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角度反观新诗教学

点赞:8343 浏览:333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是被忽视的,但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感角度,诗歌教学是需要被重视的.近几年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有关新诗阅读和鉴赏的考查也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从教学评价角度反观新诗教学现状,反思课堂教学,以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从而调整教学计划中新诗的教学比重.

关 键 词 :新诗教学 教学评价 反观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这里的新诗是指中国古代诗词曲以外的诗,不只是中国现代新诗和当代新诗,还包括外国诗.由于散文诗的界定未确定,所以暂不考虑散文诗.新诗教学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是被忽视的,甚至到了九年级的教学计划中,教材中的新诗往往是学生自学的篇目.大多数老师的想法是,诗歌教学难,新诗教学更难,而且在期中期末考试和中考中,基本很少考甚至不考新诗的阅读和鉴赏.笔者于是思考着能从新诗教学评价角度反观我们的新诗教学现状,以期能找到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的交接点,以更清晰地认识新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有时在教学设计遇到瓶颈时,一线教师不经意会联系考试中的内容再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文本本身的魅力.新诗的教学评价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对新诗教学内容的选择.笔者从近两年各地的试卷中发现了以下四类对于新诗的考试题:

第一类是自由鉴赏题.题为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其实就是对新诗的鉴赏.那么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道初看无法入手的题,如果平时的教学中没涉及特地的训练,学生更多的会谈感受.这类型的题目我想最大的困惑是,考查的内容笼统,容易陷入泛泛而谈,而有失偏颇.

第二类是内容理解类.比如考课内的《天上的街市》,其中设置了三题:第一题分别是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是比较客观的一题.第二题是对词语的赏析,定和定然说明了什么?第三题是对牛郎织女故事改写的作用的赏析.后两题是取自课后练习.这个题目出题的方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紧跟老师教学步伐完成了课堂的练习,真正在读诗时,又有多少人会去分析定和定然的连用说明了什么?

第三类是情感体验题.比如湖北恩施卷选的这首《春芽》,诗的选择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一题简要概括诗歌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二题是对诗歌想象、修辞的赏析.相较于前两例的新诗考查,这道题的诗和题都显得清新些,也更符合我们在读诗时的关注点,考生在答题时相对来说也有方向可得,考查的点也较能给我们教学新诗时候对教学内容选择的一点启发.

第四类是我们常见的续写诗句类.这类题型的考查往往比较综合,它指向诗歌的形式、内容和情感,但是从考查成效来看,也并没那么全面或者综合地考查出学生对新诗的阅读能力.

且不论这些新诗为内容的考题本身是否能达到新诗教学评价的成效,题目本身还需要再商榷,有不合理之处,但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比较明显的.新诗在2010年开始出现在中考命题中,一改以往新诗被冷落的境况.再细看其考查的内容多重情感的体验、表达方式的分析、内容的理解等方面.从评价角度看大环境对于新诗的观念还是需要改变的.看到一首诗,教师的反应是怎样传达给学生相关的思想意义,读诗的方法多是对修辞方法等表达方式的分析,思维往往是分析多过体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照考试的要求为学生分析诗、肢解诗歌,诗歌就失去了美感.长此以往,学生也开始分析诗,肢解诗,而不是单纯的读诗.笔者曾经做过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文学类型,其中排在末尾的是诗歌,理由是诗歌难懂,而且老师都不怎么教.单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现状的反映,就如王家新所阐述的诗歌教学现状,新诗同样面临:缺失文本本位,重思想意义;对诗歌的观念认识陈旧;对诗歌文本缺乏普遍的解读能力.教师本身解读新诗的能力贫乏,最后只能参考教参或者网上的一些解读,很多时候就是对诗歌的粗暴解读,或者生硬解读.关于离别的就满是愁绪,关于春天的就是生命力的赞颂,呈现传统对于诗歌的解读,解读的方法和理论完全被忽略了.在这样的现状下进行新诗教学,许多的孩子很难真正喜欢诗,自我的读诗感受和经典的解读总是差很多.

教学评价角度反观新诗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诗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想作为教师,要改变现状其实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从自身角度开始做,去读诗,再去懂诗,才能恰当选择新诗的教学内容,更新我们自身对于新诗的解读能力.虽然我们是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反向思考教学现状,但我们的出发点却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我们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喜欢诗歌,基本读懂诗歌.有了教学目标的定位、自身读诗习惯和能力的改变,教师在新诗教学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将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