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

点赞:13519 浏览:578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要] 本文在介绍信息化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信息化时代会计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我国会计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提出会计专业课程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对策.

关 键 词 :信息化时代;会计专业教育;素质教育

本文为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2012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6日

在信息化时代,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会计行业也将迎来全面竞争.在信息化时代会计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专业教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创新都成为了摆在每一个会计教育工作者目前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化与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国内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如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学者则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则需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即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信息化时代的概念则最早来源于托夫勒的观点,即认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信息革命,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化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产业革命,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产业革命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处于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中心,信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将大量地产生知识信息,并形成知识网络.而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的因素则由三个方面组成,即自动化、知识的创造和系统革新.信息时代将使人们从生存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新挑战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挑战.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得到了普及.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会计专业课程在改善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怎么写作手段、怎么写作效率等方面必须做出新的抉择,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会计专业课程的现代化.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以会计电子化、会计自由化和会计全球化为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会计账务处理体系的电子化,信息技术与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公司治理的挑战以及信息技术自身安全问题等都对现有的会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现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下培养的会计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及处理能力,熟悉和善于应用各种软硬件设施,并能够准确判断、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并从中甄别和获取有应用价值的信息.

信息化时代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化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信息化时代的会计专业创新对会计专业教育的挑战.会计专业创新是指变更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制和增加新的教学手段,以获取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所无法取得的潜在能力,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已成为会计专业课程创新的主要动力.以我国近年来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为例,我国会计专业课程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会计行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是会计人才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化时代的素质教育对会计专业教育的挑战.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国内现有的会计专业教育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即教师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点内容的记忆和灌输,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会计的国际化、现代化,使得会计行业的创新层出不穷,会计专业课程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会计专业知识不断出现.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尤其是中高级层次的会计人才如果没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不能主动获取新的知识,不能根据会计行业的经营管理、业务结构、财务创新及时进行和调整,在竞争中就无法取得主动.这就要求现阶段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敢于突破,善于创新,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 三、信息化时代会计专业教育应对之策


(一)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综合体系硬件建设.适应信息化时代首先应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综合体系的硬件建设,从而创建一个有效、通用、能面向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网络教学环境.会计专业院校可以在现有硬件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教学硬件的基本条件,具体包括:(1)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包括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场所;(2)校园远程教育系统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卫星接收系统、远程广播教学系统、远程电视教学系统、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相应的设施和用房的建设,以方便学习者能够进行远程学习;(3)校园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相应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校务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网络时代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实物资源,越来越多的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已成为当今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通过购置权威经济论文库、数据库等数字图书资料,为师生提供了最新信息,提高学院师生的收集、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5)校园网络与广播建设,具体包括学校局域网建设,与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等广域网网络的连接,以保证师生员工快捷、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在校园广播电视方面,应提升与信息化相关的广播、电视设备,建设相应的电、声、光学用房、实验室,建设校园广播网、电视网,使各种信息在校园里更好地流通和传播,满足师生的各种需要.

(二)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综合体系的软件建设

1、加快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使其反映出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为了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我国会计专业院校会计专业应加快课程设置的改革步伐,建议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适应信息化的会计专业教学的学科特点,在具体专业课程设置上,建议逐步摒弃传统的以书本、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旧有课程的同时,会计专业应争取开设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网络会计等一系列课程为核心内容的全新专业课程,与传统的会计课程有所不同,这些课程的特点在于需要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应用,如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等需要应用一些重要的应用软件,而网络会计则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会计的发展方向.

笔者建议在会计专业院校内部的课程设置上应尽快进行改革,短期追求的目标应是在增加新课程的同时各门专业课程之间通过教师合理课程安排上的合理分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长期追求的目标则应是打破现有课程设置的框框,根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利用教学资源的自身情况将现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开设出内容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专业课,并力争实现会计专业的品牌化特色.

2、加快以考察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改革.现阶段多数会计专业学生在考试中往往考试内容集中于教材且多而繁琐,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就以考试为中心,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以获得考试高分.本文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把学生培养成“重知识、轻能力”的考试机器,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本文认为会计专业课程考试应以信息化时代为背景,从培养学生兴趣着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试改革.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试方面应强调基础知识为辅,应用能力为主的新考试模式,基础知识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而应用能力方面则应特别强调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对信息化时代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与解释直至预测.当然,在考察应用能力的试题面前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这就需要教师从经验出发,从理论的联系、逻辑思维、观点创新等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解答给出客观成绩,这种考试改革其实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快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本文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要想克服学生重知识、轻能力的学习倾向,单纯依靠课程设置与考试改革显然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应该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因此,在专业的授级课中,教师首先应确立全新的教学方向,即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自己去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我们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应以此为主要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院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发挥会计学科优势,建设特色教学资源.除加快了电子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建设、课程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课程录像等资源建设外,还可购置如全球会计信息实时传输数据系统、企业财务报表等与学科相关的一些实时资源,使教学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只有在兴趣引导下的学习,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的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从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出发,通过介绍信息化时代下的各种会计创新、账务处理的各种案例使学生能从身边的现实出发分析各类会计问题,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更高要求.

4、培养师生信息化素养.教学实践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要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能熟悉信息技术,并能够有意识、合理、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对教师应该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坚持通过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相结合的方针,并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晋职、加薪等),鼓励教师参与.加强教师与国内外企业研发人员互动.从国内外著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和软、硬件公司邀请优秀技术人员(专家)参与实际教学,同时委派教师到国内外研发第一线充实前沿知识、高新技术,以保证教学与IT产业技术国际化接轨.对学生则应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信息网络技术、有机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

[1]万弢.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与现状分析.财会月刊,2010.33.

[2]陈丽蓉.新型会计教育模式构建浅析.财会通讯,2010.9.

[3]张荣海.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