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生命还原教育本色

点赞:3818 浏览:111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回归原点、回归自然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使学生真正能够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关 键 词 ] 自然和谐 原点教育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朱永新教授提出: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美好的教育更应该从原点出发.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尽最大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的本质.

一、回归自然教育,回归原点教育的紧迫性

我们经常说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社会的四有新人,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的生命线;为子女学习挣钱,几乎成了所有家长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心甘情愿的投资;各种上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成为最热门、最畅销的书籍.中国教育界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智育表现出“不满足”;由于学生成了一部学习和考试机器,头脑中装了不少知识而能力却几乎等于零.这种片面理解教育的现象告诉我们,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这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首相曾批评日本教育中“智肥德瘦”的倾向.时至今日,在我们许多学校中的“英雄”仍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养成并不大重视.近年来一些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之中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的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得不反思:多年的教育究竟有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心灵?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身心的和谐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体育在一些学校却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体育的精神意义及其崇高的境界被慢慢淡化和遗忘.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体育,呼唤体育!

在人类教育史上,对待劳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劳动伟大,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劳动卑贱,教育应以远离生产劳动,如劳技课被取消,许多学生从来没有体验过劳动的快乐和艰辛.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劳动教育,呼唤劳技课的真正到来.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回归自然教育、回归原点教育的紧迫性.

二、回归自然教育、回归原点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归自然的教育,回归原点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精神的、真正的“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回归自然生命还原教育本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鲁洁教授在论文中写道,20世纪的一切都说明人类患上了“分裂症”.在物质方面,人类已达到造物主的水平,几乎已经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但是在精神方面,在自我认识、自我把握等方面,却是如此发育不良和水平低劣.鲁教授的这一思想,就是在警示我们回归自然教育、回归原点教育的重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坚持“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智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包括智育在内的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

三、回归自然教育、回归原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儿童的记忆,是从赤子之爱和怜悯之心,从惊奇到赞叹,从儿童生活中发出种种事件的情感色彩开始的.教师应牢记“学校教育中的智育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师应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须做到以人为本,符合社会与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追求科学与人文精神文明的和谐,达到人类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一直比较喜欢自然的教育,不需要过多的准备与设计.现在学生走进自然的机会很少,要不就是去了还要写出一些文章之类的,以达到所谓的教育意义,如此一来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觉也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自然的接近、对自然美本身的感受就是教育.

培根早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因此,智育是怎么写作于人格塑造的——通过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和谐配合,让学生终身拥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拥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并处理好其和谐关系的品质和能力,拥有一颗富有智慧的大脑,成为一个精神上永远幸福的人.这应该就是回归自然教育、回归原点教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2.(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