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培养

点赞:3663 浏览:105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起于“引”,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如果能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设置悬念情境、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的巧妙运算,或从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课就入情入境.

1.以境起趣,培养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和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有力措施.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在分桃,它先把6只桃子分给了3只小猴,小猴们嫌少,猴王说‘那给你们60个桃,30只猴分吧!’小猴们还嫌少.猴王没办法,只好又说:‘好吧,现在给你们600只桃,300只猴分吧!’小猴们高兴地答应了,跑去分桃了.猴王也坐在王位上笑了.”听到这里学生也笑了,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遇、相距、相向、同时”这几个词的含义,为解这类问题奠定基础,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两人一组演示这几个词实际表示的意义.通过演示,学生不但很快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而且加深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并积极主动开始了对所学知识的探求.

2.设疑激趣,激发情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深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为此教师应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设疑,让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一开课就请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数,教师就马上回答出这个数能不能够被3整除,并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接着问:“你想知道老师能这么快回答出来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奥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进而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3.以本引趣,调节情感

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我们应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因为教数学的人首先应被数学的魅力深深打动,学数学的人才会被数学所吸引.例如在讲“比例尺”时,首先提出了这样有趣的问题:王叔叔看到地图不用测量就知道连云港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张师傅看到图纸就可以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是谁暗中帮助了他们呢?板书课题“比例尺”.尽管学生对比例尺不理解,但是从刚才的谈话中,他们已感受到了“比例尺”神奇的力量.以有趣的设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学生怀着兴趣和期待,是学好新知的良好基础.

二、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情感

小学生最初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一节课的内容精心创设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引导学生计算、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等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所唤起的学习和兴趣有所寄托,从而获取知识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让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物品(像硬币、杯等圆形物体)进行观察、测量、操作、思考,从中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

又如,在教学环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然后剪下,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中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出这个同心小圆的面积.这时让学生观察剩下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再让学生想一想圆环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马上会发现“圆环的面积等于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这样就使学生在有兴趣的操作中发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找到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又如在教学完圆柱、圆锥体积之后的“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个内容,我设计了一节叫“这颗土豆有多大” 的实践活动课.在课堂上我以土豆为例,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测、设想、验证、总结.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种方案,像量、切、补、溢、称、捏等许多方法.我再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工具,让他们自己去验证,并选择最合理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在这节课上每一个学生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连平时上课不抬头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与实验,体验着参与成功的喜悦.

这样,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之中,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准确的判断,能够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的目标.正如叶澜教授曾指出的:“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主动地、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这种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丰富个性的展现.


三、精心设计练习,保持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

练习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一节课中练习设计得好,组织得好,不亚于好的开端.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新课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一块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5米,宽10米,要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需要多少米(如下图)?

这道练习题的设计不只是在单纯地模仿例题,机械地套用公式的计算,还在对题目的观察、分析中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特点,培养学生“透过全面看本质”的辨证思维,使学生对巩固知识的练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而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是信息反馈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使练习达到精练高效的重要措施,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地最好时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量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寄欢乐于知识的练习和技能提高的活动之中,让他们对数学有持久而稳固的兴趣.数学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体验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让学生经常自愿地去学习,深入地去钻研,越学越爱学,从而获得系统而深刻的数学知识.

另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同时,还要把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带进课堂里、溶进教学中,用亲切的目光和言语激励学生进取,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学得轻松,真正变“厌学”为“肯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善学”.

总之,课堂上师生情感共鸣是思维共鸣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充分发挥师生情感的积极作用,就能使教学过程优化,进而切实落实好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