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战略

点赞:3818 浏览:123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近年,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有所发展,呈现3个趋势特征:承贷主体规模化,小额信贷产品自主循环化,金融创新风险最小化.农村合作金融重构、创新、协调发展,是未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应从系统发展的视角,探索中国农村金融的创新战略.

关 键 词 :农村合作金融 创新 战略

农村合作金融是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融资怎么写作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制度的发展方向和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按照合作制原则设立,遵循平等和互助原则,以融资怎么写作为宗旨,主要怎么写作对象是农村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合作企业.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经过5年多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改进金融怎么写作水平,创新金融怎么写作模式,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有力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动了特色农业基地化和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农村城市化和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与创新

农村合作金融的活跃是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在开始采纳“普惠制”的农村合作金融政策导向,出台税收优惠、财政直补、适度放宽准入监管、农村保险和担保业支持,以及利率浮动等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措施,加大对农村合作金融在支农功能与支农导向上的扶持力度,并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与创新.

1.农村合作金融的功能与作用

依据国际惯例,农村合作金融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是通过有效聚集农村集体资产和民间游资,以公共积累的方式留存利润,加上政府补贴资金和股东资本,建立自有积累基金,为农村和农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保险、信用和信息咨询等非盈利性金融怎么写作.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农村合作金融采取自然人和法人为单位的一人一票制,以及经营权、决策权、所有权三权统一的合作制管理架构,对稳定农村金融秩序、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生产关系,有效整合了农村资金、土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对新农村经济制度的重建起到突破性的基础推动作用.

近年,全国农业贷款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在逐年加大,这是政策拉动的结果.2007年中国大陆农村合作金融涉农贷款余额约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正规金融涉农贷款余额总量的34%.其中,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农业贷款余额1.4498万亿元,占全国农业贷款总量的80%以上,这个份额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还在不断上升,表明农村合作金融已经承担起主要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在正规金融部分撤离农村金融市场的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供给组织.

2.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状况

作为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按资金来源划分,主要有正规农村合作金融和民间农村合作金融两大类,同时,正规合作金融与民间合作金融相互融合渗透的农村合作金融在不断增加,台港澳资本和外资进入农村合作金融市场的形势很好,但还处在起步阶段.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主要有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股份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包括供销社和农村邮政储蓄银行的部分业务.民间农村合作金融以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民间金融组织为代表,也有一些诸如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衍生出的村营销公司,也具有一定的民间融资功能,是中国民间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初期的实践探索,反映出中国大陆农村合作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农信社是目前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龙头.2003年,国务院在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和重庆8个省(市)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经过5年多的实践探索,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到2007年,全国农信社网点数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41.5%,行业龙头地位已然奠定.另外,2008年上半年统计显示,福建省三明市11个农信社支农贷款余额60.52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的94%.理论上,农社应该成为农村合作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机构.然而,农信社受经营水平局限,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单一,近两年才开展信贷和担保业务,其承贷主体主要是联保农户、农村经纪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管国家规定了农信社在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在不良资产清收和财政资金存放等方面也给予农信社以优惠,但难以改变农信社经营落后的局面,人才与资颈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也是一个问题.

近年不断涌现的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股份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一批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多介于商业性金融机构与合作制金融机构之间,是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模式.其中,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由农信社参股或改制建立,享受国家和地方给予农信社的优惠政策,是始于2001年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资金源、贷款上限、营业税率、跨行资金清算、人才引进等方面劣势显现,亟待政策支持.

此外,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支撑体系的信用、担保和保险等金融怎么写作组织,虽然刚刚起步,却发展迅速,有力支持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到200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民间出资占到57%,地市级以下机构约占85%.村镇担保公司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和村民联合型,均采取股份制形式.以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小企业担保公司――福建恒泰担保公司为代表的村镇担保公司,得到政府和正规金融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国也属首例.在农业保险领域,农业专项政策性保险已经在小范围推进,但农业保险对合作金融的支持微乎其微,商业性农业保险还处于空白.

总体而言,现行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规模小功能弱,导致机构信贷产品单一、贷款利率高等问题,而金融支撑怎么写作体系的发展也刚刚起步,仍无法适应和满足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合作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将日趋完善.

3.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供求状况

2008年底,全国107家农村银行(多数由中国本土银行拥有)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人民币,较2007年增加了4.5倍.如果暂时忽略合资与外资部分,那么按2007年同比,2008年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供给约在10万亿左右,同时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加大.外资也看好农村金融市场,花旗等外资银行已积极介入,陆续成立乡镇合资金融公司等.此外,民间金融在浙江、福建等的较 富裕农村也很活跃,中国农村民间游资估计约有0.8万亿~1.4万亿的资金供给潜力.在2006年一份福建农村金融调查中,农村中小企业透过农信社和民间渠道借贷分别占到1119%和23.4%,而农户则以民间借贷为主.民间借贷的灵活性和低准入性,满足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小额化和时效性需求,在抵押担保和借款手续上优势明显.可见,发展民间农村合作金融规范民间金融意义深远.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农村金融需求缺口逐年增大,一方面是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正规金融供给缩水.综合各种资金来源渠道推算,估计2008年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资金供给潜力在12万亿元以上,2009年以后还会适当递增.党校课题组对2008-2015年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测算显示,农村金融需求增量每年为0.9万亿元~1.7万亿元,其中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增量在0.6万亿元~1.1万亿元.需求的增加必然要求持续的供给增量,保证持续增长的资金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

一项2006年福建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金额满足度调查显示,有78.3%的农村企业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贷款支持,但是有61.4%的农村企业得到的不是要求的全额贷款.同时,有80%以上的企业提出愿意“提供更多的抵押品”来换取贷款.福建三明市的调查也显示,只有大约20%的农户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并且审批时间长,即使是老客户新增贷款的审批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种种迹象表明,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意愿高,农户贷款需求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奠定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巨大空间.面对7亿储户的农村金融市场,合理引导资金流并争取资金流就显得格外重要.

4.农村合作金融金融创新趋势案例分析

目前,农村合作金融金融创新呈现出三个趋势特征,一是承贷主体规模化趋势,二是小额信贷产品自助循环化态势,三是最小化金融创新风险趋势.

承贷主体规模化趋势有效提高了承载主体信用度,优化了农信社等的信贷资产质量.将弱势的单个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统一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透过农村经纪人(协会)或龙头农业企业贷款来带动小农户,已经在福建农村合作金融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额信贷产品自助循环化以莆田市推出的“万宝通”个人自助业务为代表,在明确贷款用途的前提下,综合授信,一次签约,即具备循环借贷、还贷、查询等业务的柜台人工或自助短期怎么写作功能,成为极具特色的地区贷款品牌产品.这一产品如果在农业合作金融组织推广,或将成为农村合作金融产品的一种经验模式.

最小化金融创新风险趋势,就是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中加强融资担保模式创新.目前,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融资担保的主要模式有抵押担保和信用担保.具体包括:(1)承贷主体(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权抵押担保模式,同时企业负连带责任;(2)行业基金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模式;(3)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抵押;(4)农村抵押经营权抵押贷款.(5)社团(如农村信用建设促进会)风险基金担保;(6)村镇担保公司担保(郑航斌,2008).其中,(2)至(4)模式是将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权质押贷款,有效降低了农村合作金融小额贷款经营风险.如福建屏南县甘棠乡信用建设促进会透过林权反担保机制,有效降低信用社贷款风险,简化了农户贷款的程序.(5)至(6)模式创新了信用担保机制,是未来农村合作金融怎么写作完善与发展的方向.

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较好的福建省,林权抵押和信用担保是运作比较成熟的抵押担保金融产品.福建省三明市配合林权改革,创新出金融怎么写作“4+1”模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所谓“4+1”模式,指的是四种信贷创新产品怎么写作,即林业基金担保、担保公司担保、林权直接运作的林权证抵押贷款和直接扶持林农的由政府贴息的林权证直接抵押的小额贷款.“4+1”模式作为一种信贷风险防范的创新模式,针对林业企业和国营林场的生态公益林、国有商品林项目贷款设计的林业保险怎么写作模式,保险费政府由补贴20%.但是,这个模式在推广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地方要具备林业要素市场,支持林业产权登记和流转.其次,现实操作中政策连续性和手续繁琐使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执行起来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对小农户的金融支持率很低(不到5%).另外,各类产权评估和风险保证金等中间费用,致使承贷主体的贷款成本上浮,融资成本逼近民间借贷,政策优势就难以很好体现出来.

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创新的框架设计

从体制、机制入手,思考农村合作金融重构、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创新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框架,参照国际经验模式,重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架构,提升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并通过系统的合作和协作创造农村金融产品怎么写作的乘数效应,是未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1.重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与组织架构

对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重构有助于厘清各主体问的功能与金融合作关系脉络,作为科学监管的依据,并为农村合作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

(1)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构建

在此,我们将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分为供给主体、怎么写作介质体和承贷主体三个功能主体(见图1).观察图1发现,在结构图中的“☆”符号标示出了三个方向的联系,三个“☆”共同指向了“民间农村合作金融”.说明民间农村合作金融一方面因其外源性金融需求而成为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中的承贷主体,另一方面,又由于具有内源性金融怎么写作功能,因此它同时又是农村合作金融的供给主体和怎么写作介质体.也就是说,以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民间农村合作金融自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怎么写作农业发展的微型融资系统,所以在图1中我们用图形“☆”表示它.也因此,我们认为民间合作金融在未来农村和农业发展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予以大力扶持.因此在图1中,隐含着农村合作金融承贷主体融资的三条路径,即目前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承贷主体融资的两条主要外源性融资路径路径(包括直接和间接路径),和民间农村合作金融微系统的内源性融资路径,详见图.

(2)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结构重构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农村合作金融的内部治理结构多采取自下而上的梯层式控股制,由全体股东共同参与经营与分享利润.而我国目前的自上而下,管理脱节的运营模式,不能完整体现股东的权利,利益分配机制确实,全体股东的主体地位基本被忽视,管理流于形式,经营宗旨被严重异化,急需重构与规范.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可以直观了解治理结构的逆向及其 管理缺陷(见图2).

以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民间农村合作金融,作为新的法人机构,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可以借鉴农信社的模式,形成乡镇合作社、县市省级合作社或区域合作社、国家级合作社依次递进的产权结构和层级结构演进模式,政府以股份形式介入国家级合作社的管理,加强对合作社系统的融资功能予以规范、引导和扶持.

2.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与怎么写作介质体的金融创新

创新农村合作金融的金融怎么写作,前提是实融供给主体与怎么写作介质体专业化,和承贷主体规模化.金融供给主体与怎么写作介质体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扩大资金规模和拓展业务范围,人才问题也会是瓶颈,而加强与正规金融组织的联动与合作,寻求专业业务培训和技术援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热情都有助于促进创新.

(1)大力培育与开发农业合作社内源性融资功能.在《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1997)中有这样的行政规定:农村合作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怎么写作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因此,农业合作社的金融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是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外源性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和产品.立足农村金融需求差异性和多元化,立足农产品供应链,针对不同承贷主体、不同承贷品种,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开发多层次金融怎么写作和产品,满足农业融资时效性与多元化的要求.重点创新抵押担保机制.第一,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盘活农村固定资产创新农村抵质押制度的关键,应继续探讨农地产权质押的创新模式.第二,利用组织资源(如合作社资源)和社区性资源(如村委会资源)替代正规的抵押品,扩大动产和应收账款的质押功能.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内部成立互助联保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联保贷款;鼓励成立担保和再担保机构,通过合作社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集合后统一评估,作为担保物.

(3)引入现代金融运营模式,试点农产品期贷交易.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化,有利于合法募集民间私募基金,增加合作社自有资金总量,开展农产品期货交易,锁定农产品市场风险;也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信贷风险.可以在农产品主产区选取龙头农业合作社试点期货交易,设立农产品期货交割库来降低农产品期货物流成本;同时鼓励农业合作社怎么写作功能向整个产业链延伸,开展跨区域农产品运销业务,为期货交易提供高效安全的物流保证.政府应引导金融创新对期现两市运作提供业务支持,对签订了期货合约的农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减免担保,为合作社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争取更多的自有资金;政府还要指定一家大型农业网站为政府唯一权威运作农产品期货的信息平台,持续为龙头合作社提供期货培训和信息资讯,在设备上通过合作社给予社员支持,推动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健康发展.

3.拓展农村合作金融协同效应

(1)探索建立一站式农村合作金融怎么写作.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上,逐步健全农业合作社金融微系统的内源性融资怎么写作功能,并立足农产品供应链,探讨外源性融资系统与内源融资系统的有效融合与协作,进一步整合农村合作金融资金链、信用链和信息链,探索建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怎么写作介质体、承贷主体三大主体间的一站式金融怎么写作战略联盟,简化担保手续,实现各项费率最小化的成本最小化金融运营模式,激发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整体资金运作乘数效应,为三农怎么写作.


(2)探讨农村合作金融各主体与政府间的互动增值效应.江苏省淮安仁和工贸有限公司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仁和工贸在信用担保怎么写作三农方面取得了典型经验.其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参与政府公益事业.先后参与了沼气池工程、计划生育关爱工程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其二,与周边几十个企业建立了固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三,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持有6%的股份,巩固金融创新话语权.相应的,公司在信贷担保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政府、社会以及战略合作伙伴的认同与支持,实现了各方共赢局面.

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战略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整合度和规范度需要加强,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与怎么写作介质体的经营和创新能力,以及承贷主体规模化建设都需要不断完善.此外,作为一个弱质行业,队伍建设和政策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下面,我们将从系统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战略.

1.树立农信社在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中的领军地位

作为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主力的农信社,应灵活运用货币信贷政策,积极争取提高人行的支农再贷款规模,争取适度降低再贷款利率,提升利润空间,逐步确立农信社在怎么写作农业和创新农村小额贷款中的金融领军地位.农信社的支农再贷款要全部用于农村和农业发展项目,尤其要用于扶持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同时,尽快立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各级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农信社管理体制由目前的官办性质为主向全体股东自治转轨,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信社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贷款定价机制关系到行业发展规模与活力,农信社要在此方面规范管理,合理运作,遵循收益覆盖贷款成本和风险原则和市场化原则,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及其浮动水平,作为其他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与协作.

2.扶持以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民间农村合作金融整合发展

在扶持正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鼓励民间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是盘活农村合作金融实融创新的最有效路径.农村合作金融在对民间游资的规范引导上更有着积极意义.众所周知,民间游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供求矛盾,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其资金的安全隐患堪忧.因此,将其引导进入合作社有利于监管,并可加强民间合作金融体系的自身造血功能,为农村合作金融注入活力.再者,民间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可以避免农信社垄断经营带来的创新惰性,实现农村合作金融的多元化发展.

前面已经谈到农业合作社在民间农村合作金融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国内的农业合作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以整合、扶持和引导.一方面,对农业合作社实行工商登记与信用评级,完善治理结构,推动品牌建设,建立合作信用基金.条件成熟后,试点开展内源性融资业务,建立和不断完善其内部结算网络和融资担保业务.财政支农资金可以直接下拨经工商登记信用等级良好的农业合作组织,作为融资、担保和互助基金,用以运作合作社内部的使用和对外贷款与担保业务,增强融资功 能.另一方面,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带动区域内农户建立专业农业合作社,发挥它们比较成熟的经营、技术和人才优势,带动农业合作社向多元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方向发展,这样农业合作金融发展就有了比较成熟的产业、人才与资金运作基础.具体的做法有两个.其一,立足农业标准化基地推广,扶持“正规农村合作金融+担保公司+农业合作社”模式为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将合作社逐步培育成为要素和产权流转市场的主体,推动农村土地等要素和产权的流转,维护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权益.其二,立足供销社网络成立农业合作社.供销社系统在培育和发展农业合作社方面具有资产设施、渠道网络、品牌、人才以及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和地理标志名牌产品,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土地等存量资产,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步伐,增强其活力和资本实力,进而整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中小企业资源,带动农户创办专业合作社.

3.建立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与民间农村合作金融战略联盟

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联盟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搭建权威的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优化信用体系,有利于联盟的建立.权威信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是农村合作金融创新与合作的动力,农村合作金融创新与合作的瓶颈在于如何实现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和如何完善承贷主体征信系统因此,要尽快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的信用评定体系及其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怎么写作介质体和承贷主体的全面网络化信用管理,与人行的信贷登记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对接,并最终实现各网络的并网运行,实现信息链系统的信用整合,防范金融风险.最后,立法保障这一权威一体化信息平台信息发布的严肃性,建立透明、公正的农村合作金融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

可以试点探索农业合作社与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互相参股或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可行路径.通过双方业务合作扩大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规模,并推动民间农村合作金融内源性融资能力的提升.正规农村合作金融要加强与民间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合作,参与指导与制定大额承贷主体的浮动利率;同时,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引入和推介惠农卡业务经验与模式,设计为农业合作组织怎么写作的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创新产品,走品牌化道路,创新农村合作金融小额信贷模式.

北京农商行进军村镇银行的案例,充分展现了这种融合与渗透的广阔前景.北京农商行采取了两种经营渗透模式,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一种是独资的形式,另一种是与民间资本合作的股份制形式.2008年由北京农商行发起控股,联合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青岛即墨北农商村镇银行,就是正规农村合作金融与民间金融融合共同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北京农商行占有全部出资额的51%,除传统的银行业务外,还正式发行了“凤凰卡”(),并具备开通网上银行和银行业务的功能.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整体经营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多元化推进农村合作金融金融创新与品牌化经营

需求特征决定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的产品特性.农村合作金融应该根据目标客户群的差异,以及信用状况、经营水平、风险补偿等综合指标确定金融产品创新模式和合哩的贷款利率.同时,政府应鼓励保险公司根据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设计适合的保险产品,进行小险种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要组织专门的小组调研农村市场需求,作为新品种开发与改进的依据.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继续深入探讨以农村动产、保单、仓单、农用机械等作为抵押担保物的金融创新等.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合作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和完善内部融资功能,并以政府基金资助,在融资再贷款和差别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直补力度,增设政府认购农村合作机构股权、允许一定资质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行债券等优惠措施,提升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自身的资金积累和融资水平,营造金融发展与创新的良好氛围.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及时总结经验,推介典型,对于优秀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要予以表彰和经验推广,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开发金融创新产品,重点扶持几个农村合作金融产品品牌.同时,建立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的区域联动机制,构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链条,在财政税收、产品设计与推广以及保障机制上给予全面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尤其对于怎么写作于农产品供应链和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应给予重点支持,力争打造一批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的区域名牌产品.

人力资源是金融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源泉.因此,要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管理机构与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机构、管理者、员工的创新热情.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终身培训制度,充实人才队伍,可以借鉴农发行的薪酬结构体系与分配激励机制,留住并吸引金融人才.必要时引入顾问团队,充分挖掘正规金融退休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展有偿和志愿怎么写作.只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战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创新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5.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资金联动机制

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与政府、客户、信用担保怎么写作机构间的有效合作.农村合作金融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因此需要与政府达成高度的契合与互动,要争取政府金融政策导向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尤其是运销环节小额贷款的重视与支持,以适应农村合作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小额化要求,以及时效性与灵活性.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争取与政府各个部门的有效联动,影响政府宏观政策导向根据农村实际适当调整,而不是一味向大中型基础建设倾斜.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资金联动机制可以实现资金的统筹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避免重复和交叉投入.第一,政府要建立起持续性的资金援助机制.政府在加大财政援助的同时,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对于诸如产权抵押贷款中政府贴息扶持政策的不连续性等问题要及时改进.第二,政府政策和资金补贴应一视同仁,鼓励各种所有制类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尤其对于目前不断涌现出的新型小规模农村金融机构,要享受与农信社一样的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的市场化发展环境保证其健康发展.第三,政府资金要适当加大对农村信用评级机构、农村资产评估机构和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第四,补贴农业合作组织是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通行做法,政府支农资金直接下拨给经过工商登记的农业合作组 织,可以避免政府补贴资金层层下拨的低效能和资金流失.

6.完善农村合作金融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生态

(1)完善相关立法

关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至今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条文,但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和行业规范,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法律文本中.在合作金融立法缺失的情况下,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业依从的最高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两个国家级行政法规.又由于我国对金融事业实行全国统一管理,农村合作金融的地方性法规就更为少见.另外,还有一些农村合作金融规章和行业自律性规范,其中包括人民由银行发布的农村合作金融部门规章和国家税务总局等发布的农村合作金融地方政府规章,以及由中国农村信用协会(筹办)公布的《信用合作协会章程》等.

随着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法》已经呼之欲出.全国人大应尽快审议通过《农村合作金融法》,各地根据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发展要求配套推出实施细则,解决农村合作金融业的法律缺位问题.通过法律规定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怎么写作农村和农业的指向性,立法规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结构、组织形式、经营原则、怎么写作宗旨,明确其性质、地位、组织形式和权利义务,明确机构设立、变更、终止的原则与条件,明确社员与股金构成和财务分配等.同时,通过立法界定农村合作金融业管理、行业自律管理、人民银行监管以及同地方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安全营运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此外,还应考虑划定农村合作金融先行区,出台《民间合作金融融资信托管理与实施办法》和《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先行先试.

(2)理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相关的财政税收和补贴力度,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经验做法,以非盈利机构的税费政策为准绳,尽可能减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税费,营造农村合作金融产品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根据农业发展特点和农业经营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以及各类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规模,制定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比如对正规商业性农村合作金融,制定执行准备金制度并按合作制企业低税率纳税等政策.此外,加大政策性保险支持力度,制定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小额保险的扶持政策.

另外,据调查显示,农信社的利率上浮优惠政策,往往造成贷款利率远高于商业银行,虽然存贷款利差扩大使农信社的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但过高的浮动利率增加了农民融资成本,违背了农信社怎么写作“三农”的宗旨,也缺乏合理的理论依据,是不可取的.调查还显示,有95%的农户贷款需求不因利率的浮高而减缓需求意愿,可见农户资金需求潜力巨大,故而,对农业合作金融利率浮动自主权的优惠政策不可随意,对利率浮动应界定一个合理的指标区间.

(3)加强行政监管

为了避免多头管理的弊端,应建立人民银行统领其他相关部门具体配合的农村合作金融行政监管体系,统一监管农村合作金融的贷款、担保、信用等,严格巡查和审计制度,建立农村合作金融预警指标体系和保障救助体系,对商业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执行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同时,防范经营宗旨异化.在财政扶持的同时,严格控制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和怎么写作介质体的超额利润,政策补贴和优惠以杜绝其片面追求资金商业效益和过度依赖政策优惠为准绳,避免造成“创新惰性”和“福利陷阱”,严防“体制外寻租”和政策性垄断经营倾向,落实政策支持的惠农导向.

(4)健全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及保险与担保制度

在不违背农村合作金融宗旨和原则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组织创新.设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资金保障,降低农村合作金融经营的社会风险.同时由于农业保险理赔风险大,政府在立法上要及时配套确保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在资金上也要给予支持,建立农业保险理赔基金.同时,在农业商业保险运作中引入政策性保险机制,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间的合作途径,探索适合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的保险制度.政府部门还应推动建立省级以上的农村合作金融再担保再保险机构,切实保障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5)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建设是所有产业与金融活动的基石.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信用体系,一要健全制度,二要打造信用平台.制度建设重在建立征信体系,对农村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全部纳入信用等级评定系统,给予信用评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依据用用评定核定信贷额度的信贷运作模式.对于第三方信用评定和资产评估机构,要严格资质认定.失信惩戒制度是维护整个系统运作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相关立法支持其监管,规范信用链各方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信托责任.以上相关的信用记录要在网络平台上予以公开,奖优罚劣,打造诚信平台.

本文作者:

陈 彤 福建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福建民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姚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