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之师德养成

点赞:15527 浏览:695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有很多的论述研究,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师德养成问题关注得并不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不仅要注重对其职业技能的教育,更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有高尚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施教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师德养成.师德养成要正其身,身正是师德之本;要有师爱,师爱是师德之源;要有威信,威信是师德之要;要能创新,创新是师德之魂.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

职业教育

师德同志曾在一次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这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相对文化素质偏低,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相比常有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良好的师德对其政治思想素质变化和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从作者从事多年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看,高等职业学院教师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师德养成.

一、要正其身,身正是师德之本

“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学生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一个人的始终如一的言行.对大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既不同于中小学生,也不同于成年人,具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就生理方面而言,脑量已达到最高值.身体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已基本成熟,但心理上却未真正成熟,无论是社会认知、情感、还是自我意识,都趋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教性”或“可塑性”.

因此,教师身上高尚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高尚师德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言行.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缺失正确世界观,缺失崇高理想,缺失强烈爱国热情和缺失坚持真理决心的教师,是无法向学生传播真理,无法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会帮助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在教师的言行背后,必须首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语言和行为的产生不是空穴来风,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现状.如果说思想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行为则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美国著名作家和心理学学者查尔斯.哈尼尔认为:外在行为是内在世界的反应.所以也可以说思想是间接的控制着行为的,我们在想什么都会传达给意识,意识又操控我们的行为.

高等职业教育之师德养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要有师爱,师爱是师德之源

只有爱的交流,才会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高职院校的教师,更要具备一颗爱心,努力做学生爱戴的老师.资深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说,爱的教育集中体现在“师爱”上,在跟学生的相处中,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教师充满爱心就会感动学生.爱与爱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交流.高等教育研究也证明,“师爱”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师德规范.“师爱”是无私、高尚的,是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没有爱心,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就没有耐心,就没有持之以恒的恒心,也就没有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决心.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才能体现出来.然而在对高等职业院校一些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一种奇怪现象:几乎每个教师都声称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但同时对当今的学生,特别是九零后的学生大摇其头,甚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显然是违背教师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当前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信仰和道德危机的负面影响更大,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更应该牢记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霍懋征老先生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应该看到学生具有极大可塑性的心理特点,履行自己肩负的重任,奉献更多的爱心,以自己的无私之爱去感化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偏差.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落实师爱,要正确理解师爱的内涵.师爱是面向全体教育对象的泛爱,不是偏爱.要做到严与爱的和谐统一并上升到一种政治上的责任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真心实席地关心学止、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大学生的发展前途,把对学生的热爱与他们的前途发展结合在一起.师爱,是要指导教育学生成长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

三、要有威信,威信是师德之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表现为对教师学识威信的信服.大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高深学识的大学教师容易在学生中赢得良好的威信.事实也是如此,每当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到高等职业院校做报告,礼堂里面总是挤满了学生甚至是老师,数天过去人们还在谈论着报告的话题.相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知识面狭隘,思想僵化、眼光短浅、兴趣单一、理念落后,接受新生事物缓慢,教学方法呆板,无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启迪,其在学生当中的威信相当低下,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对其的师德评价.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以技能培训为主,但当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也要具备雄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没有博大精深的学识,不可能很好的授业解惑.胡适曾经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从个人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各类资料信手拈来,分析问题观点新颖,论证有力,这样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科之间总是触类旁通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不应该只拘泥于自己的学科和方向,还要通晓相关学科,成为博学之士.因此,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其他学科知识,是一名优秀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也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力争成为学生“景仰”的教师.要以自己的思想、机敏和幽默来促使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其人格魅力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


四、要能创新,创新是师德之魂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师生的高素质不仅体现在高超的技能本领,还体现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上.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不一定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创新,关键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原有问题的重新审视后得出新的办法.简而言之,就是要突破旧思维,发现新方法,取得新成绩.在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师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是要着眼于师德养成的目标,着力改进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一个时期以来,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过于强调经济利益,在管理理念上出现了悖离教育科学的倾向,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压力和与付出不对等的经济报酬制度,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开始求异、求变.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人敷衍主业,寻求副业;为了追名逐利,有人弄虚作检测、学术不端.诸如此类丑陋现象应运而生,改变了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发自内心的传统文化观念、价值取向,不利于师德印象的树立,不利于师德的养成.长久以往,将严重削弱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并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面对着新形势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的新要求,广大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也要保证自己的道德观念、世界观、价值观跟上时代步伐.对各类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既要有批判、质疑、革新的勇气,更要有学习、吸收、消化的努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从身边、从现实生活中接受再教育,随时为学生树起鲜活、富于时代气息的学习榜样,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和弘扬师德教育,实现社会期待与自我实现的统一.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养成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制约着全社会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各种专业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加强师德养成理应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领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