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图书馆教育

点赞:6136 浏览:211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传统、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行为短期、教育成果低效的问题,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差异化分析,提出图书馆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变化,教育方式要主动贴近读者兴趣,教育培训要阶段化、目标化,同时要有多种手段对教育成果进行检查,从而提高图书馆用户教育质量,保证图书馆教育效果.

【关 键 词 】 需求差异图书馆教育教育创新

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有以下3种[1]:以大学新生为主要对象的新生入馆教育,以各年级大学生为对象的文献检索课程,面向全校师生的文献知识专题讲座.

新生入馆教育主要是由专人带领大学的新生进入图书馆参观,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功能、部门分布、所提供的主要怎么写作、借阅的规章制度、馆藏资源分布等内容,或者是向新生发放读者手册或指南,由学生自主完成参观过程[2].

以各年级大学生为对象的文献检索课程主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根据其不同学习阶段对文献利用的需求来进行教育,主要涵盖一般文献检索方法、文献检索工具使用、文献检索技巧等内容,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学习进度的学生提供对应的文献专业数据库检索使用方法教育.

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的文献知识专题讲座,一般以专业数据库利用与检索技巧为主,专业针对性相对较强,要求听众不仅要有简单的文献检索利用知识和能力,更要求听众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背景,而更深层次的文献知识专题讲座可能涉及到科研项目的立项、科技查新、科研情报分析技术、学术热点追踪等科研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内容.

1.用户教育存在问题与反思

1.1 教育内容传统

目前图书馆资源最丰富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纸质图书,数字资源在网络时代异军突起,不管是在经费分配,还是在资源丰富程度都占据了馆藏资源很大比例,但目前开展最规模最大的图书馆用户教育——新生入馆教育内容还大多停留在以传统图书资源为重点的教学上,尤其是中国图书分类法成为新生入馆教育必讲内容,而对极其方便获取利用的数字资源则处于讲授不足的阶段.在图书检索方式上沿用传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要求用户不仅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书,更要求知道是哪本书,这种目标明确的研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已经开始研究性学习的大学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育,而非刚刚开始大学学习,尚未接触学术研究活动的大学新生所需要的随意性很强的扩展阅读或出于休闲娱乐目的的消遣性阅读.

1.2 教育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基本上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在形式上沿用课堂讲述的方式进行:将教育对象按班级或专业集中起来,由图书馆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室内进行理论讲述,部分学校还根据图书馆读者教育需要,制作了相应的图书馆教育知识读本或手册进行发放.教学方式多以讲授为主,比较古板,缺乏形象性和直观性,受教者只是单纯地听老师讲解,而缺乏实际的操作机会,教育效果常常不是很理想[3].教育过程走入误区: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和理论观点的灌输,强调知识学习的死记硬背,对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及参与性考虑不够.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单向式”,导致出现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课堂上空洞说教,教学过程过分强调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受教育者应有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

1.3 教育行为短期

多数学校的新生入馆教育在入学军训的间歇时间完成,刚入校的新生在忙碌的军训空隙里参与教育,而课时设置一般又仅为一至二个课时.在新生入馆教育结束后,因为大量专业课及公共课学习的需要,学期时间分配上已经极度紧张,很少有可能再调整出相应的固定课时以供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授受的图书馆教育到毕业时也只有军训时的一两个课时.而对开展科研的学生和教师需要的高端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使用培训严重不足,多数用户也很难意识到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培训对个人的价值.导致出现大学生图书馆教育培训不足,科研人员不知图书馆教育培训为何物的现象.

1.4 教育成果低效

通过对三届新生连续三年入馆教育成果进行调查,发现在新生入馆教育中出现了“理论考试一百分,实践考核大鸭蛋”的情形:即新生在接受图书馆教育时,理论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经常在理论讲述课堂提问中表现为无所不知,课堂表现让人有一种教育成果堪称完美的误觉,但在后来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实践中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原先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完美的部分学生在真正到了书库之后却不知如何找书,根本想不起要使用代书板,对原来回答正确的书籍分类法就像忘记了一样,其具体表现远远逊于课堂理论讲述时的优良表现.

2.读者教育工作的创新

2.1 教育内容紧跟时代变化

目前图书馆资源最丰富的部分虽然是数字资源,但很多教育者本身对数字资源的了解、利用不足,导致竭力发挥自己在传统资源、尤其是纸本图书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优势,而对数字资源采取相对回避的态度.在图书馆教育中必须克服这种教育人员对教育内容的使用频率比受教育者还少的现象,要求教育者积极学习数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网络数据库使用,尤其是开放资源,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等在线数据资源的使用和价值进行介绍,完全可以让开放资源成为图书馆现有资源的有益补充.对于图书馆不能完美提供的数字资源提供替代性查找索取办法,不仅教会用户利用馆内资源,更要教会用户在海量的收费或免费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2 教育方式主动贴近用户兴趣

图书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仅仅让受教育者完成对图书馆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求受教育者真正意义上学会知识的应用.在开展课堂理论教育之外进行书库实践,要求新生必须在图书馆进行两个课时左右的实践操作,内容包含书籍资源利用和图书资源管理.正如要学会游泳的最好方式不是仅仅在课堂中听教练喋喋不休地讲述游泳知识,而是让学习者跳到水里边讲边练学的更快一样,因此图书馆教育也应该以实践为重,理论为辅.

在图书检索方式上传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需要一定量的讲述,但讲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书存放的规则及为什么.在学生的引导上从其个人兴趣入手,比如从《微积分之屠龙宝刀》和《微积分之倚天宝剑》这样的数学书籍开始讲授专业书籍借阅规则,这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就远比从专业数学书讲起效果要好很多.

图书馆还有丰富的馆藏可以用来娱乐休闲,进行图书馆教育时,可以从学习角度来开展,更可以从用户喜欢的娱乐休闲图书入手,从而抓住用户的兴奋点,引导用户通过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完成图书馆教育.

对于从事科研的高级用户,则需要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用户需要了解掌握的资源利用技巧和高级信息查询技术,通过提供相应的怎么写作,必要时提供个性化怎么写作的方式开展图书馆教育.

2.3 教育培训阶段化、目标化

图书馆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图书馆教育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就完成所有教学任务.随着用户对图书馆利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图书馆教育进一步跟进,根据用户层次不同提供阶段化、目标化培训.

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相对系统化的图书馆利用入门教育,保证对图书馆的初步了解,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对于大二学生,在校内定期举办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教育讲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对大三学生,与院系专业教师联合,根据专业学习进度,提供相应的专业文献利用培训,提高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针对大四毕业生,可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合作,提供论文写作与科研查新、课题查重等进一步训练.对有科研需求的高级用户,提供专业针对性相对较强的内容,而更深层次的文献专题讲座可能涉及到科研项目的立项、科技查新、科研情报分析、学术热点追踪等科研应用.

根据不同时段内用户需求的差异,图书馆可以在四六级考试前进行四六级考试数据或模拟题库使用的目标化培训,针对用户的专业差异进行专题数据库资源教育,如:对文学院大二以上学生开展“四库全书”等大型工具书专题讲座,对化学专业开始毕业设计的同学进行化学专业数据库使用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阶段化、目标化、多层次培训,有系统的对初级用户开展普通图书借阅、通用资源利用培训,中级用户进行专业图书借阅、特藏资源利用、专业数据库利用培训,高级用户提供科研情报分析利用等,形成多层次、连续性的图书馆教育体系.

2.4 多手段检查教育成果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成果如何,必须通过对教育效果进行检查来确认.对新生入馆教育效果考核可以采用在书库内一边进行理论讲授一边进行实践的方式,确认受教育者对教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其他阶段和目标化图书馆教育培训的成果,需要在教育培训完成后组织授课人员,对用户进行跟踪走访,通过详细查询教育内容在其学习、科研中的应用情况,发现用户最认可的价值部分和可能存在的不足,力争在下次教育中发挥原来的优势,解决存在的不足,保证教育效果逐步、稳步提高.

3.结语

图书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授课任务,而是要求受教育者真正学会知识的应用,能够体会到图书馆资源对学习、科研的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教育工作者必须对用户需求进行差异化分析,教育方式要主动贴近用户兴趣,对不同层次的资源使用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并适时检查教育成效,为学习和科研工作怎么写作.

基于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图书馆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