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点赞:4718 浏览:167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一些问题,比如功利性有余,人文性不足;强制约束多,自由自主少;理性分析多,感性体验少;机械灌输多,想像创新少;知识负担多,愉悦享受少;惯于现成结论,懒于探索创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改变这种师生生命力丧失的局面,使学生学而善学,使教师教而善教.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股“源头活水”.人有好乐的天性,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内容上积极引用“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一、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语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二、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的是“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小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教师可以尝试点评作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只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优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使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淹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例如教学《捕蛇着说》一文,可在学生熟读后抓住结尾这一文章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三、启思寻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1.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写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活”了起来.

2.点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采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象和大胆想象,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

3.注重感受体验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作品过程中的个人反应、独特的自我感受,让学生展现其个性,用自己的思想、生活去感受作品.为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教师不妨言有不尽、引而不发.要指导学生从揣摩、品味原文语言入手,进入作品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思,进行审美体验.例如,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揣摩一下,一个“见”字再出现“采菊”的意境,“悠然”一词活画出作者脱离官场之后的轻松、愉悦、恬适情,表现出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真实感受,使人感到诗人的心灵如同大自然般的宽阔和质朴.这样,学生也就深切地体验和理解了陶渊明归田之后的真实情怀和高雅志趣.

此外,教师积极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协调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学生找到更合理的掌握知识、增长才干的途径,真正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