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问题趋势

点赞:5366 浏览:194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幼儿园课程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改革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所谓幼儿园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目的,帮助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活动总和.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了幼儿园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五种趋势趋势,即课程课程方案多元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实施游戏化、课程活动个性化、课程建构园本化.

【关 键 词】幼儿园,课程改革,问题,趋势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实现儿童教育目标的重要介质.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的集中表现,是幼儿园教育现象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幼儿园课程改革不仅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最佳切入点,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间文化交流,国外的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也在影响着幼教的课程改革工作.如功利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论,人本主义的现代课程论等,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影响很大,致使在幼教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出现了以下问题:

1、对幼儿园课程理解片面.重教轻保,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狭隘片面地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机械地理解作业游戏、体育锻炼,将课程改革引向形式化、单一化.

2、幼儿园课程改革缺乏科学性,行动带有盲目性,没有形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有些地区的幼儿园所谓的教育特色,是凭经验工作,凭感觉摸索的,缺乏科学探索的精神,照搬现象严重.对公开教学、辅导报告,不加分析,盲目模仿学习.

3、幼儿园课程改革缺少理论深度,没有相关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往往在课程改革的形式上下功夫较多,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年年有新花样,但年年都被推翻,课改成果不易出现.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应遵循的第一原则.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特点,要使儿童成为课程的真正主人.同时既要了解儿童的一般发展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又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以及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等.在选择课程类型和确定课程内容时,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切实需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在编排活动内容和组织活动方式上,要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要能够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满足儿童对课程活动的.

幼儿园课程改革问题趋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时,既要充分需要考虑选定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选定的课程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之间有何联系等.此外,树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整体现念,还要将隐性课程考虑在内,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3、活动性原则.坚持活动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给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第二,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环境.第三,对幼儿的活动加强指导.对幼儿活动的指导,既表现在对儿童活动的直接指导,也可表现在对儿童活动的间接指导.

4、模式多样化原则.模式多样化原则是指编制幼儿园课程时内容和模块的多元组合,具体的表现为课程设计模式组合方式和组合程度的多样性,各个领域类型之间组合方式和组合程度的多样性,各个领域内部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五种趋势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取决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反映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基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原则,本文认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五种发展趋势:

1、课程方案多元化.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制、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方式.课程方案多元化是来自不同文化的方案开发主体的反映.在一个最佳课程方案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社区、教育管理者、幼儿教育专家、幼儿自身、幼儿家长的共同参与,倾听来自不同主体的声音,在这种多样的主体中也体现着文化的多元化.幼儿在课程开发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长期以来,幼儿都没有被看作是课程方案开发的主体,这是儿童文化在课程中缺失的一种表现,也是成人文化强压儿童文化的一种表现,儿童也是一个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需要等等,在课程方案开发中,我们不能忽视幼儿这个主体,否则,我们将失去课程开发的生长点.

2、课程内容生活化.2001年,我国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提出了注重幼儿生活、回归幼儿生活的重要理念.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生活化有两点内涵:第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主要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要围绕儿童当下的生活展开,是儿童力所能及,又指向儿童发展的.在这里强调幼儿园的课程应该以幼儿生活为基点,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事件、现象等为题材编排课程,这是课程借用生活的一种表现.第二,幼儿园的生活就是课程.目前,国内很多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就是课程,儿童生活本身就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灵、认知和情感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相似度检测与桥梁,因此,要求幼儿园课程内容改革要体现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口头语言、行为习惯、卫生习惯、浅显的数学知识、基本的科学常识,以及一些音乐、体育、美术活动.这些课程内容的出发点是给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确定的,主要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并不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组织起来的学科,而是以幼儿的生活逻辑组织起来的感性的、多样化的一日活动.


3、课程实施游戏化.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方面,教师们要改变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走向生成,在课程与游戏之间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把经验纳入课程设计之中,这就要求改变第一种定义中只关心“教什么”的观点,要求考虑到教学的方式、课程实施的方式,经验是由活动获得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在幼儿的诸多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所以,持有经验说这种课程观对课程实施的游戏化有促进作用.幼儿园游戏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地构建经验的学习活动,应该被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范畴,受教育目的规范.因此,也不能盲目崇拜游戏,使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都围绕游戏转,忽视教学、忽视教师的作用,我们提倡课程游戏化,但决不是要求课程从属于游戏,而偏离了教育目的的规定.游戏化的自由自觉并不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放任幼儿的自发自由,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4、课程活动的个性化.在幼儿园中,个性化教育的呼声更加强烈,教师们认为儿童都是有差异的,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共同形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特点.适应儿童的发展不仅要面对他们现有的差异,在让儿童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形成影响终生的良好品质.适应每个孩子的教育不是划一的教育或者模式化的教,把孩子当作统一的模式的“产品”来“生产”的教育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促进儿童富有个性化发展的任务.因此,幼儿园课程也在强调个性化,要求课程的设计要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5、课程建构的园本化.园本课程是与普适性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形式,它强调幼儿园拥有课程决策权这个基本前提之后,其自主的课程开发所产生的结果——符合幼儿园实际和幼儿需要的课程.这种自行制定的园本课程,既可是宏观的完整课程方案或体系,也可是一次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各个幼儿园会因办园背景、社会环境、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各自差异,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是在克服国家课程诸多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课程形式.园本课程避免了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的脱节,国家普适性的幼儿园课程是面向全国各地的,但是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趋势不同,导致幼儿园课程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导致幼儿园课程的一元化,不利于课程多元化的发展,难于取长补短.

园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条件、师资力量、园内环境、本园幼儿的特点等依据来考虑如何建设幼儿园课程,这就避免了课程建设的盲目性,避免忽视本园办园条件、幼儿自身特点等因素,有利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发展.园本课程的开发还避免了教师教育劳动的重复性.以往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就是要完成上级规定的教育任务,教师成了传达上级指令与教育幼儿的相似度检测,没有投入自身的认识、理解,没有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而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处于课程开发的核心地位,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他们要带着自己对儿童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生成和运用课程,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