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

点赞:18032 浏览:816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承担着古汉语知识普及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双重任务.“绿色诗词教学”针对目前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古诗词教学现状,提出从朗读和鉴赏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品格和人文素养、展现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其个性发展.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积淀下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整个千年古国的思想品格与人文精神,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简单的古诗词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领悟其美的意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审美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功利性价值取向占据了古诗词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忽视朗读指导,学生羞于展示朗读才能;“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的机械授课模式主宰课堂等等.这些教学现状都极大地影响着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甚至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使古诗词教学不再事倍功半、舍本求末呢?

清华附中特级语文教师赵谦翔提出“绿色鉴赏”,其核心内涵是着眼于审美素质培养,着力于诗意人生催化的鉴赏.“绿色诗词教学”就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绿色鉴赏能力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审美品格和人文素养、展现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其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朗读和鉴赏两个方面实现“绿色诗词教学”.

一、重视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努力探究的问题.只有根据汉语音韵美的特征,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品味叠音的和声美、平仄的跌宕美、押韵的回环美和语调的旋律美,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在朗读中表现文本语言色彩的音韵美.”[1]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朗读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诗词的韵律美呢?

首先,提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意识,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学生知其意、晓其情、品其味.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朗读指导: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如“蚕丛及鱼凫”一句,“蚕丛”和“鱼凫”是指传说中古代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在朗读中应如此把握节奏“蚕丛/及/鱼凫”;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中包含的意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无论是“春花”、“秋月”、“瘦马”、“梧桐”,还是“刀”、“”、“剑”、“戟”中都蕴涵着作者或感伤、或思乡、或悲壮、或凄凉的情怀,在了解这些意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饱含一份情愫,与作者的情感展开对话;在体会诗情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感受文本的基调,在朗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其次,加强教师的朗读培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朗读基础和朗读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如在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课中,教师若能入情入境地进行范读,读出词中无限孤寂悲凉、思恋的情怀,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培训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校内教师交流.学校给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互听互评、教研组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一种是外聘专家报告,对教师进行定期辅导.

二、品读鉴赏,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蕴

(一)知诗人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2]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领会一首诗词,就需对诗人及其创作背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如教师在讲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时,就需要让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罢黜,自缢而亡之后,北宋也宣告灭亡.同时词人李清照与其丈夫赵明诚近十年的金石古玩字画也付之一炬,只留下了少数.此时的李清照同时背负亡国之恨与失宝之痛,但南宋政府却一味逃避,以求保全自己.为此李清照借项羽当年垓下战败,不肯回江东的事来抒发她对南宋政府的无限愤慨之情,讽刺了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学生基于对此诗创作背景的了解,学起来就容易进入诗境,体悟诗情.


(二)抓意象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因此,从意象入手分析古代诗词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领略其美感的方法.”[3]教师在落实绿色诗词教学法时,需要采用抓意象赏诗法,它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句,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样的诗句时,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大江、长风、奔流、雄关、沧海等意象来体悟作者的豪情壮志,亦或者通过鉴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及“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中梧桐、子规意象来感知作者悲苦凄凉的思愁和寂寞感伤的情绪.

(三)现意境

“意象的组合构成诗词的意境.一般认为,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景物之间有机融合成一个统一体,境中有意,意中有境,这就是诗歌的意境.”[4]因此,语文教师若能很好地将诗歌意境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走进其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某教师《天净沙·秋思》一课为例,在讲授的过程中配乐为学生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株枯萎凋零的小树缠绕着一颗光秃秃的老树,那飘零的黄叶在秋风中瑟瑟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等一幅悲凉的秋景图历历在目.这时,一座小桥出现在游子的眼前,桥下小溪潺潺地流淌,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的人们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晖中踽踽独行.在描述整幅画面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们渐渐地融入了诗境,对作品中饱含的飘零、孤寂、思乡的情怀也有所体悟.可以看到,再现诗词美妙的意境,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会为诗词教学的课堂增添几分亮点.

(四)品诗眼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词或一句当中.”[5]在古诗词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若能抓住诗词中的“诗眼”,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品读鉴赏,会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词大意,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学习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通过初步感知可以找出本诗的诗眼是“孤”,这一“孤”字贯穿于整首诗中,为读者展现出一只离群的、孤独的但却百折不挠的大雁,显示出一种令人敬畏的悲壮美.“诗眼”,即诗的灵魂所在,在诗词解读中只有对“诗眼”品味到位了,学生才能深入诗境,很好地把握诗词意蕴.

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怀有深厚的语文情结和特殊的使命感,不仅要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与审美能力.古典诗词中饱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与人文情怀,“绿色诗词教学”的完善与改进还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索与总结,这样才能使高中的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变得丰富起来,使学生们的古典情结与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素质教育推进中农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10YJC880175)部分成果,201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专业知识发展为向度”(课题批准号:2010316)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