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典型就业心理困惑

点赞:21569 浏览:952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消极悲观、焦虑恐惧、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准备不足等典型就业心理困惑.只有大学生加强自我调适、高校加强引导和干预、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心理问题和矛盾.

关 键 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

作者简介:陈永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97-01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披露,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达650万人,数量再次创出历史新高.金融危机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就业心理困惑日益凸显.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首先,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纷纷缩减用人需求,就业岗位减少.其次,金融危机迫使许多企业采取大幅度的降薪和裁员,就业竞争激烈.再次,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加剧了毕业生对“毕业即失业”的焦虑和担忧.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典型就业心理困惑

(一)消极悲观心理

面对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十分悲观,他们没能变“压力”为“动力”,而是感到失去信心、无能为力,有的大学生在简历投了若干份却杳无音讯之后就心灰意冷,放弃积极的求职努力,消极地等待就业机会的到来.

(二)焦虑恐惧心理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惑和焦虑,他们时常感到焦躁、烦恼和无所适从,在焦虑的情绪中等待着毕业的临近.企业因金融危机缩减人才需求的客观形势,导致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加剧了大学生的恐慌心理,部分学生缺乏对就业形势的理性思考,常常盲目奔波,做了许多无用功.

(三)就业观念滞后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大众化”阶段,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停留在“精英化”阶段,对薪酬与工作环境的期望值仍然较高.在选择就业区域时重东部、轻西部,重城市、轻农村,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有明显的“恋家”就业倾向;大多数学生的月薪期望较高,与就业形势不相适应;创业观念滞后,缺乏足够的创业意识和信心.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典型就业心理困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就业准备不足

就业准备不足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难度.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设计,没有为自己将来的就业进行全盘规划,没有及时了解和关注相关就业信息和政策,而是到快毕业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表现出明显的就业准备不足和就业心理不成熟.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对策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调适

1.全面认识自我,找准求职定位

面对就业环境的骤变,大学生应该对自我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客观分析自身的能力特长与职业兴趣,明确择业标准,明确自己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要在全面分析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心理预期,选择适合的工作,避免过分挑剔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和盲目“低就”影响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就业地区,避免因固执选择就业竞争激烈的大城市而错失其它好的就业机会.

2.坦然面对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紧张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求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冷、热门专业的就业差异,招聘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积极改进求职技巧和策略,通过求职的历练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

高校要加强引导和干预

1.培养学生新型就业观念

要把就业观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意识,降低就业期望值,让学生树立起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以及跨专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更加符合现实的就业观.

2.加强就业心理干预

心理发展与咨询机构除了做好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外,还要与各教学单位、各班级建立一体化的就业心理干预网络,形成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就业心理问题并实施及时干预;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行为训练,帮助大学生进行求职定位,提升就业信心.

3.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生涯设计指导和就业技能培养.大一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所学专业,了解职业对个体素质的要求,培养职业规划技能;大二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大三年级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职业需求,发展多方面实践能力;大四年级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掌握就业技巧,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部门应着力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渠道、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教育部门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上要加强对学生实际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