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理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与

点赞:29656 浏览:1334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目前,国内外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研究处在起步阶段,该项研究属于内部审计和企业质量管理两类学科的“交叉空白地带”.文章结合甘肃移动审计工作实践对目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提出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方法和对策,是探索审计质量控制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关 键 词:全面质量管理;内部审计;甘肃移动

近年来,甘肃移动面临公司在大力借助流量经营、互联网全面发展的时刻,内部审计如何在高投资、高成本的压力下防范企业运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如何将管理理念和战略构思落地,已经成为审计人员亟需思考的主要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曾经缔造了无数企业辉煌的西方管理文化,能够给甘肃移动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呢?笔者拟通过这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甘肃移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审计质量的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产品的全部活动.全面质量管理在管理上的意义超出了统计意义,它不是单纯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代表着一个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理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审计质量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企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战略匹配关系,重视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目前,甘肃移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是制约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直接原因

目前,甘肃移动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计划和实施阶段.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和简化的基础环节.由于时间和审计资源的限制,有些项目未开展缜密的审前调查,造成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

2.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制约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衡量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甘肃移动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手段依然主要靠定性的管理来实现,难以运用现代的管理科学技术、IT技术等来实现精确控制和管理.具体表现为: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控制体系难以标准化,考核体系执行力度不够、客户需求重视不够等,进而导致审计效率较低、审计风险较高等问题.

因此,甘肃移动目前的审计质量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公司战略转型发展的需要,风险防范和把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运用新的模式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迫在眉睫.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两种学科在管理特质的要求上具有一致性

一般来说,适合进行质量管理的通常是那些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繁重、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类资源有限的管理项目.而审计项目本身具有工作强度较大、处理关系复杂、承担责任重大、审计资源紧缺等特征,完全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特质相吻合.

2.降低审计风险和内部外部监管环境的要求

公司内外大量的违规腐败案例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出现了重大漏洞,或内部的监督防控体系形同虚设.因此,一旦发生重大的内部审计质量事故,对企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都不堪设想.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不仅是企业加强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国家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基于全面管理模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1.选取关键质量特性指标,建立“以数字说话”的评价标准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论的要求,可采用流程图分析、因果矩阵、帕累托等多种工具,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内部审计的客户需求进行筛选、计算和确定.笔者认为,可选取审计报告完整性(Y1)、数据准确性(Y2)、审计评价适当性(Y3)、审计建议操作性(Y4)、审计流程规范性(Y5)、审计结果信息化程度(Y6)6个关键质量特性(CTQ,CriticalTo-Quality)指标作为定量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评分.

以“审计报告数据准确性”这一评价指标为例,可以将其细分为三种类型的数据:

A型数据:定义为十分重要的数据,不允许出现错误.如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结论数据、竣工决算审计结论性数据等;

B型数据:定义为一般数据,即使出现错误,对于审计报告整体而言影响不大.如内控审计、审计调查等审计项目中非关键数据;

C型数据:定义为允许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数据.如工程施工结算中审计结论数据误差在5%内均可视为可接受.

针对每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又制定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评分标准,具体得分为Y2等于Y21*Y22*Y23,计算公式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级、量化和建立评价标准,就成功地将以往无法量化的审计报告数据准确性指标予以量化,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最终通过评价“有效性系数”K1-K6来具体衡量内部审计质量(Y),从而达到运用统计学工具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目的,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空间,全面提供审计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追本溯源,建立问题的多级原因分析模型开展管理审计

近年来,甘肃移动的内审工作在不断向管理审计、增值审计延伸,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深层次的管理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展项目时要找出问题的关键原因,并层层深入,最终定位每个问题的主要诱因所在.公司建立了问题多级原因分析模型,作为第二代HRA(HumanReliabilityAnalysi人因可靠性分析)中代表性方法,通过CREAM追溯分析方法提出独特的认知模型和框架,具有追溯和预测的双向分析功能,我们基于此方法对发现问题的根原因进行追溯分析.近期,公司开展了客户怎么写作管理专项审计工作,并运用根原因分析法最终找到影响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的100个主要制约因素,主要反映在流程跟踪反馈执行缺失、一线员工能力培养管理匮乏等八大症结方面.项目得到管理层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审计内部影响力显著提升,是公司运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开展管理审计的一次有益尝试.

3.强化质量管理风险意识,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复核和评估机制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最后的环节是控制阶段,包括建立标准化的过程修订,采取诸如工作指导手册、过程控制计划等措施维持改进结果,监控工作流程,使改善后的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最终保证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实质性收益.


审计复核的可操作性实质上就是要审计复核工作做到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统一,最终达到审计复核工作的目的,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和控制审计质量.实际操作中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应设置项目实施流程表,从审前调查一直到审计跟踪、审计档案形成,要用流程来控制,此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防范审计程序出现差错.二是制定审计复核工作规则.具体规定复核中各级复核的范围、程序以及责任追究,明确复核的责权关系,对重大审计项目则必须由审计复核委员会共同复核,并形成集体意见.三是细化复核的内容.如对重大审计项目综合报告的复核就要包括报告的依据是否充分、报告的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报告的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在审计工作的应用,不仅为审计人员创新开展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引,而且可以实现以价值提升为导向的审计工作机制,是一种内部审计的文化变革,势必对企业的战略转型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