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俗文化园本课程的

点赞:3499 浏览:102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传统的一般课程提供的大多是相似的、普适的教育内容,很难完全满足一所幼儿园的幼儿发展水平、经验和教师专业水平等实际需要.而园本课程是在相关政策指导下,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为此,充分挖掘幼儿园及周边的课程资源,建立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适宜本园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思其本

传统课程提供的大多是相似的、普适的教育内容,不能真正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在执行一般课程,而没有真正根据幼儿现有的经验和兴趣创设适宜的课程.而今,新的课程思想既承认了“园本课程”存在的事实,又承认了发展“园本课程”的价值.作为幼教工作者,需转变课程观念,充分认识到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尊重幼儿现实需要开展的课程才是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构建、发展和完善园本课程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幼儿园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一种责任.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许多孩子来自于农村家庭,他们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民间体育游戏、民歌民谣、民俗艺术、民俗节日等,但这些教育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如果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不仅让孩子可以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锻炼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通过教育,还能在孩子们身上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

构建民俗文化园本课程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园本课程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园民俗文化课程的建设源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教师和孩子们搜集民间传统游戏,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同时增强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基于前期经验和师幼兴趣,我园借鉴教育家杜威和皮亚杰的教育思想,从尊重幼儿的角度出发,围绕“生活”“渗透”“体验”三个核心理念,将其内化在我园课程建设的管理之中,即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通过环境中渗透、活动中体验的形式开展,力求形成教育和管理的统一.

二、建其制

园本课程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制度作保障才会出实效.我园建立了以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科研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园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课程发展远景、课程目标及各年龄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梳理园本课程构建中的有益经验等工作.领导小组还负责引领教师主动参与园本课程的研究和构建.在组织机构的领导下,我园制定了《经验分享制度》和《实践积累制度》等相关制度,保障园本课程的有效研究、构建和推进,并出版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记录了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实践足迹,更记录了孩子们在课程中的快乐发展.

三、施其道

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本着由外及内、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多角度、多途径开展课程实践与研究,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和有趣的生活、游戏中感受民俗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

1.创设环境―物化教育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我园在创建环境的过程中,依托渗透思想,统一规划,以民俗文化为主线,分析环境,研究设施,既强调整体色调的统一,又注重细节的考量.如室内外公共环境的统一,班级环境与班级课程的统一,区域环境与主题环境的统一.孩子们在随处可赏、随地可触的环境中,感受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的课程文化不仅仅是形成一套课程文本,应该是一种务实、有效的课程文化.这种文化或隐性或显性地存在于课程实践中,我们需要坚定课程发展的信念.我们不仅在活动中践行课程文化,在物质环境中也可以感知我们的课程文化.只有通过文化的引领,环境才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以幼儿发展为导向的,一边发挥着文化的渗透功能,一边发挥着与幼儿的互动功能,让孩子在与丰富的物质环境的互动中发展.

例如:室外植物长廊使幼儿感受植物与自然、各民族团结的和谐美;阴阳技法的剪纸文化墙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迥异美;陶泥空间、京剧梨园等综合区域体现环境和课程的综合美;楼梯的麻绳穿编,呈现了乡土穿编的层次美;中式大门风格的攀岩墙、滚筒、种植花盆等凸显民俗艺术元素;立体化种植区形成一个攀登和重物提拉的体能锻炼区域;茶馆、戏楼、拉洋片的更衣间在传递民俗文化的同时,给予孩子们自主表现、主动交往的平台;构建感受传统家具文化的师幼工作室、教师会议室等幼儿可以随处感受民俗文化的气息,环境创建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渗透,从而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2.培训交流―引领专业

我园采取以点带面的培训形式实现课程构建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多次开展民俗手工培训、陶泥培训、民俗艺术制作赛、陶泥创意赛,组织参观798艺术区、北京历史博物馆、天津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采风活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教师研究的潜能.

此外,我园依据民俗文化课程经验会议制度,结合教研组和班级课程进展情况,开展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的横向与纵向交流.这其中,有成功的收获,有问题的呈现,还有今后研究的思考.交流会呈现了园本课程的构建历程.

3.生活学习―捕捉契机

为了实现幼儿各领域发展目标,我园通过生活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知识的了解.例如:配合角色区域“茶馆”,引导幼儿了解茶知识和茶文化;“我喜欢的民间体育游戏”主题活动,融入民间体育游戏来充实户外活动.此外,幼儿园美术工作室的教育目标与各班级课程目标相结合,辅助民俗艺术活动的感知与表现.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民俗文化教育,体现一日生活即教育的大课程观,彰显园本课程建设的个性化和系统化.

4.民俗节日―拓展空间

园本课程不拘于单一形式来开展,可以让幼儿在更广阔的空间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我园确定了以幼儿为主人翁,打破班级界限,融入各年龄班的目标,以主题区域活动的形式,召开了三届以“玩转民间游戏、诵唱民歌童谣、感知民俗文化、体验民俗艺术”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在玩转民间游戏中感受传统游戏的趣味,在诵唱民歌童谣中体会民俗语言的魅力,感知民俗文化中的韵味,体验民俗艺术中的经典,让孩子们将课程中已有的经验进行分享,同时参与更多的主题区域活动,获取更多的课程经验,收获主动的态度、快乐的情感、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图3 幼儿美术创作

5.确立课题―深化提升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一项繁杂而艰辛的工作.抓核心工作,施整合策略,是深化园本课程发展的一条捷径.我园注重教科研一体化,民俗文化园本课程成为北京市保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教研的形式促实践,以科研的视角提经验,两研相促,使民俗文化课程脉络从研究初期的散点状变得更加清晰化.

6.资源宝库―总结积累

我园以建设民俗文化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为出发点,采取园所提供和教师公费自主购写的方式,提供《民俗与中国文化》等图书,让教师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以更好地开发园本课程.

此外,我园还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每学期末,教师将开展过的主题教学、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及课程建设感悟等进行总结和梳理,将文字和影像资料等素材以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形式收集到资源库中,便于教师随时借鉴、使用和创新.

四、结束语

园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繁杂而漫长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需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方位投入,需要特定的理念、信念,更需要参与者的协作和努力.顺利开展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关键一是信念,二是默契,有了围绕信念形成的行动方式和团队的默契,幼儿园的课程才有坚实的基础;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的课程就不是杂乱无序的;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的课程才有正确的前进方向.

我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关注师幼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仍以务实和坚持的态度,不断实践、反思、完善、构建有价值的园本课程体系,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白淑新,本科,小教高级,园长,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幼儿园,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