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金融业务的与监管

点赞:4430 浏览:148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存贷利差下的稳定收益为银行通过扩张信贷规模、发展传统业务来获取利润提供了制度保证,地方性、股份制银行缺乏业务创新积极性,纷纷通过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来扩张存贷款规模.监管部门对设立异地分支机构采取审批制的行政许可模式,审批流程缺乏监督与控制.颁布于1996年的《贷款通则》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贷款人发放异地贷款或者接受异地存款,需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按照《贷款通则》明确规定的所谓异地业务备案制,在实际操作中目前也面临“一行三会”间职责划分的困扰:当年《贷款通则》的制定者,很难预计到十年以后,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已经需要由两个相互独立甚至是互相竞争关系的部门分别执行.当初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设置的行政许可权已经由人民银行转移到银监会.《贷款通则》迟迟未能及时修订,由此造成了异地业务备案也就无从谈起.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进行商业模式探索与创新就成了商业银行在存贷利差与过度监管下的必然选择.


影响商业银行拓展异地业务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热衷于异地业务扩大规模的主要存在如下原因:一是以存贷差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缓慢加快,将是促使地区性股份制中小银行转变业务模式的重要契机;二是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拓展异地业务的模式创新和业务创新,本质上是政府监管机构的过度监管与监管缺位并存所引起的跨区域监管套利行为,只要区域监管套利空间继续存在,异地市场的吸引力就依然存在;三是中小企业本地融资难问题,在当前的国有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和国企模式框架内,公司批发信贷业务仍然保持明显的成本收益优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异地求购的卖方金融市场也依然存在.

商业银行拓展异地业务的主要模式

在异地新设机构审批制缺乏稳定政策预期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规模的主要途径局限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国内银行业产品同质和粗放经营的大背景中,通过业务延伸来拓展异地业务就成为地区性、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当然选择.目前看来,拓展异地市场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跨区域金融业务的与监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金融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是通过与跨区域的机构合作来拓展异地市场.商业银行通过与异地已经获批的金融机构合作,与银行同业甚至小贷公司合作的形式,对当地市场进行联合开发,如银团贷款等方式.

二是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异地客户.由于金融机构地区间分布不均,造成省会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资源集中,优质企业主过度授信;而其他地区资金人员技术短缺,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等形式到发达地区融资,商业银行通过产业链延伸开发或其他合作开发的形式,对产品要素进行变更和创新,即可以轻易吸引异地客户,从而达到异地客户业务的目的.

三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延伸怎么写作终端,降低距离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网络金融平台以及资金相似度检测的撮合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商业银行可以满足异地客户以外的结算支付怎么写作,通过配套的融资支持,距离已经不再成为异地客户怎么写作的障碍.

四是变更内部业务流程,通过中后端的集中与前端的开放式合作来处理业务与距离的影响.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在禁止跨国金融公司开设异地分支机构的大环境下,于2005年开始,通过大量外派员工、依托经销商开发异地市场的做法,将业务延伸到异地.通过上海中后端集中的作业模式,对异地业务外单进行及时处理.该种业务模式实际上已经获得了监管部门的默许.

五是跨界整合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拓展异地业务市场.商业银行通过与券商、信托合作,对异地业务项目进行联手开发.此类创新主要是通过合作以规避监管部门对银行表内业务的监督,从而在不同的政策监管下,获取超额的资源整合利润.

把握异地业务的核心实施有效监管

由于异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客观上异地有潜在的融资卖方市场.信息技术发展也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资金转移成本,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跨区域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不计监管成本以杜绝商业银行异地业务,对民间资本借助网络金融平台来实现跨区域的资金融通和流动,监管部门也是鞭长莫及.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金融平台让资金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更为低廉,交易更为快捷便利.因此,未来资金跨区域频繁流动的趋势将不可阻挡.最合理的监管措施应当是因势利导,鼓励银行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合理充分跨区域流动,以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促进充分就业.监管重点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改革当前的行政许可制度,简政放权,为民间资本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这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应有之意,也可以防止乃至减少银行也金融机构利用政策进行监管套利的做法.

(二)搭建跨区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自然禀赋的存在,区域资源和要素分布不均衡,造成资金和人员技术的不平衡分布,部分地区集中投放,造成过度授信;其他地区则因为不均衡的区域监管,信贷投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利率市场化之后,应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解决资金投放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社会问题.

(三)以资本占用倒逼商业银行改善风险防控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寻找合理的风险收益平衡,促进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机制.进一步引入巴塞尔协议的原理,引入加权风险资产来制约商业银行单纯的规模扩张冲动,以风险资本的占用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实现风险与投入产出的平衡.

(作者是中国民生银行南宁分行小微销售管理部负责人,高级经济师,中国社科院在职金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