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

点赞:6508 浏览:217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着最大的比例.阅读能力的有计划地训练和使之不断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现今有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丰富内涵,还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科学认识.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先驱.他对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多有论述并形成了其独特而又鲜明的语文教育观.叶圣陶先生在《认识国文教学》等作品中,对阅读内涵进行过专门的探讨.本文试将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和新课改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探讨我们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怎么办.

[关 键 词 ] 叶圣陶 语文阅读 新课改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多年,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了全面的教育理论.叶老先生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谈到语文学科的目的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1]

一、阅读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要使教学活动切实有效,既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阅读教学也不能例外.

叶老曾指出:总的教育原则必须贯穿着一个“导”字.概括起来“导”的内涵有这么几个字可以表述:“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

我们谈了教师和学生,也不能忽视文本呀.既然小学各个学段的学生有差异,那么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适合其阅读要求的阅读文本来进行阅读活动.我认为我们要为学生开启更多的通向周围世界的“窗口”.

一、在阅读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应该是有层次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可能掌握过于生僻的字或者判断语段中涉及修辞的类别,高年级的学生也不能真正知道诗歌中那些字是怎样词类活用的.

阅读能力也是有层次的,我们的小学阅读教学是有层次性的.因为我们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就是随年龄增长和智力发育而不断提升的.

其中文学鉴赏能力是其高级阶段.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有“认读、理解、鉴赏”三个层次,对应叶老的理论就是“见、视、观”三个阶段.叶老认为“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心里活动.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我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所积累的知识限制了他们的鉴赏活动,应该以在阅读教学中分层次分阶段制定适当的目标,通过培养认读和理解能力,逐步进行文学鉴赏活动为宜.

二、让学生阅读的过程审美化

在阅读过程如何做到审美化,首先是方法的问题.新课标中把“过程和方法”放在“三维目标”的第二位,不可忽视.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在这些读的过程中运用想象、联想、借鉴等来体味、揣摩文章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又因其自身饱含美感的特点,使它成为审美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是一个有着异常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其前提条件是确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阅读是诚挚地把整个心对着自己所欣赏的文艺作品,让自己固有的知识智慧感情经验与作品里面的境界发生感应,入于一种难以言说的快适的心态.

这种“难以言说的快适的心态”就是读者与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致,这是阅读的最佳状态.

叶老认为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创造意境的,它不像绘画,建筑,雕塑等造型艺术那样可以讲艺术形象直接呈现给观众,这就需要我们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阅读须得揣摩.审美阅读还应注意对作品反复体味,以求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和体悟.体味是古人读书治学的宝贵经验.体味不可操之过急,要想一下理解是不可能的,一下子理解出必然不够透彻确切.体味也不可一味深究,过多思索容易伤神.体味要徐缓慢进,如春雨润花.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审美的阅读,并无捷径可循,惟有在老师“不言”“无声”的指导下,在自主阅读中通过想象、揣摩、体味,方能获得阅读的审美快乐.

三、在情境阅读中体味感情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如果在阅读中教师不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也就减少了.

在阅读目标方面,新课标认为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

就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就要求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人们高效地工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就情感和价值观而言,主要是强化感受性、体验性,在情感体验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情感体验的目标是阅读的最终目标,高于过程和方法.这里所说的目标即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就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那个目标来说.所谓欣赏,第一步还在透彻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点含糊,没有一点误会.这一步做到了,然后再进一步,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辛苦经营的功力.

情感体验的阅读,在于让学生处于作品所表述、刻画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由动情而晓理,从而树立价值观.情感是客观存在的,情感有深刻的内涵,也有丰富的表象.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感受情感的表象,知道这样就是情感的流露.不然就无从体验情感,更不要说表达情感了.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表象创设的情境中是不够的,还应该分析情境,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析从认识过程上讲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是形成情感价值观的认识过程的飞跃,依然离不开情境.因此,必须很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情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体验情感.

我在讲《生命的壮歌》中“生命桥”这篇课文时,先是视频播放了几个关于羚羊的图片,画面定格在“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撩轮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养的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让学生想象几个图片中间的故事,使之连贯起来,这是创设情境.然后在我的引导下,让他们分析图片上的羚羊,有很多学生注意到了“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撩轮的弧线”,理解得相当好.最后再现情境时,让他们表演“狩猎队追赶、杀羚羊” 时,所有孩子都希望演羚羊,所有孩子都不愿意演猎人,但是最后表演得都非常好,因为他们在情境中充分获得情感体验.

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具体地领悟所学的课文,以获得更加充分的情感体验并从而产生更为深远的审美效应,叶老还一再提倡“吟诵”和“美读”.吟诵和美读都不只是读书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情感转化读者自己的东西,只是一种最可贵的境界.


总之,叶老对于阅读的能力观,方法观、情感观与《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育理念有不少的异曲同工之处.多少年来,语文教坛上“讲风”久盛不衰.所幸,新课标的颁布宛如及时雨,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时重新回顾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阅读”课程目标,更好的进行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