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统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

点赞:5764 浏览:146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分析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现状,主题统领下的有机整合是这两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一条有效路径.它凸显了内容系统化、过程聚焦性、效应双赢性的特征.主题统领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的路径选择包括:从主题内涵的演绎到两门课程的整合实施,从分散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到主题统领的课程整合,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切入到校本课程的优化,从校本课程开发切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

关 键 词 :主题统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有机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4-0069-0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怎么写作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四大领域,但这四大领域不是课程内容而是学生活动的形式.[1]真正的课程内容是活动主题.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为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2]它理所当然也应当聚焦主题.因此,主题统领下的有机整合是这两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一条有效路径.然而,主题统领下这两门课程的有机整合之路并不好走.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现状分析

观察与分析当前学校与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我们发现在取得了许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尽管有些学校已经意识到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但是现状不容乐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分离化不整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从理论上讲,它们分属不同的课程分类系列.有的学校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是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个体进行开发,学校里既有校本课程,又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们的内容互不相干.实际上,这两门课程的独立并不是对立,从课程实践模式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恰恰存在着交叉、包孕关系.[3]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开发学科性校本课程,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技术和形式,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若漠视这两门课程的交叉,会出现这节课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那节课是在实施校本课程的现象,无意之中造成了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2.拼凑式不有机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种错误的做法:凡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就等于校本课程,于是校本课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拼盘.错误的做法导致有的学校将事先编制好的校本课程教材以授课的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上进行实施,学校整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在实施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干脆就是将老师开发的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随意拼凑,把它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由于它的随意性,综合实践活动失去了它的生本性和生成性,校本课程也失去了校本性和规划性的特点,看似两门课程得到了很好的整合,实际上两门课程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3.表面性不深入

长期以来传统的“质量第一”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学校片面地认为学校只要把学科知识搞上去就行了,其他的都无所谓.课表上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被语、数、英挤占了,学校每学期只要突击几个星期就能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当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的一种华丽的摆设,综合实践活动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也就流于形式了.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未能在主题统领下进行有机整合.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如果不能进行主题统领下的有机整合,就很容易落入资源浪费、形式主义、表面化的陷阱之中,想要获得真正的有效,就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若不抓住至为核心的“主题统领下的有机整合”,一味地蛮干、苦干,最后也只能徒呼“这两门课程太虚,无从下手”!

二、主题统领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的特征理解

主题统领下的有机整合是有效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键.没有主题统领,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就没有抓手;没有有机整合,这两门课程就会呈现主题凌乱、资源浪费的局面.然而将这两门课程在主题统领下进行有机的整合并不容易,因为这两门课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而可以涉及的主题也是千千万万、错综复杂的.

那么,在开发和实施这两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合理地理解主题统领下的有机整合呢?

1.内容的系统化

课程内容的开发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思考的过程.[4]学校的校本课程应该有的那些系列是一个系统,一所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包含的各领域的主题也是一个系统,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每个主题内的活动内容又是另外一个系统.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就是在“成长课程”的系统下,逐步构成“名著课程”、“绘本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主题探究课程”等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学校所在地域特点、学生生源特征的基础上以健康成长类主题、社会调查类主题、劳动技术类主题、节日文化类主题、自然环境类主题进行系统开发.而将综合实践活动某个主题的内容系列化,学校有目的地进行整理编纂,就成了“成长课程”中的“主题探究类”校本课程.例如,学生开展对水资源的探究活动,对当地水资源的形成、历史变迁、现状及改良进行了系列的探究,形成一定的成果,学校对其研究过程和知识性成果进行整理编纂,这就形成了校本课程.

2.过程的聚焦性

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校本课程的实施都要求体现过程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实践、探究的内容实在太庞杂.面对这样的现象,如果没有一个抓手,课程实施就无法进行,学生就会进入“现象的森林”而迷失方向.这时我们就要聚焦主题,这个主题就是课程实施过程的一个目标和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要以某个主题为目标进行课程的实施、过程的聚焦.例如,我们在以“神奇的拱形”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关于科学知识的讲座,还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信息技术的运用、科学实验的探索,还是研究小论文的撰写,其全部实施过程无不聚焦于“神奇的拱形”这个主题开展.如果以“旅行”为喻的话,那么目的地就是“主题”,无论选择怎样的路径、怎样的交通工具,最后都是为了到达这个地方. 3.效应的多赢性

主题统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可以开创一个多赢的局面.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的方式来实施校本课程,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化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更加聚焦主题,形成系列;而系列化了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可以发展成为校本课程,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如此良性循环,造就了一种多赢的效应,远远超过了“一加一等于二”.例如,在实施“节日文化——圣诞节”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时,很多老师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搜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他们还发动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圣诞节的物品装点教室,营造节日气氛.英语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教会了学生圣诞节的歌曲和语言.正是老师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运用到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来,才使得这个主题的校本课程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而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生成又大大丰富了这个主题的校本课程内容.

主题统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课程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主题统领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的路径选择

主题统领下的有机整合,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有效路径,但是这条路径并不是单一的.那主题统领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有哪些路径可以选择呢?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从主题内涵的演绎到两门课程的整合实施

每所学校都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学生成长目标举行一些主题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实施如果单纯是以主题来演绎的话势必会导致学科化而毫无生机,学生也只能是被牵着鼻子走.“神奇的拱形”是我们学校基于“内外兼修汾小学子”这一成长目标而开展的科技节主题活动,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活动指导.活动一经发起,各科老师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始行动起来:科学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关于拱形的科学知识讲座,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以拱形为内容的绘画,语文老师则是指导学生进行关于拱形的写作.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老师也引导学生以“拱形的秘密”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从主题内涵的演绎到两门课程的整合实施,这是在一种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进行的,然而这样的实施途径将主题的内涵演绎得更加精彩.

2.从分散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到主题统领的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自主选题的原则,而各学科教学中也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时候它们各自为营,处于分散化的状态.一年里节日很多,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也总会选择一两个节日作为主题进行探究,比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都曾经成为我们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而其它学科的老师也都曾经以不同的节日为主题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分散化了的综合实践活动导致了课程资源的严重浪费,于是我们让教科室牵头对各个学科的节日活动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门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选择几个重要的节日,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老师们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了解这个节日,开展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活动.基于主题将分散化了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节约了课程资源,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


3.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切入到校本课程的优化

传统游戏是我校体育组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刚开始只是通过体育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了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并且通过大课间进行游戏.由于游戏知识的缺乏,没有新游戏的补充,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把“走进家乡传统游戏”作为一个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实施使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游戏认识得更加全面,他们不但学会了更多的传统游戏,知道了许多传统游戏的历史,而且参与了一些游戏器材的制作,有些学生还自己设计了新的游戏规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切入优化了校本课程,使得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程.

4.从校本课程开发切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

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探究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校本课程.这种校本课程开发意识也大大优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的校服我做主”是在六年级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因为这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主题,所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从在校内开展问卷调查、进行辩论赛、自己动手设计校服、聘请校外辅导员制作校服,到最后形成成品,利用“六一”文艺汇演进行服装表演,整个活动在全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决定将这个主题进行整理,使其成为校本课程,让每届汾小毕业生都经历这样一次轰轰烈烈的活动过程.于是,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改进,制定了课程纲要,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正是这样的整理、修改、编制的过程使得“我的校服我做主”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变得更加完善.

基于这些实践的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主题统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是这两门课程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条更为优化的有效途径.

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7.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9.

[3]马玉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28.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