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点赞:28233 浏览:1309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这种新媒介的一系列特点,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得“疲于应付”.文章阐述了网络的特点与先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创新性方法.

[关 键 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方法;“对话式”方法

[作者简介]尚晓泰,长江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湖北荆州434023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5-0151-02

网络早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上网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使得信息获得更加迅捷,使得地球变为一个“村庄”.但网络上也掺杂了不少垃圾和有害信息,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一些敌对分子将网络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领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网络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防止不良信息的渗透与污染.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主体的隐匿性与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为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反馈等都需要借助网络,传统的“教育者一受教育者”的互动模式变为“教育者一网络一受教育者”的互动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的转变,导致了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对象的隐匿性,教育对象对于教育主体的相对不确定性.这个特点决定了部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失效,比如教育者不能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感召受教育者.

(二)“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减弱与“平等对话”式教育方法凸显.网络空间人们生活交往的精神化使意识形态建设的强制性越来越没有了用武之地,认同的力量在网络空间日益凸显等网络环境强化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平等性.网民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在网络空间,学生以自己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而教育者则是以讨论者的身份参与进来,通过平等的对话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予正面引导,引发受教育者自身的思考,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教育者的观点,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难度加大与机遇凸显.网络的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源,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汇,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在这里最为显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会增强,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重视网络这块阵地,结合网络的特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动性与针对性.虽然很多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仅仅是停留在提供思想理论资料以及一些新闻报道上,内容单薄、信息量小,而且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点击思政网只是为了找些与考研有关的资料.另外,很多学校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这样即使学生在校内网络上看不到也会在其他地方看到,消息传播的环节越多越有可能失真,与其让学生在外面接受“来路不明”的信息,不如主动出击,对一些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报道,就学生对热点事件的想法及时分析,及时化解疑惑与偏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网络监管方法不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赖于网络环境的优化,故实践中对网络上的有害信息进行“删”、“堵”的做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大学生求知欲比较强,他们对各种新的事物、思想、观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校园网上看不到的东西他们会去网吧看,所以对网络上的一些不正确思想、观点仅仅采取“删”、“堵”的方法来加以控制,效果可能并不是十分理想.笔者认为,对网络上的有害思想应当区别对待,对于反动、的东西一定要坚决取缔,而对于一般的错误认识,可以作为典型予以探讨、引导.

(三)内容不完善.缺少法制教育.对广大学生进行普法宣传,加强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有些高校的思政网站关于道德教育做得不错,但缺少了法制教育.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对法制教育的漠视,最终会削弱道德教育的实效.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增加法制教育内容.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

(一)广泛运用“渗透性”教育方法.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模式从“教育者一受教育者”变为了“教育者一网络一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压力减少了,他们完全可以将教育者的说教置之不理,而只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中的开展就完全建立在了网民的自主选择上,这将严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渗透性”教育方法,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图与目的隐匿起来,将教育信息渗透到网民所喜闻乐见的信息中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可以在校园网上上传一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电影供学生下载,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

(二)高度重视“对话性”教育方法.如前所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式教育方法在减弱,而“平等对话”式教育方法则日益凸显.因此,在校园网上开展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每个社区有自己专门的探讨话题,教师以平等讨论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这样学生会没有压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者则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教育者的观点就更容易进入受教育者的心里,为受教育者所接受.

(三)重点“疏导”与适当“封杀”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反动的内容要坚决“封杀”,但对于一般性的错误认识主要还是靠“疏导”的方法.这是一对矛盾,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各高校可以出台有关校园网络管理的规定,如中南大学学生守则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利用网络发表攻击中国和政府的文章,造谣惑众,泄露国家秘密者,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对观看、下载传播反动、书刊和音像制品者,在网上发布文章者,视其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但这些惩罚性规定,应该条文明确,对于禁止的内容尽可能地罗列完整,对于学生发布在禁止规定以外的内容要用疏导的方法来使其克服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重构“灌输”式教育的新形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在减弱,这种减弱只是由于网络的新特点与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之间无法接轨使然.考虑到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的诸多优点,我们应该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进,使它能够更有效地与网络的特点相适应.可以在思政网中创建考研板块,在考研板块中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时事政策、法律基础等.这样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的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关注.

[责任编辑:荷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