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教学灵动起来

点赞:19904 浏览:919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诗歌是文学殿堂的精灵舞者,高雅优美;诗歌教学更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实中并不受学生青睐,因而教学成效寥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传统的诗歌教学里只是一味地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分析,力图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意象、意境、表达方式、艺术技巧等,全然无视诗歌的韵味、情趣——这些特有的魅力.新课改下诗歌教学亟须改革.如何使之灵动起来,使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一、风景创设法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均可为之.而一旦用于诗歌中,物象即被注入了诗人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从自然之象质变为意中之象,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没有意象则不成诗歌.诗人从自然界纷繁的物象中或仅选取一种来寄托自我情感,即托物言情(志);又或选取多种,灌入情思,运用生花的妙笔加以精细描摹,使人读诗如同观画.读者渐渐步入心醉神迷的境界,就是诗人匠心所求的意境.要领略这一意境,我们就要根据描述,启用自己的风景创设能力,使彼时风景再现,风情亦再现,以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此法最适于品评写景抒情类的诗,艺术是相通的,文学更不拘于文体,因此,对这类诗的品赏,动于心,成于文,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短短十四字即涵盖了六种景并六种特征,俯仰各异而动静有别,视听兼备又声色俱全,何等凝练,非圣手难为!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意象,再探讨:如此丰富多变的意象虽各具特征,但却有着同一色调,即深秋的萧瑟苍凉.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传达的意象变换作丹青描绘的具象入画,并淡作远方背景,近处工笔描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令人震撼的中国水墨!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幅深秋图,由此感悟诗歌主旨及诗人且悲且壮的情怀,做到心中有诗,眼中有画,笔下成文.

二、联想入境法

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为了简洁的需要,往往通过跳跃性的语言加以描绘,为了韵律的需要,又会调整语序,诚如“带着镣铐的舞蹈”.这些都会给阅读带来障碍.教师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思想,就要通过想象、联想,运用自己已有的体验、生活阅历来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或情节,由此把握诗歌的语境,进而体会这语境创设的情境,最终走入诗人的心境.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诗歌开篇唯有这十四个叠字,初看理不清头绪,如果我们运用自己的已有体验或生活阅历就能将之连缀成篇:秋风乍起时心有所失,孤单中遍寻不着丝毫慰藉,徒有冷清的四壁空对着满院黄花,怎奈一片凄凉凄冷复凄惨的心境啊!这是层层递深的关系,所为所见所感,一脉相承.

三、情感迁移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表达,是诗人个性化的创作.但经典的诗歌必是引人共鸣的诗歌,它抒写的情感应是人类共有的、相通的常情.因此,在鉴赏这类诗歌时,不妨将诗内情感迁移到自身,既有助于读懂诗作,读懂诗人,也是对自己灵魂一次高贵的洗礼和净化.如《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叠纸船是每个人孩童时代的游戏,对母亲的爱和思念也有,但很少想到两者之间的关联,诗人竟借游戏将这种深埋内心、无从诉说的情感表达得至深.为了更好地体味冰心,体味诗歌,我们也可以尝试叠一只纸船,同时默念诗句,当我们慢慢入境,必也是眼含热泪!读者与作者情感相通,就是阅读和赏鉴追求的最佳境界——共鸣.

固然,诗歌教学的基础必须是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诗意、步入诗境,但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削减诗歌的神韵.“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保持意境的完整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诗歌教学灵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诗歌的美感,这是当前诗歌教学的要务.

让诗歌教学灵动起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歌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随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