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的生活秀

点赞:17251 浏览:800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继《泰囧》主创邀请多位影评人探讨“泰囧现象”之后,凤凰网、搜狐娱乐也跟风而上,以论坛的形式召集影评人进行《一代宗师》辩论会.

从电影公映之前看片“试吃”写文章“导读”,到与主创面对面座谈、辩论.在岁末年初商业片最火爆的季节里,一向隐身在媒体背后的影评人突然间也火了一把.

与国外的专业影评人不同,中国的影评人向来低调、沉默,甚至没有形成一批专靠写评论谋生的职业影评人队伍.稿费回报率低和职业地位的尴尬,使影评人时不时陷入收钱当写作教程的舆论当中,让其本来就窘迫的群体显得更加暧昧.

事实上,在西方的电影工业体系里,影评作为重要一环,通过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不遗余力地推动着电影水平的提高.

早期的影评人,不仅写影评,还直接参与电影创作.1958年—1962年间,法国一共出现了97部处女作.仅是《电影手册》五大影评人就拍了32部电影.这些电影全部实景拍摄,片中主人公是巴黎街头最前卫的年轻人,他们反体制,挑战权威,在庄严的卢浮宫里赛跑,对男女关系无所顾忌等这就是后来影响深远的“新浪潮”.

在中国,影评人也曾有过辉煌.随着80年代电影创作繁荣时代的到来,电影评论队伍也成长和壮大起来.北京和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电影评论学会,对新时期影片、电影美学、电影语言和创作中的问题展开评论和探讨.随着电影热的退烧,影评人也淡出了观众的视线,一度成为电影新闻的点缀或混豆瓣的小圈子.

影评人的生活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影评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随着微博、等现象的出现,作为观影圈中的“意见领袖”,越来越多的影评人开始走向前台,为电影发声.围绕影评人的职业生涯,待遇、社会地位、行业认可等问题同样引起关注,凭借“喜欢”的余力,他们如何抵挡生活,在浮燥的电影和观众面前,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继续写下去?

当影评遇上生活

柏小莲,女,80年生人,2005年于《南方周末》做文化记者.柏小莲说,“我在文字的表达上直觉很好,对于事件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淡于人事交道的消耗,喜欢看书看电影养猫,“和人直接打交道的事情,反倒做不来”.

因为有正职工作,最开始的评论都是利用碎片时间写.柏小莲说,她的评论生涯始于2011年,起初为四到五家杂志与报纸写电影与娱乐专栏,同时给某著名门户网站写应急性的评论.因为有爱看书看电影的底子,渐渐写出了一些口碑,“两年下来,累计写的稿件字数也有10万字”.

因为当记者受报道语言的限制,一些日常的采访稿件,自身观点无法在稿件中得以体现.2012年底,柏小莲选择辞职,专业写影评娱评.

对于辞职写评论,柏小莲称想尝试一下这样的生活.虽然没有正职,但是目前的生活状态是自己想要的,有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不用出差工作,想一想这些,她说这很值得.

为了补充每天的写稿与阅览量,观影成了她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像《007 Skyfall》这种在2012年全球公映的影片,还有2013年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只在香港公映的,我都会自费过去看.”

与大多数写作者不同,柏小莲不喜欢熬夜,早睡早起,她自嘲“健康的生活习惯能保持精力,这样能多写几年”.

“也有不得已的时候”柏小莲说,有时为了工作,什么烂片都要看,甚至被逼着反复去看恐怖片.”为了写电视剧专栏,她每天最少要看一集以上的电视剧,有时候为了写一些新剧,英剧、美剧,没有字幕也要硬着头皮“裸看”.

裸看多是看情节、结构,意思能理出七八分.看多了渐渐对套路,某个领域的生字就比较熟,例如犯罪剧,年代剧,语速比较快的像《神探夏洛克》稍难一点.这样的裸看积累多了,有时也颇丰乐趣,常常看完某个剧等一两天字幕出来重新对照,很有成就感.

一条影评的诞生

与大多数标新立异,制造概念的影评不同,柏小莲喜欢新电影或者话题类评论,语言轻松活泼.“通常报社与网站编辑会提前与我沟通,需要什么样的稿子,要注意几点事项.带着这种要求去看,目的性稍强.”柏小莲说.

她向记者介绍了在香港上映的3D影片《一路向西》的影评写作过程.

当时因为日本导演北野武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明确地表示“3D技术只适合拍”.紧接着《一路向西》在香港公映.一位媒体的编辑便让她去香港看这部电影,并结合北野武说过的这句话,写一个影评.

看完之后,她回家查证一些资料,比如3D技术的发展、香港曾上映的《肉蒲团》,以及与这部影片之间的关系与来龙去脉.这些工作虽然程序化一点,但是属于目的性较强的一种.

有时柏小莲也会有一些自己看了觉得好的片子想写,比如她去香港看《007 Skyfall》,因为喜欢,回来后她主动向编辑“报题”,认为可以配合《007 Skyfall》全球公映的新闻出一篇稿.柏小莲认为,这是她供稿的另一种形式,这种自发的写作跟其他稿件没太大差别.

“先了解总体范围需要多少字,然后确定观点,一篇文章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要讲什么内容.再细化一点,就是每一部分的关 键 词 关键字.”柏小莲说,她的一篇影评基本按照这个思路写下来.


因为需要给网络媒体提供专栏,柏小莲经常需要“快速反应”.通常上午去香港看片.像《一路向西》,从她所在的深圳湾出发,到香港市中心,花费1到1个半小时,下午看完影片五六点钟返回,到家8点.查资料、构思、行文,晚上11点交稿.遇上春晚、香港金像奖这种节日晚会或凌晨转播节目,熬夜迅速出稿也是必须的.

与柏小莲的经历相似,很久不再给媒体供稿的前影评人张小北表示,以前为媒体写影评,基本是到了截稿前一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直接完稿.

柏小莲供稿的主要是平面媒体和网络两种.为两种媒体写稿,形式也大不一样.“平媒的读者年龄层次较大,写评论最好有事件叙述,而不是开篇就砸观点,语言表达要稳重.而给网络媒体供稿就需要轻松活泼,尽量使用短句.” 她觉得最舒服的写作,是跟编辑充分交流.“因为好编辑一句话就能让我茅塞顿开,迅速找到思路方向越写越嗨,成稿也会出乎意料的好”.

由于从事过记者行业,柏小莲认为写影评不仅要随时补充营养,紧跟热点,还要心存善意.“我自己有时候过于毒舌,每次都拜托编辑多提供一些更圆通更温厚的角度和方式给我,每次写作基本保持着对不同人的人生尽量给予善意的理解.”

影评人≠写作教程

在中国内地,除去影评行业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社会回报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外,影评人在电影产业链上,于创作者与观众之间,也很少有一席之地.

有时影评与电影的联系也完全脱节,有时是影评人觉得电影创作者不专业,而拍电影的也觉得影评人坐井观天.至于影评人引导大众观影趣味一说,则更是妄谈.

影评到底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被称为全国为数甚少的全职影评人木卫二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从电影产业来说,影评就像商场的导购一样,起到介绍影片的作用.包括好莱坞的影评也是这种模式,他们通常会花一半篇幅给观众介绍电影的故事,某部电影是否好看,哪里值得一看.

另一种影评则是完全抛开票房外界的眼光等等,只针对电影本身,偏重批评.“两种影评的类型,跟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相关联”.

显然,国内影评与这两条基准线,要么对各种影片历史细节过度解读而偏离太远,要么以道德的名义“指向正确而流于俗套”.

令中国内地影评人身份尴尬的另一原因,则是红包影评现象,柏小莲介绍:“之前有说影评人有月入6万的传闻,有没有夸张我不清楚.但是一个片子在上映之前,电影的宣传方的确会拉一个影评人的单子,然后一个个去谈.比如有对稿量字数的要求,按稿量付钱.”虽然她自己从不写,但是却对这种选择表示理解.

木卫二也给出了同样的看法.“有需求就有动力.内地对票房的讨论是从《英雄》开始,在这些年才比较火,而影评热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本身整个环境收入水平太低,那么肯定会有一批人来接这种活,拿文字养活自己,这也是来钱最快的一种方式.”

当人们在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影评环境而呼吁时,作为《第十放映室》编导的张小北称不需要呼吁,“影评本身就是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中的一环,目前中国电影产业本来就处于发展初期.一个产业体系,每人挣多少钱,由这个工业体系决定.这是电影产业的资源调配问题”.

但他认为,写作教程不是影评人.“一个好的影评人,要懂电影史,对基本的电影艺术、技术方面要掌握,还得有比较好的文字跟口头表达能力.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张小北介绍,他的朋友圈子,一般看片量不下于3000-5000部,“不是真正的喜欢和研究者根本做不到”.

“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发达的电影工业社会,影评人是一份可以终身从事的工作,并且在媒体行业中备受尊重,这在中国难以想象.在中国,全职从事影评写作维持个人生存,十分困难.

在写专栏方面收入并非如意的柏小莲与木卫二都表示,目前国内的这种稿酬大大赶不上物价水平,职业氛围也不足以给人安全感.

木卫二自己全职写影评,虽然自己的最低标准是千字五百以上,但对国内的稿酬水平始终不太满意,“不可能依靠这个挣钱”.

柏小莲也试图约固定专栏以求稳定,但是总体她认为自己是快乐的.“我把写作视为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当然就快乐.为了写作而去读书补充营养也一样,那是一种积累的快乐.”

影评环境虽然不济,影评人们似乎并不介意.木卫二称,“早几十年,电影人是通过写影评来积累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对爱电影的人来说,这很重要”.

这种快乐,更像一种生活方式,有时来自专门喜好他们影评文风的读者.木卫二称,去年,他对滥片的批评比较粗暴,但是也有自己固定的读者,有时他们会在微博上表达一下喜爱,以前有网友也写信给他.

而作为一个影评人,他自己更欣赏素材充足,能旁征博引的文章,“作者有时虽然比普通观众看得更多,但未必要用专业术语,未必用比较娱乐的文风,在嬉笑怒骂之中又富有专业素养,加之好的文笔基础就十分完美了”.

柏小莲欣赏的影评,“不光是不依靠商业机构,也不能屈从大众,我比较欣赏那些在《失恋33天》和《泰囧》大热的时候提出一些中肯批评意见的影评人”.

在影评人看来,生活与电影之间,他们宁可以真我面对外界,给自己营造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这种空间,有时是一本书、一部好片、一个同道.有时这些小小空间,能最终连成一片,形成自己另一层意义的生活.

如木卫二所说,有时写评论的乐趣,并不是写作本身,而是一个人能否一直保持对电影的兴趣.这种兴趣,有时会因为常年看而味口败坏,“你得通过其他途径把它找回来,比如当你回去看一部老电影、国外一部经典影片时,对电影的热情又回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写评论保持长久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