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稳定问题

点赞:13833 浏览:589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实力弱,极易诱发金融风险,构建新型金融体系、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市场;金融体系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7―0064―03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维护金融稳定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怎么写作共同构成了人民银行的三大主要职责.我国中部省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机构实力弱.极易诱发金融风险.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包括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农民及集体、个体经济组织等.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性特征,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机构风险类、非法金融活动类、信用缺失类.

(一)金融机构风险类

当前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垄断者,也是农村金融风险的积聚地.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金融风险.

1.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中小金融机构因资金暂时紧张而不能满足客户支付到期债务要求,所形成的损失.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主要有两类:

(1)负债业务形成的支付风险.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负债业务主要是存款,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比例大,到期时间相对集中,可能出现到期集中取款问题.而信用社要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向上级管理机构缴存二级准备金,可用资金较少,难于应付客户集中取款,易形成支付风险.

(2)资产业务可能带来的支付风险.

一是资产质量低下,资金回收困难.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主要为贷款,大量的实例表明,出现支付困难而引起挤提存款的金融机构,都是因为信贷资产质量差,资金周转慢,经营亏损,利息回收率逐年下降,其所提呆账准备金已难以弥补贷款本息的损失,而这部分损失只能占用信用社的经营资金,危及正常支付.

二是非生息资产占用过多,造成货币资金沉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超越财力过多地购置固定资产,挤占经营性流动资金现象普遍存在,而这部分资金长期沉淀,不能为信用社创造价值,势必造成营运资金紧张,影响货币支付能力.

三是积累少,资本金少,资不抵债情况严重,抗风险能力差.四是贷款相对集中,使贷款风险过于集中.

2.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是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有时可能是合理的)得不到有效满足时,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未使其处理的业务最优化,故意导致本企业资产处于风险状态或形成损失的可能性.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道德风险,是以该机构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和本企业的资产质量为代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全自己、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农村信用社资产的风险.

3.不正当竞争风险.

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储源稀缺,金融机构存款增速缓慢,因此,对存款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极易扰乱金融秩序,危及农村金融稳定.主要表现为:

一是邮政储蓄以“只存不贷无风险”为口号,大力吸收存款,转存人民银行,赚取高额利差.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紧张,难以满足欠发达地区农村对信贷投入的需要,因此,也要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存款市场份额,与邮政储蓄一拼高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互相提高利率,搞不正当竞争.

二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区域交界处,也存在存款市场的竞争,为了争夺相连县区农村微薄的存款市场,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导致交界处金融秩序混乱.

4.政策风险.

在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农村信用社对市场变化缺乏认真研究,信贷决策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有时背道而驰,造成贷款难以收回.

(二)非法金融活动类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闭塞、居民风险防范能力不高,为这一地区非法金融活动的存在提供了温床.

1.非法集资.

组织者非法成立基金会、互助会等社团,许诺无风险、高收益,大量吸收资金,投资者则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一旦问题暴露,投资者血本无归,危及农村金融安全、社会稳定.

2.非法吸收存款.

一些人利用自己曾任农村合作基金会信贷员、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员的身份,使用已经作废的站吸收股金凭条、人股分红通知单、储蓄存款凭条及白条等,以信用站的名义,并以高息为诱饵,为存款人出具存款凭证,非法吸收农民存款,用于放贷及支付其高额消费,造成农民存款白白损失.


(三)信用缺失类

当前,由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信用严重缺失.

1.政府信用缺失.

一些乡镇政府或者其下属“站所”为维持正常运转,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向金融机构或当地企业借款.由于欠发达地区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借款很难如期归还,人事变动频繁,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政府信用缺失,造成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其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信用危机.

2.企业信用缺失.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尚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为获得资金,要么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要么以丰厚的回报率吸引农民投资.一旦企业效益不佳,无力偿还借款,企业主就会拖家带口远走他乡.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稳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金融风险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稳定的因素

(一)金融机构自身因素

1.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呈萎缩趋势.

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02年,农业银行就减少支行及其以下机构5043个,减少了12.43%.对中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民和农村企业而言,可以享受的金融怎么写作只能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供给.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也走上了撤并机构之路.2002年底,信用社及联社营业部总数35168家,比1990年减少了39.57%.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急剧减少,使金融资源在欠发达地区显得更为稀缺,加剧了欠发达地区农村资金供应的紧张局面.

2.欠发达地区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信贷投放不足.

农村资金分流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乡镇农村信用社资金向县城转移.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把大量资金上存二级分行.三是邮政储蓄转移了部分资金.四是市区城乡信用社下乡挖走一块农村资金.资金外流,削弱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功能,导致经济发展资金短缺.

3.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滞后.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防范 化解金融风险内在的、根本性手段.但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不足: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僵化.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人员录用和使用上,管理比较粗放,凭关系、看情面进入农村信用社的不乏其人,接班顶替的更是数不胜数.一方面金融、法律、计算机、财会方面人才屈指可数,高层次、外向型、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另一方面低文化、低素质、低技能的富余人员大量存在,在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研究和探索,难以为实现长远发展规划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是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竞争机制.干部的选拔任用,存在着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的问题,使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在收入分配上仍是“大锅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是员工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员工的再教育、培训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给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足够的后备支持.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业务操作规范培训及防化风险技能培训相当缺乏.

(二)经济环境因素

1.目前,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仍是以单个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同时,由于农民不重视科技投入、农业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导致农业生产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信贷资产存在风险.我国每年约有5亿亩的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的1/4,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40%以上.农作物受灾得不到及时补偿,使金融机构贷款遭受损失.

(三)信用环境因素

1.存款人风险意识增强.

受市场风险意识的影响,存款人金融风险意识显著提高,在与银行的交往中,更多地考虑存款的安全,为了保全已有的资产免受损失,当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中遇到困难,一时难以足额满足提存,或市场中存在谣言等不确定事件时,农民会持不到期的存单提前取现.因此,我国自有资本水平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农村信用社,如果不能保持足够的支付能力,随时有可能遭遇储户挤兑的风险. 2.社会信用意识淡薄. 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使得真正的社会信用关系十分淡薄.同时,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上信用缺失行为盛行,使得很多企业及个人对于信用关系其生死攸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经营管理者认为“逃债有理、逃债有利”.赖账、逃废债务和三角债拖欠成为普遍的企业行为,信用缺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3.企业信用缺失导致银行信用萎缩.

由于部分企业恶意逃废大量银行债务,尽管企业获得了部分短期利益,但损失了企业赖以生存的信用资源,挫伤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四)监管因素

1.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

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民银行,普遍重视履行传导货币信贷政策职能,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辖区金融稳定工作的监督管理.

2.信息沟通机制滞后.

一是由于监管部门分设时间较短,人民银行与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于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缺乏必要的沟通协商.尽管人民银行作为宏观调控部门,承担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而对于各个金融机构,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缺乏必要的、客观的评价和判断,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利.

二是相连区域监管部门缺乏合作.省与省交界处、地区与地区交界处、县与县交界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三不管”地带.“三不管”地带往往成为金融怎么写作的空白点,金融监管的盲点,不正当竞争、非法金融活动盛行.

三、维护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稳定的思考

(一)构建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1.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

一是要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广泛吸收辖内农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人股,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二是完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产权机制.三是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多劳多得,优胜劣汰.四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五是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广泛开展业务知识、安全意识、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的教育,避免人为风险的发生.六是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力度,增强信用社资金实力.

2.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进入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增加这一地区信贷投放总量,减轻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压力,为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提供更全面、多样化的金融怎么写作.

3.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和风险补偿机制,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加快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农业保险品种,为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多种保险怎么写作.

4.建立存款保险机构,为存款人的资金提供保障.由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存款保险公司,当某个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时,存款人可以到存款保险公司支取自己的存款,而不必为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担心.

(二)在欠发达地区大力实施农村信用工程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

一是开展金融、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金融意识、守法意识.二是开展诚信教育.使人们自觉履诺守信,让诚实守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依法打击严重失信行为.

政府部门要带头归还各种借款,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政法部门要严格、公正受理逃废债务案件,加大对金融机构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案件审结率,作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的坚强后盾.

3.积极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

以信用社为主对辖区信用状况开展评定,对评选出的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进行授牌,并在信贷投放上予以倾斜,在授信额度内取消抵押担保限制,实行信用放款,随用随贷.

(三)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

非法金融活动的开展,既造成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流失,也严重地威胁着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金融稳定、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监控.

一是人民银行与监管部门要及时同政府及司法部门沟通辖区金融稳定情况,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把非法金融活动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人民银行要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承认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并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人手,采取引导、规范、监管等措施,使其合法、稳健地发展,以增加金融对农村的怎么写作供给能力,满足“三农”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四)发挥人民银行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

1.建立金融稳定监测制度.

一是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稳定的因素,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分析预警,并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及时防险、避险.

二是人民银行要制定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应急预案,对出现的各类风险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避免波及或蔓延其他金融机构.

2.人民银行要加强同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一是与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定期磋商制度,经常召开金融稳定情况分析会,及时沟通监管信息,在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方面形成合力.

二是建立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向政府通报当地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取得政府对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支持.

三是建立区域间金融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区域合作,消除监管盲区,共同维护相连区域的金融稳定.

3.人民银行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洗钱、制贩检测币的打击力度,消除金融盲点,避免洗钱、制贩检测币等违法行为的滋生蔓延.

4.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风险意识,防范诈骗案件的发生.

5.人民银行应联合政法部门,加强对金融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查处工作,避免因金融机构负责人违法违纪而诱发金融风险,危及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