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工业园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点赞:4341 浏览:120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园区建设在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任务之后,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质量全面提高阶段,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宁市园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借鉴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对西宁市园区经济对地方经济中的贡献及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带来更高层次的飞跃进行探讨.

关 键 词:西宁市工业园区经济贡献

园区经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经历了大发展阶段,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园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呈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西宁市工业园区起步相对较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经济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本文试图从西宁市工业园区对西宁市的经济贡献和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带来更高层次的飞跃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

1.西宁市工业园概况

1.1西宁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布局

西宁市工业园区是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甘河工业园、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南川工业园,是集冶炼、精细化工、新材料、特色资源开发、医药、食品等为一体的综合工业园区.全区占地36.82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发展,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渐凸现,工业园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渐显现.东川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化工、食品、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中藏药、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特色民族用品、保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甘河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化工、材料为主的企业集群.几年来,三个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7亿元,除甘河工业园区外,东川工业园区和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一期已基本建成了区内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立了简捷的管理和怎么写作体系,为企业集聚、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截至2008年12月,园区内共有各类企业782家,建成投产157家,其中:去年新批准成立165家,共有外商投资企业6家,去年合同引进外资1.0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3000万美元,完成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8%.

西宁市工业园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2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市各工业园区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成倍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就业人数,税收收入也不断增加,在西宁市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已成为引领西宁经济“火车头”的“引擎”(如表:1).

如表1所示:总体来说,2006―2008年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总数每年都在增加,速度也是惊人的.从生产总值来看,2006年为36.80亿元,增速为62.80%,2007年为65.00亿元,增速为76.70%,2008年为104.22亿元,增速为60.30%.可见近三年来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增速2007年最快.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来看,2006年为1.10亿元,增速为54.80%,2007年为2.10亿元增速为90.91%,2008年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3.60亿元,增速为71.43%.可见近三年来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断增加,增速2007年最快.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6年为36.54亿元,增速为77.60%,2007年为65.50亿元,增速为79.26%,2008年为108.85亿元,增速为66.18%.可见近三年来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增速2007年最快.从工业增加值来看,2006年为20.40亿元,增速为65.70%,2007年为42.60亿元,增速为108.82%,2008年为77.89亿元,增速为82.84%.可见近三年来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不断增加,增速2007年最快.从工业销售收入来看,2006年为56.10亿元,增速为98.30%,2007年为120.40亿元,增速为114.61%,2008年为214.3亿元,增速为77.99%.可见近三年来工业园区工业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增速2007年最快.从就业人数来看,2006年为15000人,2007年为19521人,增速30.14%,2008年为25480人,增速为30.53%.可见近三年来工业园区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从税收收入来看,2006年3.34亿元,增速为58.33%,2007年5.72亿元,增速为71.25%,2008年8.40亿元,增速为46.85%.可见近三年来工业园区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增速2007年最快

2.工业园区对西宁市经济的贡献分析

近年来,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园区作为西宁市经济发展的亮点,在西宁市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拉动西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加速器.本文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7个指标分析了2006―2008年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这7个指标分别是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收入,就业人数,税收收入.从总体上认识到园区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贡献,关数据见表2、表3、表4.

2.1生产总值贡献分析

从总量上看,2006年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为36.8亿元,2007年为65亿元,2008年为104.22亿元,从比重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占西宁市生产总值的13.07%,2007年占西宁市的18.96%,2008年占西宁市的24.70%,几乎占了全市比重的四分之一.从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增速相对于西宁市生产总值增速弹性系数来说,2006年为1.71,2007年为3.51,2008年为2.61.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增速较快,对西宁市生产总值的贡献不断增加,对带动西宁市经济增长的有很大的作用,已成为带动西宁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贡献分析

从总量上看,2006年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10亿元,2007年为2.10亿元,2008年为3.60亿元,从比重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西宁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77%,2007占11.41%,2008年占15.35%,仅仅2年的时间,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西宁市中的比重上升了7.58个百分点.从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87大于西宁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2007年为1.18小于西宁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弹性系数,2008年为1.18等于西宁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从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弹性系数来说,2006年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弹性系数为2.73,2007年为3.02,2008年为2.60.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工业园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高,但目前并不上缴西宁市,而是自己留存,自己规划,自己运用,所以它对西宁市财政的直接贡献并不大,而从长远来看,随着园区的不断成熟、壮大这一现状必有改观.

2.3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41.04亿元,2007年为178.91亿元,2008年为221.31亿元,从比重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占西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5.91%,占了西宁市的四分之一之多,2007年占36.61%,占了西宁市的三分之一之多,2008年占49.18%,差不多占了西宁市的二分之一.从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1.23大于西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2007年为1.03小于西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2008年为1.09大于西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工业园区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水平在2006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比2006年明显.从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弹性系数来说,2006年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弹性系数为3.53,2007年为2.95,2008年为2.79.

2.4工业增加值贡献分析

从工业增加值总量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的工业增加值为20.40亿元,2007年为42.60亿元,2008年为77.89亿元,从比重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西宁市工业增加值的18.54%,2007年占28.81%,2008年占40.20%,从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1.04大于西宁市工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2007年为1.41小于西宁市工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2008年为1.37大于西宁市工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工业园区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水平在2006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工业增加值的作用比2006年明显.从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弹性系数来说,2006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弹性系数为1.92,2007年为3.15,2008年为2..67.可见工业园区对于西宁市工业工业化进程作用明显


2.5就业贡献分析

从就业人数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就业人员为15000人,2007年为19521人,2008年为25480人,在解决地方就业方面对西宁市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强.从比重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就业人数占西宁市就业人数的6.60.%,2007年占8.11%.从工业园区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来看,2007年工业园区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39大于西宁市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从工业园区就业人数相对于西宁市就业人数增速弹性系数来说,2007年工业园区就业人数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就业人数增速弹性系数为5.15大于1.由于工业园区处于发展阶段,势必会诞生一些新的企业,这些企业将会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成为扩大地方就业的重要渠道,工业园区极大地增强了再就业的“造血”功能.

2.6税收贡献分析

从经济与税收的关系看,经济决定税收是一个不变的科学定理.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的经济运行状况下,经济税源提供的税收收入应占到税收收入总额的70%~80%或以上”【1】从税收收入总量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的税收收入为3.34亿元,2007年为5.72亿元,2008年为8.40亿元,从占全市的比重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税收收入占西宁市税收收入的31.09%,2007年占39.20%,可以看出近两年来工业园区税收收入在西宁市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从工业园区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来看,2006年工业园区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92大于西宁市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2007年为0.92小于西宁市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2007年工业园区单位经济增长带动税收收入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从工业园区税收收入增速相对于西宁市税收收入增速弹性系数来说,2006年工业园区税收收入增速相对于西宁市税收收入增速弹性系数为4.16,2007年为1.98,都大于1.同时应该注意到工业园区税收优惠幅度很大,导致税收收入部分流失,另外很多企业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产生经济效益,最终导致税收对经济增长弹性不大,但随着更多企业建成投产,工业园区的税收收入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工业园区税收收入对西宁市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园区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西宁市,工业园区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总体来说大于西宁市,工业园区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相对于西宁市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弹性系数都大于1.工业园区已成为西宁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极大地推进了西宁市的工业化进程,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要看到工业园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园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运行机制不健全、产业集群度不高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还很有限.

3.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园区投资环境

园区土地资源紧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资金不足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给予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

3.2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相对内地省份来说,在交通、通讯、自然环境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再加上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投资的软硬环境与内地沿海工业园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加之招商引资以及对青海优势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招商引资比较困难,园区内的投资主体实力较弱、高新技术项目少、入园大企业不多、投资规模偏小.

3.3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工业园区的特色品牌

努力打造园区工业产品的品牌,以品牌效应拉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品牌的竞争已成为本地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高园区的影响和凝聚力,更有利于产生聚集效益和企业链条的建立,通过资金的扶持,建立品牌软黄金,将会带来长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4发挥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互动作用

西宁市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1、产业聚集度不高.2、工业园区规模偏小,档次有待提高.3、工业园区产业零散,企业关联度不大.4、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缺乏创新平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这也是整个工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3.5换鸟腾笼,对园区内已建成项目进行清理

各工业园区应该结合各自的产业定位和区位优势,全力推进一批对壮大园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聚集度,扩大经济总量的项目建设进度.总结建园初期以不设门槛、压低地价等过分优惠政策拉项目入园的失败经验.对早期入园项目占地多、产出少,长期停工停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项目,加大清理力度,限期迁出,最大限度地盘活园区土地资源,为新项目入驻创造条件.

3.6开展生态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模式

“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保护环境是重要责任,改善民生是当务之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省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企业技术进步,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推动资源开发由量的扩张向资源转换质的飞跃转变,发展既具有青海特色又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这样才能推进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和谐、技术和谐、市场和谐、环境和谐的更高发展阶段.

3.7改进运行机制,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工业园区处于建设阶段,基础相对薄弱,运行机制不健全,为了吸引投资,提高竞争力,工业园区对投资进行大幅度的优惠政策,这样虽然引进了大量的投资,但同时导致一部分税收收入流失,依靠经济增长拉动税收收入的作用不明显.因此很有必要对工业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改进,规范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