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探析

点赞:27486 浏览:1226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尤为重要.因此,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简要探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68-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办学模式的不断创新,“2+1”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广的一种办学模式.“2+1”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教育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以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为核心,涉及确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体系等环节.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必将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给专业教学,特别是专业技能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2+l”教学模式的内容

教高16号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文件精神为“2+1”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了指导目标,即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2+1”的教学模式,是将全部课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即三年教学过程中,第一、二学年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第三学年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即顶岗实习.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理论实践性环节;校外实践教学,以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为主,使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任务,巩固理论教学成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即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做到了与就业的紧密结合.“2+l”教学模式,能够实现高等院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共赢,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目前,“2+1”办学模式各校尚在摸索之中,改革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多数学校根本来不及改革课程体系,用两年的时间把专业课程学完,第三年,学生到企业进行“放养式”顶岗实习.

第二,“双师型”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欠缺,首先,学校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缺乏指导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其次,学校从企业聘请高技能的教师,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技能高超,授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因而对学生适应时间较长,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并且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连续性

第三,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实习考评面临新的挑战.在“2+1” 模式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企业的管理较为严格,有些学生把“1”阶段的学习看做是负担.第三年完全是校外实习,使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困难.

三、拓展“2+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需要为先、够用为度、实用为上”的原则,围绕职业培养目标,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该体系中,理论教学不再是核心,而是将模拟演练、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生对岗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二)加强以实践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逐渐弱化,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选择部分从事会计理论教学的教师到公司、工厂财务部门锻炼,掌握不同会计岗位的技能,熟练掌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实务知识.与此同时,还应该深入车间、班组,了解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生产组织特点、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成本核算方法、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的制定,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原始资料,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

第二,积极引进公司企业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税务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等人才来校任,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并承担一些模拟实习课程的指导任务,从而扩大实践性教学队伍.

第三,要求所有教师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提高自己素质的长远目标,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实践操作的能手.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该具有指导、示范和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重能力.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职称.

(三)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会计实习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要能够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企业实际,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请财务部门负责人,按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实习环境,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是学生校外实习和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多,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工作量大,人员跳槽比较频繁,在年报审计月份需要较多的临时会计人员.鉴于此,学校应在年底及时派送学生到事务所实习,既能帮助事务所解决助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又能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对于一般生产企业,它们虽然会计部门人员不多,办公场所不大,但一般有专门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可以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提供认知实习,此时,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实际印象,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并且要兼顾各个行业. (四)加强实践教学考评

实践教学多是在实验室或校外进行,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就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应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实训考核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又强调实际动手的实践性.随着实践性教学的不断规范与完善,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实践性教学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多,内容繁杂,所以对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学生在实训和实习期间的表现,对所在岗位的认知程度和熟悉程度,以及实验实训要求与实验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验实训运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将评价结果综合得出学生的实践总成绩.具体的考核项目应该包括实验实训纪律、实训出勤、实习日记、实习信件、实训技能、实习报告和实训大作业等.针对不同考核项目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也可以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及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需求.

(五)完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

“2+1”教学模式下的会计的实践教学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完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在获得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四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证书外,在校期间取得的最主要证书就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门槛的唯一合法有效,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获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会计实践教学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以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使学生的生存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