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企业收益表与报表者

点赞:28710 浏览:1319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过程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新的利润表有关项目的变动问题进行研究.从中找出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 全面趋同 综合收益表

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路线图的讨论稿,这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工作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时间表.其中,对于未来利润表有关项目的调整是一个亮点.在该路线图中,利润表新增加“其它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报表项目.由于资产与权益存在联动关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资产与负债价值的动态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引起企业收益项目的增减变动.在我国已做出的全面实质趋同决策的前提下,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导致的企业收益的波动,这种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的全面趋同是否构成阻碍?我国新的利润表内部框架结构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或调整?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前提下,全面实质趋同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与挑战?报表使用者对于增加了信息含量的新收益表能否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评判?从趋同视角研究此问题产生的经济后果对于我国准则的重新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收益及理论基础

(一)公允价值与企业收益 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与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陆建桥,2005).准则制定者在选择会计计量基础时,应采用多种计量基础相结合的方式是恰当的.理论上,一些权威的准则制定机构认为应选择多种计量基础并行.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是指:“确定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列报的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特定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英国会计准则理事会(ASB)发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 for financial reporting)亦认为:任何一个计量基础都无法实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美国FASB的第5号概念框架也认为采用多种计量基础相结合的会计模式会持续较长时间.会计计量过程必然要选择计量基础.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现行财务报表都是多种计量基础相结合的模式.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一度遭受质疑,从2009年IASB发布的《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征求意见稿)》中看出,公允价值的选择权仍然被保留.国内外也有专家对现存报表的多种计量属性结合的模式提出质疑,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安东尼教授提出“由于各个项目按照两种不同的计量体系(即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算得出的金额进行列报,导致总资产和权益变得毫无意义,资产负债表是没有意义的数字”;我国会计学家葛家澍认为“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利得与损失等不过是承认了估计的、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允许在一个企业业绩中增加一些虚检测数字(葛家澍,2009).”公允价值遭受质疑源于其计量属性本身固有的特点,但是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及时反映风险的存在,而历史成本则不具有反映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允价值的运用让报表使用者通过阅读报表,了解主体最新、最近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及经营成果,并对其做出合理的判断是符合使用者导向的财务会计目标的.无论公允价值是一种嵌入了其他计量属性的总称(常勋,2004),还是一种全新的复合计量属性(谢诗芬,2001),公允价值计量都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深远影响.立足于“现在时点”的“公允价值所带来的收益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5倍(王守海,2009)”.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报表项目概念框架的设置上,还体现在表外披露部分.根据IASB的征求意见稿,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当计入损益.如果金融资产属于权益工具而非交易性的,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应计入其它综合收益(刘玉廷,2009).从我国改进后的利润表看,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及综合收益都将产生影响.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的逻辑关系来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若以公允价值计量,利润表中将体现资产的价值变动额,这个变动额最终体现在利润表中损益的变化上.资产负债表表和利润表的这种财务上的联动效应及由于公允价值常常是一个“没有真实交易的检测想市价”等因素都会放大这种影响.而投资者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不够完美、投资者不够成熟),要针对兼具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多重计量基础并存的会计信息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着实不易.

(二)公允价值理论基础会计实务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不同的理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也不相同.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计量观和契约观.在计量观下,根据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在市场不那么有效、投资者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会计应尽可能多地依靠市场价值来计量企业某个时点的资产和负债,以减少投资者从其它来源估计企业价值的需要,会计人员有责任使用公允价值报告财务信息,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葛家澍,杜兴强,2010).根据奥尔森的理论,我国转轨时期的市场经济现状似乎符合其描述的净盈余理论的基础条件,据此推论,我国应较多地采用公允价值.从我国公允价值适用范围的几次更迭来看,采用公允价值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层次也越来越深入.在契约观下,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不需要过于关注,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瓦茨和齐默尔曼认为契约将不会减少利益冲突的成本,为解决企业契约间的激励冲突,契约当事人会引入会计数据.而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最终影响到企业价值.这就要求准则制定者应该考虑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与程度.比如,我国06版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允许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但是同时又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要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且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及其他相关信息,不允许采用估值模型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可见,我国06版准则已经充分关注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并且对实施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做出了较具操作性的规定.这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进一步的全面趋同而不失中国特色赢得了时间.

二、公允价值计量及新收益表全面趋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一 )公允价值计量如何使利润表报告的收益更接近真实的经营状况 2009年财政部颁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在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充分考虑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准备积极参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和财务报告的修改工作.同时,我国准则制定机构也表示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将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表示担忧,赞同在利润表中引入其它综合收益项目.进一步,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3号》作为06版准则的补充,已经为适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化将与综合收益有关的项目增加列入利润表中.选择计量基础及每一种计量基础的应用程度、报表项目框架的建立及表外信息披露的选择等内容安排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已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从报表整体结构上看,变动不大.只是在原有报表项目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个别项目,不影响投资者对原收益表的理解,而且报表编报者的学习成本也不会提高,更不会带来较高的系统转换成本.当然,也不会在现有条件下,产生其它相关法法规的系列修订和配套问题.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的内容来看,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根据06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利得与损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损益的;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期末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这个差额在扣除了所得税的影响之后的净利得或损失即为“其它综合收益”要列报的内容.该项目的列报要受到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财务报表概念框架等要素的制约.我国利润表的改进使企业的收益更接近于经济学上的经济收益概念.经济收益追求的是收益的真实性,经济收益涵盖的内容比会计收益更加全面.它能够反映会计收益核算系统以外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持有利得、商誉提高及其他价值变动对收益产生的影响.而公允价值作为对资产和负债现实的市场价值的一种公允的计价,能够很好地体现经济收益内在的要求.虽然改进的利润表是对原会计收益的一种经济改造,但是其报告项目的改进也是在原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向企业真实收益迈进了一步,而这一步的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功不可没.理论的运行与会计实践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利润表编制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没有解决.如我国的利润表概念框架还不成熟、有些收益与损失的所得税计量问题按现行准则还无法进行具体操作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够等都将是使利润表偏离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因素.

公允价值计量\企业收益表与报表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报告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 二 )计量企业收益时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如何界定 当企业会计计量过程中存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其财务报告就会延伸财务风险的理念.在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应用的广度与时间跨度都会产生企业业绩的超额变动.根据会计计量与报告的联动效应,只要是某项资产或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会计期末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变动值就会自然影响到当期企业的业绩(资产负债观的体现,或者说资产负债表比利润表更具有信息含量.在理想的环境下,资产负债表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得到企业的收益值).因此,合理界定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范围是准确把握和评价企业业绩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对属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变动额进行科学分类.这样做可以避免主体在会计事项的计量上有过多的选择性,主观地造成主体收益的波动.操作上可以由准则制定部门采用分类列示的方法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及相对应的变动额应计入损益或权益(最终是对企业综合收益产生影响)进行明确列示.负债也是如此.在我国准则中,哪些负债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负债的计量分类规定尚不明确.当然,无论从实施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还是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我国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 三 )报表使用者有是否意愿接受多种计量属性下的利润表 基于资产负债表项目计量属性的多样化,主体收益的报告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此次利润表的变化,一方面是追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调整以加快准则全面趋同的脚步,一方面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渐趋成熟的表现.在利润表中增加新的项目,不仅能够增加财务报表提供相关信息的数量,还使原有的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关联度增强.对报表使用者而言,报表增加新的信息,无疑在其未增加任何取得成本的情况下是经济的,何乐而不为?财务报表的根本职责是报告真实、客观的信息,以便于投资者用于投资决策.财务会计是一种“基于价值”的会计,适应资产负债表项目计量属性的变化,收益报告要求以价值为基础,如综合收益(夏冬林,2006).财务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而与投资者决策需要更为相关的信息是及时的,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更加及时,更能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

( 四 )公允价值的运用和利润表的改进如何获得其它国家的认同 为了适应全面趋同的需求,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在与时俱进.就像IASB单项趋同于FASB一样,是否中国会计准则与IASB的趋同也是由中国单方面做出的?仅就公允价值计量在IASB单项趋同于FASB时存在环境差异、准则制定时间上的差异和适用性上的差异等困难与挑战的情况下(于永生,2008),我国这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其话语权不强而又特色鲜明,与IASB的全面趋同(不仅含有公允价值问题、还包含其它所有准则的制定)也同样是风险与挑战并存.即便是在国际会计协调过程中保持长期联系和具备强势地位的国家,也发现其自身居于趋同的不同阶段.未来中国能否有效处理准则制定的“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矛盾是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美国FASB及欧盟准则制定机构等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进程认可的关键.我国的会计实践正在向此目标迈进.2009年,我国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会计司,2009)经过调研发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变动额影响较小,即对利润的影响不足1%.尤其是金融危机较严重的国家如美国等过度创新的金融产品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会计司决定 “不跟风”,即提出了不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动而修改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议,其主要意图就是不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对我国的做法,IASB明确表示赞同与认可,认为我国的做法不构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也不影响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


三、结论

我国为了与IASB接轨,针对利润表而言其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第一,完善现行的利润表框架,使之与IASB趋同,并且得到有关国家的认同.这个认同很重要,它是一种标志.象征我国企业编制的报表与其它国家的报表一样具有效力,而不需要再按其它国家的准则重新表述而发生不必要的成本.第二,对每个报表项目涵盖的内容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或可选择的方式建议明确规范.如新增加的“其它综合收益”项目.准则解释公告只给出了一般性的定义,至于它含有几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分类等都没有明确的说明.根据公允价值的计量观,我国应较多地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就需要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问题即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选择(支晓强,童盼,2010)即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常见的逻辑基础选择有市场基础和主体基础;可选择的价值基础主要有写入、脱手、在用价值.目前FASB和IASB这两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准则制定机构均选择市场基础作为公允价值的逻辑基础,而FAS157明确选择脱手作为公允价值的价值基础.而我国的现实条件是市场还不成熟也不完美,投资者对准则和报表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准则层面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计量基础还不明确,迫切需要准则制定者尽快完善相关的准则,使投资者有的放矢,实现会计的终极目标即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第三,漓清全面趋同不是完全等同.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国民、国力等的特殊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与IASB实施全面趋同的进程中更重要的是取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欧盟等国家或权威机构的认可.在2010年2月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上,财政部刘玉廷司长对我国几年来企业准则建设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陆建桥,林启云,2010).认为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趋同的关键是执行.经过三年的跟踪分析,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平稳有效实施,得到了包括IASB、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并且被世界银行认为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中国要建立与IASB的准则长期趋同机制,确保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第四,报告全面收益是会计国际协调的需要(刘永泽,2009).会计最终要与经济学所倡导的收益概念相统一.无论是IASB还是FASB,还或是中国等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其签署备忘录或是准则趋同等都是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有用性.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在追随全面趋同的脚步.温青山等(温青山,2009)根据IASB和FASB于2008年10月16日共同发布的《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Discussion Paper――Preliminary Views on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改进了现行的综合收益表、资产负债表和流量表结构.改进后的综合收益表、资产负债表和流量表的共同点是都把报表项目按照营业(包括经营和投资活动)与融资进行分类.并且基于现行报表的杜邦分析结果证实改进后的列报方式会计信息含量显著增加,且财务报表的有用性增强.根据温青山等(2009)改革的报表结构,再加上计量基础的选择及相关费用项目与对应所得税项目的考虑,更加完善的利润表简易结构如下(表1)所示.

*本文系黑龙江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应用范围研究――兼论公允价值计量对黑龙江省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项目编号:115441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

[2]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王守海:《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稳定研究――金融危机视角》,《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4]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5]葛家澍、杜兴强:《联合概念框架与公允价值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第6期.

[6]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会计研究》2010年第1期.

[7]陆建桥、林启云:《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8]温青山等:《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9]Chatfield.A history of accounting thought .New York. Robert E.Krieger.1977.

( 编辑聂慧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