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高职教育秩序构建

点赞:10855 浏览:448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以“规模化、粗放式”发展为特点的第一次社会转型中,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出现了“重职业轻素质”、“高职办中职”、“高职升本科”、“本科办高职”、“争相办示范”等各种失序表现.如今,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第二次社会转型已经开启,高职教育应该重树“以人为本”的本体教育价值,构建多元有序的教育结构 ,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与学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制度.

【关 键 词 】 秩序 社会转型 高职教育秩序 高职教育价值 高职教育结构 高职教育制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架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社会转型与高职教育秩序

“社会转型”源自西方发展社会学理论.我国学术界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特点以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将我国社会转型划分为“第一次社会转型”和“第二次社会转型”.第一次社会转型指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8年的30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这一变化促使了中国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升级,也使社会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以片面追求GDP增长为导向的“规模化、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在此背景下,学者们提出了第二次社会转型说,其中以研究“现代性”闻名的金耀基先生认为,2009年我国进入转型期的另一个30年,而这个30年,将完成一个百年来的重大命题,就是现代转向.[1]如今,我国正在从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向注重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秩序是社会关系的规则性、确定性和社会运动的和谐性、连续性的统一,它有利于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秩序表征为三个层面:一是道德、信仰、价值层面,二是社会结构层面,三是社会制度层面.这三大层面运行中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便是秩序的内涵.[2]具体到高职教育秩序,可认为其表征为高职教育价值、高职教育结构和高职教育制度这三大层面.这三大层面运行中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便是高职教育秩序.第二次社会转型必然要求高职教育秩序的新变革.

第一次社会转型期的高职教育失序表现

第一次社会转型中,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规模化扩张”的高速发展,在办学规模、大众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重职业轻素质”、“高职办中职”、“高职升本科”、“本科办高职”、“争相办示范”等失序表现.

1.高职教育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失——“重职业轻素质”

高职教育是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高教性”与“职业性”是其基本属性.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过分追求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教育本体价值,过于强调岗位能力培养和企业需要,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缺少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价值呈现无序状态,稳定性与一致性更是无从谈起.

2.高职教育结构层次单一,完善的多元秩序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我国高职教育只有专科层次,没有建立起高职、高职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高职教育独立体系,也没有形成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科学合理衔接.办学过程中,出现“高职办中职”、 “本科办高职”、“高职升本科”的混乱局面.


我国现行高职教育主要是高中后的三年制专科.一方面,高职教育几乎不招收优秀的对口在职中职生或在职职业技术人才,导致需要继续深造的职业技术人才不能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普通专升本招生规模严格控制在5%以内,而高职本科以及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又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专升本”后的优秀高职生接受的仍是类似于大学本科的普通高等教育,并非更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这既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次,经过规模式扩张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出现严重“质量危机”.办学过程中,出现“高职办中职”、“高职升本科”等混乱现状.主要表现在:1.“三改一补”发展起来的高职,由于受传统办学思路及办学条件的限制,办学定位不明确,挂高职牌,办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胜任社会人才结构体系中对技术型技能岗位人才(例如,技术员、技术师)的要求,只能胜任基于工作过程的“动作难度大”为特征技能型岗位(例如,技师、高级技师).[3]造成高职教育资源结构性浪费.2.“大学办高职”的学校,由于规模扩张,校园人满为患,其主要精力不在办高职上.加之,受重道轻艺的传统思想和功利主义的大众教育思想影响,社会上普通流行高职教育是“二流教育”、“落榜生的教育”、“改革的试验品”的偏见.在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中,无论在政策环境还是财政投入上,高职教育始终处于依附发展状态.“大学办高职”的学校为了获得更多优势资源,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逐渐向本科靠拢,最后演变为“高职升本科”.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系的“条块分割”和高职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乱象丛生.

3.高职教育现有制度体系与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改革需要不相适应,导致各种乱象发生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以行政命令为特征的计划秩序管理.在计划秩序作用下,政府集举办者、经营者、管理者于一身,掌握着举办高职院校的审核权、审批权以及资源配置权、行政拨款权、人事任命权、教学评估权等,并通过这些形式控制着高职教育的运营与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引入市场机制后,政府逐步放权,学校自主办学权力越来越大.但受传统办学模式与管理思维影响,高职院校主体性意识表现不强,高职教育办学资源仍由政府主要控制,资源配置方式仍以政府配置为主.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校为了获得更多优势资源与发展机会,不顾自身发展实际,潜心研究教育政策风向,并以此作为办学依据,出现盲目办重点、谋升级的混乱现象,“争相办示范”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这种升格风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办学失去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利积累办学经验,形成特色办学风格,最终导致高职办学“趋同化”.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与学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要求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多元高职教育格局.然而,我国现有高职教育制度体系中,缺乏营造良好高职办学环境的保障制度、维持高职改革有序运行的保障制度,以及鼓励高职,依靠市场调节自主办学的激励机制.

第二次社会转型期高职教育秩序构建

1.重回高职教育本体价值追求,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去追寻被工具理性文化所遮蔽的本质和本体价值,使高等教育真正是属于人的教育,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完美的人的教育.同时,使之真正以自己的方式去为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4]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在发展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教育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培养.[5]

2.发展多层次高职教育结构,构建高职教育多元秩序体系

(1)突破专科层次限制,发展包括专科、本科及其以上教育层次,建立一个满足社会要求的、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依托现有应用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借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高职研究生教育.[6]同时,在国家前期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中,鼓励那些特色突出、办学成熟的专业开设高职本科教育.

社会转型期的高职教育秩序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打破传统高职教育封闭办学格局,建立与“终身教育”相适应的灵活多样的校际联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发展“订单培养”、“职教集团”、“股份制”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推行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体系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职能分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改善高职办学经费与办学条件.

(3)改变现行高职教育招生办法和政策,采取自主招生、联合招生、注册入学等多渠道形式,通过标准化入学考试(即测试考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招收优秀的应届高中生、职校生、普通专科生,还要招收在职的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职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深造.[7]让各种类型的技术人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得到不断学习、继续深造的机会.

(4)构建以职业教育为主、各层次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搭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社会培训机构、第三方相似度检测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学历与非学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沟通,满足各层次各阶段职业教育需求的开放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3.建设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与学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现代高职教育制度

(1)建立基于市场的高职教育新秩序.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高职教育制度,明确政府与企业关系,将高职院校作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推向市场;通过发挥市场在供求、和竞争机制方面的作用,促进高职教育结构优化升级,引导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调节.

(2)完善高职教育运行管理制度,发挥高职院校自主办学主动性.依法建立保障高职院校自主办学的招生制度、就业市场准入制度、人事聘用考评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等,鼓励高职院校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与核心产业人才需求变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怎么写作,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订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8]

(3)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保障制度与激励制度.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怎么写作,为高职办学营造良好外部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