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

点赞:3791 浏览:111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并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结合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推导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应该包含的内容,应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现阶段上市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是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我国企业现阶段所自愿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更是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披露什么信息,而现阶段已发布的报告披露了什么信息,本文将应用内容分析方法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两次论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一语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之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其中最集中和最有影响力的争议主要有两次,即20世纪30至50年代Berle与Dodd关于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论战以及20世纪60年代Bede与Manne关于现代公司作用的论战.Berle与Dodd关于企业受托责任的讨论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应和,他们的观点在根本上其实是一致的,都认同现代企业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管理者负有宽泛的受托责任,他们分歧的焦点只是在于现实中是否缺乏一个

使得现代企业及其受托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Berle(1932)担心管理者的权力不受约束而提出用股东的权力来限制管理者.他们的讨论延续了20多年,期间两位学者的观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直至195辉以Berle完全赞同Dodd(1932)的观点,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管理者宽泛的受托责任结束.从表面来看,Berle和Dodd在上个世纪30年始的这场讨论是在法律层面上探讨管理者的受托责任.但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本质却是现代企业及其管理者在社会中的作用,即企业究竟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还是一个社会组织现代企业中作为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受托于股东还是受托于整个公司他们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即企业和作为其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只要承担对股东的责任,还是要承担对企业中的所有利益要求人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对谁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进入20世纪60年代,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并没有因为Berle~llDodd的相互调和而划上句号,却是继续走向深入与Berle和Dodd自20世纪30年起到50年代结束的讨论相比,Berle和Manne在20世纪60年代的这场争论有着本质不同.一是问题的焦点不同.Berle和Dodd的讨论针对的是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而Bede和Manne的争论是以古典自由市场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的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之争,问题更为尖锐;二是基本的立场不同.Berle和Dodd的根本出发点都是认同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而Manne则是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认为企业只是一种经济组织,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会危及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两场争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Berle和Dodd不仅在后来先后公开表示接受对方的观点,而且就是在讨论过程中也是措辞温和,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根本上都是赞同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机构要承担社会责任,管理者是整个企业的受托人,不仅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也要对企业其他的要求者负责.反观Bede和Manne的争论,立场截然不同,观点针锋相对,最后无法达成共识也在情理之中.两场论战之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争论仍在继续,只是没有再出现类似的论战.从另外角度来说,正是由于这样的论战,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走出书斋,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倡导者及其思想与企业社会责任反对者的态度迥然有别,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一说大都表示明确认同.Stone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模糊地字眼”,但他又认为“正式这种模粉性,才使该词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许多人将其与慈善、捐赠等而视之;有些人则以为它意指社会良心.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中更有不满于企业社会责任之含义模糊者,面对来自反对者就企业社会责任语焉不详之状况所作的指责,他们力图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由此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界说.1971年,美

国经济开发委员会以一种外延式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在题为《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报告中,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列举了为数众多的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并要求企业付诸实践.这些行为涉及10个方面,它们是: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用工与培训;公民权与机会均等;城市改革与开发;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再生;文化与艺术;医疗怎么写作;对政府的支持.美国经济开发委在罗列了这些行为后,又将其重新分为两类,其一是纯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企业主动实施,并由企业在实施中发挥主导行为;其二是非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由政府借助激励机制引导,或者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予以落实.以Brummer(1991)为代表的众多研究者是在“企业责任”这一属概念之下,通过对各种企业责任的比较来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依据此思路,认为企业责任可以划分为四种,即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学者在对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的概念边界做出界定之后,通过对比的方法,展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是否合理,必须以其是否存在“合理边界”,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必须尊重和承认企业其他类型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知,进一步考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其他责任的区别.研究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区别,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区别在于反映和关注的利益主体的不同;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在于社会责任不必如法律责任那样直接规定于法律之中,这是二者的基本区别点.然而,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区别,各学者却有不同的表述.Strier认为,与企业道德责任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某个集团或社会公众的期望而形成,此等期望可能与社会的道德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但又并非总是如此.Cooper则认为企业道德责任的不作为将导致道德的谴责,而社会责任的怠于履行则不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与前述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责任概念框架下不同,以Carroll(1979)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则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责任、自愿责任.Carroll总结道,企业的上述四种责任,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成分,尽管含义有所不同,但都是社会所希望企业付诸行动履行的义务;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到为社会负责任,则必须力争牟利、遵守法律、重视并乐善好施.Carroll的观点是定位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因此,把企业社会责任泛化为企业责任,扩大了概念的外延.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阐述不同的界定方式,主要是由于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把握不同造成的.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争论,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认识,即企 业社会责任是对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与补充(卢代富,2001).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同时,这种修正与补充,并不会否认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欧盟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他们指出(2002),“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者和股东创造利润,但企业可以通过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怎么写作、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综上所述,笔者赞同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观点,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活动.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并梳理了发展脉络后,引申出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国内外的部分学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沈洪涛(2007)参照Ernst&Ernst以及Ingrain(1978)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将样本公司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其中环境类是指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活动的披露,员工类是指有关员工健康和安全以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的披露,产品类是指产品安全和促进消费者权益等活动的披露,社区类是指捐赠或产品、为社区提供怎么写作或鼓励员工参与社区等活动的披露,相关利益者类是指有关兼顾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等活动的披露.Gray,R.H.,Kouhy,R.and Lvers(1995b)回顾了Trotman,K.T.(1979)、GuthrieandMathews(1985)等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所做的分类之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以下十五个大类:环境问题类、消费者问题类、能源问题类、社区问题类、慈善和政治捐赠问题类、与雇员相关的数据类、养老金的数据类、向雇员咨询类、在南非的雇佣问题类、雇佣残疾人的问题类、增值表类、健康与安全类、雇佣持股计划类、其他的雇佣问题类、其他类.刘长翠、孔晓婷(2006)通过对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环境保护,如处理废水、废气、废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耗用,以及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提供的产品和怎么写作;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培训、职务轮换、职工福利改进、劳动保护、企业环境美化等方面;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和支持,包括:为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怎么写作、市政和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和赞助;对社会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企业对其产品或怎么写作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这涉及到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或怎么写作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产品咨询和售后怎么写作、广告的忠实程度等.美国的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领域包括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怎么写作等四个大类,共包括21个小类.国际会计公司Ernst&Emst从1971年开始发布财富5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年度评价报告,在该领域有广泛的影响,Ernst&Ernst(197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能源、公平雇佣实务、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其他等七个大类,这七个大类共包括27个小类.我国证监会于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在第86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参照上述学者及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的分类,结合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探讨,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如(表1)所述.

二、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概述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在中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已经广为接受,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信息披露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广义的,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发布了我国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截止20Q9年5月30日,以2008年度作为报告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达233份,每一年都呈增长态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转折点,从2006年起我国所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就呈一个井喷式的增长趋势,并在接下来的两年继续成倍增长.有的企业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了,如中国移动、中远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有的企业是第一次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如中国工商银行、南方电网、南方航空、华电集团、中钢集团、武钢集团等.这些报告还创造了若干“中国第一”:中国民航业第一份报告、国有保险企业第一份报告、中国通信流通行业的第一份报告、中国水泥行业第一份报告中国药企第一份报告等.这些报告的涌现,使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根据KPMG2008年所发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调查”,发现在全球最大的250家企业(G250)中,将近80%的企业都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在2005年约50%的基础上有了极大提升.Corporate Register对2007年所发布的2820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统计,发现《财富》500强企业共有335家发布了报告,占67%.而我国深沪两市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有1604家上市企业,而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仅有216家,比率仅为14%,远远低于G250的80%披露比例,同样也低于《财富》506强67%披露的.因此可以断言,我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接下来的数年仍会继续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呈现这种态势,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将其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其中证券交易所虽然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却具有浓厚的政策引导色彩,深交所于2006年发布了《上市公哥社会责任指引》,第五条规定“上市企业应按照本指引规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社会责任的情况,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二是企业基于自身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责任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三是民间团体(主要为行业协会)鼓励、协助、参与企业报告的编制.2007年7月,山东省环保局委托青岛理工大学编写《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并通过专家鉴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明确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内容;2008年6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2008年版)》(简称CSR-GATEs),启动了纺织企业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 试点工作.企业所选择的报告名称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些报告名称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其中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图2)为本文所选样本的报告名称示意图.以2008年作为报告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有226分报告的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大约占到年度总量的97%,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仅为30%不到.部分企业的报告名称还发生了变化,如宝钢股份从2006年起将“环境报告”改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移动从2008年起将“企业责任报告”改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的统计结果与CorporateRegister的结果有所不同,在国际上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报告名称的企业最多,其次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

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中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样本、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上搜寻1~R2005年到2008年作为披露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广义定义,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其中以2008年度作为披露年度的独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时间截止到2009年5月30日.同时为了降低数据(社会责任以及财务数据)的“搜寻成本”,将外资企业(壳牌中国、索尼中国,通用中国、汇丰银行中国等公司)在华所编制的独立报告,发布了报告但不能获取的剔除,并将国内非上市企业所披露的报告也排除在研究样本之外,即研究对象为在深沪两市上市企业所披露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表2)为样本公司的基本情况.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虽然自2006年后才有企业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并且数量一度遥遥领先于上交所,呈成倍增长态势,主要是由于前文所提到的2006年9月深交所发布的《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引起的市场反应.上交所自2005年有8家企业(均为大型国有企业)披露了报告以来,并且报告数量每年都呈增长态势,主要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积极推动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国有企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并鼓励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我国鼓励企业主动进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披露,但仍然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范畴.“内容分析方法”是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大样本的研究,它是对企业的文件或者报告进行内容分析,按照企业文件中披露的CSR活动的字数、行数、页数或者按照企业从事CSR活动的小类进行指数赋值等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数量.这种方法在确定CSR活动的小类时具有一定得主观性,但在确定小类后,分析过程就是比较客观的了.WaiterF,Abbott&KJosephMonsen(1979)、RasoulH,Tondkar(2005)和沈洪涛(2007)等在社会责任研究中所采用的就是“内容分析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企业近年来所披露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样本量比较大,故而采用“内容分析方法”.(2)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披露什么内容这个话题涉及信息提供者――企业、信息需求者――利益相关者,两方面.根据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会产生一定得差异性,最后导致信息不对称.部分学者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印象管理理论研究发现,企业为了在利益相关者中树立良好的印象,更乐于披露有利于自己良好形象的信息,而回避披露即将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即普遍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梅跃碧(2009)认为,企业会通过精心打造语言特色,披露内容的选择,操纵报告的可读性来进行印象管理.而信息的需求者,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则需要企业提供客观准确,并有用的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二者如何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这就需要企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长期的博弈.(表3)将根据上文所界定的社会责任信息范畴,对筛选出来311份报告逐一进行内容分析统计,以期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披露现状进行客观评价.从(表3)可见,在本文所界定的社会责任信息范畴(具体内容)中.在报告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为以下几项:节约能源、员工培训、捐赠活产品(社区问题类)、公益或其他捐赠(一般社会问题).在91.3%的报告中以数字、百分比、金额等形式披露了企业在“节约能源”这一行动上的成效,这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决策密切相关.“员工培训”也是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92.9%的报告以数字、百分比、金额等形式披露了企业在“员工培训”这一行动中的投入.在“捐赠活产品(社区问题类)、公益或其他捐赠(一般社会问题)”两项内容中,是所有社会责任信息中披露最多的,达到总样本的95%以上,结果与我国大多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观点有关,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企业捐赠或产品.在诸多具体内容中,在报告中关注度最小的几项为:环境恢复、员工失业安置、产品咨询和售后、广告的忠实程度、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这几项内容关注度最低的为“员工的失业安置”,比例仅为1%,其次为“广告的忠实度”,为3.5%.“环境恢复、产品咨询和售后、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几项内容,占总体样本的10%左右,关注度也较低.这些内容,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本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在报告中进行详细披露,而很多企业在报告中没有披露相关信息,或者披露了,却只是用很少的语句一带而过.在社会责任信息范畴的几个大类中,“消费者问题类”相比较于其他几类,关注度较低,其中产品安全性为36,3%,产品咨询和售后怎么写作为8.4%,广告的忠实度为3.5%.在对报告进行内容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产品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企业,对于披露“消费者问题类”的信息较其他类型的企业会更主动,而披露的信息主要以产品安全性为主,是否通过ISO9000等.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印象管理行为,即乐于披露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而回避披露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在分析过程中,笔者没有发现任何企业披露不利于自身信息的报告,而更多的企业则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的“功劳簿”,做为美化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在分析过程中还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披露形式较为简单,没有企业采用美国、德国等国部分企业所使用的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等复杂方法来披露信息,而主要以描述性方法为主.部分报告甚至没有使用数字、百分比、金额等形式来表述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使报告的有用性及可靠性大为降低.我国企业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客观的发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而不只是把其作为印象管理的手段;企业所编制的报告应该遵循一定得标准,尽量将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用数字化、金额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增加报告的有用性及可靠性;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应将社会责任纳入其长远规划之内,从而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性行为,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