少涉及教师个体,较少立足于教师个体探讨教师的知识理论与教学的关系.在国外知识论的发展及应用方兴未艾之时,我国以知识传递、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学却对“知识”视而不见,反应迟缓,仅仅将自己的研究锁定在知识的传递与学习上,对其他知识问题则束之高阁,不予问津.之所以如此,又是与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领域的研究跟不上时怎么发表展需要有着密切关系.

与西方哲学相比,我们没有西方几千年来研究知识理论的优良传统,中国哲学对知识的作用也不给予热情的关注.中国哲学界对知识论历来不感兴趣,知识论领域是一片无人耕耘的处女地.对知识论倾心研究的人屈指可数,随便翻开教育研究的期刊、报纸,有关知识理论研究的文章少得可怜,这就足以反映出我们在知识论研究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了.


这样的理论发展的现实,自然会造成基础教育知识论基础的薄弱.没有知识论研究的历史积累,没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知识论的时代支持,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只能在具体工作中苦苦摸索,靠经验的积累应对复杂、繁重的处理知识的重任.没有理性智慧支持的课堂教学,其效能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知识论的理论发展不充分,知识的理论对教研、科研的支持自然也难以充分,知识论在教研、科研中的作用因不充分而自然会有空白.

知识论不强劲,科学认识不普及,自然会影响到教育行政管理的文化生态,由于认识不到位,自然也得不到教育行政有力度有针对的政策支持和政策保障.

教研的、科研的、行政的认识和行为的诸多缺位,自然会使身处教学实践一线的教师得不到强劲的知识论的武装,而只能在经验中徘徊,在经验中探寻.其中的少数人也许会领悟到知识理论的真谛,进而总结出了优秀的教学经验,但这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的精英,又是付出了怎样的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与代价.只有经历者自己,才会深知这成功是如何来之不易的.

这样的发展之路,显然不具有普适性.要让所有基础教育的实践工作者提高水平,需要一条能让更多人以平常的脚步而前行的坦途.如果将视线锁定在知识论研究与普及上,将知识论列入重要的科研攻关选题,将知识论作为学校教研与科研的重点,将知识论的应用作为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以普及知识论的学识素养,促进认识论、教学论的发展,促进实践的深入,循着一条这样的思考之路、实践之路,你会发现,这才是一条可行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

(作者: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