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双年展

点赞:27371 浏览:1300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双年展主场:国家博物馆]

双年展9月定当完美展出――专访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执行秘书长罗丽

周 筠

编前:8月末,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筹备工作进入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报名工作也接近尾声.自今年5月1日以来,《楼市》杂志连续7期报道了双年展组织工作.受到建筑设计界广泛关注.距展会开幕仅一个月,目前双年展筹备工作进展及成果如何未来一个月将有何动态就此,《楼市》记者采访了双年展执行秘书长罗丽女士.

8月18日,在位于建设部大厦B座二层的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组委会办公室,记者再次见到了双年展执行秘书长罗丽女士.也许是因为定于2006年9月26日至2006年10月6日的第二届双年展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罗丽显得心情轻松、笑容可掬,而她愉悦的情绪也瞬时感染了记者,整个访谈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展开了.

参展项目较首届增加50%

“本届双年展的筹备工作自今年一月开展以来,现在可以说已经进展到了尾声.展会的基本组织框架已经构建完成,参展单位及个人数量较两年前第一届双年展时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也获得了许多国家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筹备,组织工作进行到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成果显著的.”罗丽首先欣慰地向记者表述.

建筑艺术双年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据记者了解,到8月中旬为止,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参展单位及个人项目总数达到40多个,而且报名工作仍在进行中,到展会开展之时,预计参展项目总数将较上届增加50%.并且这些参展项目均以本届展会提出的“城市与建筑――资源生存环境友好”主题为设计基准,通过参展项目,提出了一系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及优化人类居住生存空间的,具有建设性的建筑设计专业意见和建议.

本次展会不仅吸引了包括中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在内的众多亚洲国家及地区,还获得了德国、瑞士、丹麦、美国、荷兰、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响应.瑞典、意大利等国政府部门均给予双年展活动高度关注和支持,使本届展会真正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通过这次双年展的组织活动,已经有更多西方建筑艺术领域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有了一定了解,并由此了解了中国乃至亚洲深厚的建筑艺术与风格.

对此,罗丽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要感谢我国建设部和两大部委对会展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也要感谢参展国家政府的鼎力协作.当然,组织工作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到尾声阶段,也是国内外媒体,新闻机构的大力宣传和组委会成员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结果.”

展会主题已落到实处

罗丽强调指出,本届双年展的最大收获体现在“城市与建筑――资源生存环境友好”的会展主题,已经在组委会组织的一系列筹备阶段活动中得到了确切的落实.

记者获悉,5月29日晚,双年展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罗丽博士在北京国际饭店与安徽省合肥国轩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李缜就在安徽三个县建小学的事项达成意向.合肥国轩置业有限责任公司预计三年内出资在安徽省内建1000所小学,已确定2007年内至少建30所.双年展组委会将与该公司联合征集30所小学的建筑设计方案.双方还将一起合作推进小学建设项目,同期还将兴建30所农村小型医院.

此外,在整个展会筹备及组织过程中,还有韩国参展单位参与的“小城镇规划艺术展暨论坛”项目、瑞士参展单位参与的“环境与康复――医院规划与设计”项目及“ABB慈善小学”项目的“革命老区慈善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暨“盛世宝印”爱心助学启动仪式等顺利展开.

这一系列致力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活动和项目获得了参展单位的一致认同.一位丹麦的参展单位负责人表示:“本届展会本着‘城市与建筑――资源生存 环境友好’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整个社会和谐化的活动,它的意义非常巨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中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现状,而且在组委会的带领下参观了贫困小学和山区医院,我们真实地了解到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仍存在的不足.并且通过这个展会的活动,把我们的设计理念带到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使这个主题能够得到确实的落实.为此,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与欣慰.”

9月力求完美展出

在简单回顾了半年来的准备工作及成果之后,罗丽向记者表示:“8月下旬到9月26日开展之前,组委会的工作重点会放在会展现场的布置上.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次建筑艺术的盛会,因此其艺术性的最好阐释就在于项目展出时的艺术效果.同时,参展报名工作仍在进行中,现在已经有国内年轻建筑师集体报名参展.届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主展会现场,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国外先进的建筑作品,还能一览国内青年建筑设计师的杰作,使整个会场的艺术氛围达到最大化.”

对于双年展今后的发展,罗丽则希望通过今年的成功能够吸引更多国家及地区参与其中,通过组委会不懈的努力,将世界建筑领域中最好的智力和技术资源进行有选择地、不间断的交流,而组委会正在积极筹备中的“双年展双月刊”和国际性互联网站,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资源支持.

采访将近结束,一位前来核实参展时间的国外建筑师向记者说:“希望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能够不断发展和和壮大,最终达到并超越一些欧洲知名双年展,如现居世界同类展会影响力首位的威尼斯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也希望得到中国业界的广泛关注,有更多年轻,有创意的设计师参与进来,使之成为最大型、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艺术展览.”

2006“双年展”大事记

2月28日,2006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组织委员会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行首次新闻分布会.

4月26日,双年展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发布《致有志于全球脱贫事业的建筑师倡议书》.

5月23日双年展组委会与中华慈善总会“革命老区慈善万里行”签订了合作协议.

5月26日到5月29日,瑞士、德国两位建筑界专家阿克塞一克拉玛尔等来中国考察,并对“环境与健康――医院规划与设计”论坛提出具体方案.

6月6日,双年展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罗丽博士与新闻中心记者常鑫、“ABB慈善小学”项目策划人慈锋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举行的“革命老区慈善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暨“盛世宝印”爱心助学启动新闻发布会.

6月24日,双年展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罗丽博士率双年展人员及双年展小学项目总策划建筑师王昀先生赴顺义板桥,考察张淑琴女士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为服刑人员子女建立的太阳村.

7月6日,双年展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罗丽博士与房地产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栗文忠先生就小城镇项目合作签订正式协议.

8月7日,双年展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罗丽博士受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大使Mr.H&nsDietmarSchweisgut之邀参加在其官邸的晚宴.

8月18日,双年展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罗丽博士受邀参加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大使孟凯帝官邸晚会.

赋予“平淡无奇”的建建筑材料以生命

――韩裔日籍美学大师伊丹润设计理念解析

周 筠

身兼建筑师以及画家双重身份的设计师伊丹润,以“人类是自然存在的原因”为设计理念,设计创造出贴近自然的建筑作品.他的作品中以自然界的天然材料代替工业化的人工建材,从而成为亚洲新建筑风格的一种代表.这些作品不但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并在日本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北九州岛市立美术馆,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展出.本文将阐释他的独特设计理念.

在建筑中回溯过去

伊丹润的建筑设计有着两个显著的特征:对时间的自由演绎和对空间的有机运用.

在伊丹润的时间概念中,三维交会于现代与过去之间.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遵循时间线性的流逝,以一种独创性的方式创造出阐释传统与历史的建筑空间.

伊丹润传达出超越建筑美学时代背景和趋势,以无限丰富和优雅的形式表现朝鲜白瓷般的纯净美感,并通过如石的宁静意象表达时间的局限性,其灵感来自于朝鲜传统艺术的幽默智慧.

他还将各时间跨度内的建筑材料运用到他的建筑设计中,如自然材料的运用,包括石材,粘土、木材以及现代建材如混凝土,钢架以及玻璃幕墙等.他对材料的选择表现出他对材料性质的深入了解,并把他们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一言以蔽之,他赋予平淡无奇的材料以生命.

他通过建筑结构将这些材料一并融合了过去的精髓和现代的时间,使之成为统一的时间形式.在他的建筑中,材料从基本的建筑元素变为时间元素,同时使其功能和性质也得到充分地表述和达到平衡.

在建筑中感受自然

伊丹润设计的建筑结构形态不是采用固有形式,而是各种灵活的可能形态可以存在于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夹缝之间,并象征着建筑的原始状态.

他近期的建筑设计作品“PODO旅馆”坐落于韩国南部山区,与周围的群山,湖泊,绿树和天空完美融合.他的建筑理念很好地在旅馆的设计中通过与周遭环境的呼应和交融体现出来.从PODO旅馆这一建筑中人们可以发现,伊丹润的建筑是现代的、独特的、庄严的.

建筑本身散发出的内在张力与外在自然环境相呼应,而非相抵触.这种与自然界密切的关系创造了一种精妙的平衡和优美的和谐.

此外,他的建筑还为时间和空间的表述提供了机会,并通过地域本土性来表达.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对构成周围环境的风、阳光、暗影以及其他物候条件的描绘,而且包含对当地居民固有民风的回溯.加之,它们有时还暗示着源于古老朝鲜寺庙中无形的虚空世界.伊丹润的原生状态建筑描绘出这一类超越我们视线之外的空间.

因此,伊丹润的建筑不是维持固有的状态,而是在经常的起伏化.他轻柔舒缓地捕捉住流逝的时光,并庄重地勘绘出人类的生活.

在建筑中彰显艺术

尽管伊丹润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但他也作为一名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难以说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怎样,但在现代,同时作为建筑师与艺术家的人并不常见.因此,说到伊丹润的存在时,无法界定他究竟是建筑师还是艺术家――他是两者的共同体.

建筑与绘画是造型表现的不同形式,当然它们各自的目的也不相同.它们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建筑与实用是分不开的,而绘画不具备实用性.人们可以认为这是常识.

如果伊丹润跟随这个常识或遵循两者的差异,而投入建筑与绘画的创作,那么人们就没有必要夸大一个人是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共同体.与之相反地,人们可以看到伊丹润的理解:了解建筑与绘画的相似性.

如果只追求建筑的完美,人们将拥有一个实用性很强,但却冷冰冰的,平淡的空间.而在意识强烈的空间,空气只跟随人的存在流动――不是跟随功能,而是跟随人类的本能.在这样的空间中,人们对生活本身的渴望将不得不依靠头脑中的想象.

伊丹润的建筑表现出对视觉上分割空间的承重墙和隔墙的关注与喜爱.由于伊丹润的建筑采用了石头,泥土、木材和竹子,因此,他的建筑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手法获得广泛认同.他的建筑运用这些不透明的材料以唤起人们对看不到的世界的想象.最终,它与超越材料物质性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尽管如此,对于过去每天看到玻璃或混凝土墙的人来说,伊丹润采用石头、木材和竹子做成的墙,也是罕见的.所以他被认为是位对材料与肌理运用很特别的建筑师.他一直坚持不要为了被看到而强调材料的物质性.

根据“自然的表现形式”的观点,建筑与绘画在伊丹润这里就具备同样的特性.他的绘画存在于他对表面肌理的考虑,但它不表现肌理,而是引发远远超出这些肌理的想象.这在他近期的作品上表现得更明显.而他的绘画也必须变成一种自然古朴的表现形式.这些都说明了在伊丹润身上,建筑与艺术怎样共存.

由于伊丹润是韩国后裔,所以他对韩国的建筑、工业设计和民间手工艺很感兴趣,同时他的建筑与绘画也深受韩国文化的影响.人们可以看到,伊丹润从韩国传统文化中的收获不是他的风格,而是他“自然的表现形式”的观点.

当他作为亚洲的建筑师与艺术家,从韩国传统中获得很多灵感与刺激时,他的思想体系与实践已具备超越亚洲的潜能.尤其是他的“自然的表现形式”的观点――即人类是自然存在的原因.如今,持有这种观点的建筑师已不多,而伊丹润的建筑艺术特点恰恰体现在这里.

阿科迪玛:凭什么成为北欧最大建筑设计事务所

周 筠

阿科迪玛(ArkItemaK/s)作为丹麦以及北欧最大的建筑设计师事务所,其企业精神是要创造一种差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己的特色.在设计中不仅仅是关注建筑的形式及功能,更加注重设计的整体效果.无论是从建筑的功能,空间分配以及美学的效果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考虑,都力争达到最佳.


出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阿科迪玛来到中国寻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项目,并希望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该事务所于2005年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以便于更好地与中国客户沟通和提供怎么写作.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阿科迪玛运用在北欧优秀的设计团队和设计理念,积极在中国拓展市场,与中国一流的建筑设计院进行合作,融合欧洲先进经验和设计思路,有效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的怎么写作.

近两年中,阿科迪玛在欧洲以及中国90多个大型项目的设计竞标中取得了胜利,并且这些项目绝大部分目前已经建造完成.在中国,阿科迪玛曾经参与过的项目有:北京小汤山别墅,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网球中心及国家曲棍球场,山东济南阳光100公寓,凯莱大酒店及高级写字楼,烟台奥斯邦大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以及北京等.

除了普通的公共建筑设计以外,阿科迪玛在专业医疗建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中国阿科迪玛已经参与了多个医院建筑设计项目,其中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北大国际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除了结合现代的建筑技术,还融会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充分体现了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外,更加注重和周围建筑环境的结合.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招标过程中,丹麦阿科迪玛建筑设计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通力合作一举夺得了胜利.其根本原因是在阿科迪玛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着“立足未来”的设计理念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尤其是在功能的安排,技术布局以及对城市的掌握分寸上.

在丹麦本土,该公司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拥有自己设计建造的办公楼,新楼位于奥胡斯的老城区中心.这里各个年代的建筑紧密相连,公司办公楼的落成也是对城市古典建筑的一种新的诠释.楼的建筑基线及高度和周围已经存在的建筑相适应,并通过这种方式完全地融入到街景之中.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阿科迪玛设立了分公司.这栋建筑位于哥本哈根港区的入口港,高高耸立于哥本哈根北港区的阿科迪玛16层铜衬高楼,以它特殊的圆形边角以及逐渐变化的色彩被大家所熟悉.这种色彩的变化是由于它的铜质衬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生锈而变成铜绿色,从而成为从奥斯陆和巴而提库姆坐船前来哥本哈根的旅客第一眼见到的标志性建筑物.

链接

阿科迪玛(ArkitemaK/s)是丹麦以及北欧最大的建筑设计师事务所,有近300名高素质的员工,拥有建筑设计师、园林景观设计师、建筑结构设计师、工程监理、建筑经济师、建筑装饰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阿科迪玛设计的项目遍及欧洲和美洲,在中国也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一些大型设计项目.阿科迪玛设计的各种公共设施建筑项目包括:体育场馆,医院,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公寓住宅,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幼儿园等.此外,阿科迪玛还有关于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家具设计等部门.2005年阿科迪玛开始负责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阿美琳堡王宫的全面整修装潢工程,供给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夫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