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润物无声

点赞:3899 浏览:139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那么,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应该如何实施语文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强化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第一,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实施情感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情感性原则的核心就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充满的教学氛围.情感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跟学生站在同一阵线,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愁学生之所愁.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作为教师,才会更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更了解影响他们学习的方方面面,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

情感教育润物无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情感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二,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当营造融洽的有利于教学的情境.用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象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

第三,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深刻性和社会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而言较少,由于知识的局限,对一些事情的体验不够深刻,在感情上表现为比较的浅显外露.再加上他们的视野比较狭窄,感情的深度不够,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有限,容易陷入到个人情感的小圈子里,把自己的情感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自怨自艾.因而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引导他们开阔自己的视野,克服消极的情感.如在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文章时,如果仅仅感受到雨果对侵略者的谴责,表达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是不够的,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认识有一个质的提升.可设计这么一个对话的话题“毁灭圆明园的真凶究竟是谁?”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仅仅是英法联军?仅仅是腐败的清政府?等以史为鉴,真正让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我想这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四,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精神.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中开放性问题正是通过多种多样合理观点的预设力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不断被重新发现、重新理解和重新阐释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实施情感教育,也就是应当使学生明白,理解作品并不是去寻找作品唯一的标准意义,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眼光和生活得出富有个性色彩的自我理解.教师对于学生另辟蹊径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对他们各种各样的不同理解也不必截长补短硬求统一,要知道,文学没有标准答案.情感教育就是要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才智,让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最后,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的心.教师应做到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热爱教学工作,心中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欢欣;只有热爱所教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充满愉悦;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和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情感交流,并和学生形成友爱的关系.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学生,在对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自己对本学科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带给他们,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可以说,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

总之,语文是一门美好而神奇的学科,是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决定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当以“乐”作舟,以“巧”为径,既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时刻沐浴在情感的清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