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

点赞:5074 浏览:185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阐述了“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概念,并指出了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针对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对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现代农业; 新型农民;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232-03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靠“两大动力”,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大力发展与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

对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现代农业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概念

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速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员,这一问题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纲要》极具战略眼光地将农村与县域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紧密联系、同步建设.从《纲要》的表述中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对促进教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培养技能型人才,造就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原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认为,农业教育、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三方面紧密结合,要建立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思想内核,教育、生产、科研相结合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机制[2].

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相关论述也只是提到了农村职业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工程等概念.笔者认为,所谓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指以教育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研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怎么写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

2.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定位

2.1 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研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数据来看,全国农村人口仍然有6.74亿,占50.32%,农民占到了总人口的“半壁江山”.尽管中国正在向工业化、城镇化不断迈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要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是大势所趋.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可以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和历史使命.


2.2 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形式,解决“三农”问题,要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时代农民,或者叫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三个会”特征:第一,会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使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第二,会运用、开发和推广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直接怎么写作于农业生产;第三,会运用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懂经营,会管理.新型农民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明素质和法制素质.如何让传统农民变为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框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2.3 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怎么写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适度规模化、现代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转变,必须有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只有这样,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才可以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才可能推广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才会得以提升.然而,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农户仍然沿用一家一户的生产种植方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大于2%时,这个国家农业科技才能展现其生命力,农业经济与其他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而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4].只有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2.4 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笔者认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院校、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为主,以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农业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行业(企业)内部培训为辅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或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误认为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观点是很片面的.市场对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强大需求是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也应该借助市场需求的拉动,加快认清自身的定位,建立和完善体系建设,使其成为带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3.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办学思想陈旧,自身定位模糊

目前,中国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本上是由高等教育涉农院校和专业来承担的,农业技能人才培养绝大多数是由中、高等职业院校或政府组织的培训班来承担的,这些院校大多数是公办院校,办学观念陈旧,办学思想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和“三农”发展的步伐,缺乏就业形势发展变化的洞察力和办学理念的转变,招生和就业工作都没有与市场经济接轨,从而导致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暗淡的就业环境反过来影响其生源逐年减少.如何在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是这些涉农教育机构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3.2 社会观念制约,涉农专业受冷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前的农学专业由热门也变成了冷门专业.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四个方面.第一,办学思想、专业设置及教育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需求,就业率不高;第二,许多涉农院校和专业不能与时俱进,却想走学科设置“去农业化”的捷径;第三,社会地位不被重视加之一些社会偏见,很多青年人觉得学农和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第四,工资待遇低、缺少发展潜力,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到农业企业、基层农技部门就业.这些原因都使农业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多数学生及家长不愿选择农业院校,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少、质量差的现象[5].

3.3 实践经验缺乏,教育方式死板

影响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资队伍的问题.农业职业院校一线的专任老师大多是从普通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刚走出校门又进了校门,在实践技能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在职业院校推崇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的教育教学中,其理论知识不能很顺利地融入实践教学中,而有实践经验的农业科研人员本就不多,且这些科研人员又不愿意到农业职业院校当专任老师.因此,现有的师资队伍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和农民对实用技能的需求,更谈不上怎么写作“三农”.

4.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关键

4.1 健全农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制度

政府应该给予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要将中等职业教育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免费的政策继续深化扩大,切实转变“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农业主管部门在构建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行业在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推进校企合作、指导专业课程建设、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指导农业职业院校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形成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种、养、加、机、贸”专业体系,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有效衔接.

4.2 建立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

建立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是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创新性项目.2010年,陕西省开始实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成立了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2011年,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宣告正式成立;2012年,由安徽科技学院牵头组建,省内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企业联合组建的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推动了行业企业与农业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农业职业院校承担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项目,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怎么写作,农业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农业职业院校从教,实行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措施,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的长效机制[6].

4.3 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的创新.农业职业院校要坚持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使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二是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的创新.要采取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职业培训等方式,加大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乡镇基层农技怎么写作机构、现代农业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培养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善于生产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法的创新.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还要培养农民创新精神,其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集现代农业专业理论、实践技能与创新精神于一身的高素质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推动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