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监管

点赞:10024 浏览:440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补贴项目的逐渐增多,专项资金管理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本文就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从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方面着手,做到全程监控,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专项资金;隐患;监控

期间,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指出家电下乡资金补贴到农村的行政管理成本很高,很容易产生中间漏洞,造成不公平:“按照政策不应该得到补贴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可能又拿不到,这是有可能的.”应该说他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了社会上对补贴资金管理的某种担忧;2011年8月24日的《检察日报》也曾报道过哈尔滨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处贪污、挪用国家惠农补贴专项资金职务犯罪案件17件22人的案例.近年来财政部等各级行政部门多次发文要求提高对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这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对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核算等环的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补贴项目的逐渐增多,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断翻新,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作为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主要有那些隐患呢?

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资金管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由于专项资金多是直接补贴而不需要偿还,对于受益人来说几乎是无本万利,出于“不捞白不捞,查不出来就是赚了”的贪欲,为了部门、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骗取财政资金.今年初,央视披露了安徽省界首市教育局虚报农村学生数量,骗取国家教育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的丑闻.哈尔滨五常市某镇农村经济怎么写作管理中心主任高某与该镇南老营村会计马某也曾合谋以该村农民郭某等4人的名义,伪造“普九”期间所建小学校舍工程发生的虚检测借款单据和相关财务账页,骗取国家“普九”专项资金款48余万元,严重影响了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程债务清理工作的进程.

二、资金拨付不能及时到位.由于某些单位项目前期准备不足,不具备开工条件,或实施进度不符合要求,相关部门审批手续繁琐,地方申报资金不及时等原因,有时会造成项目资金滞留于各个流转环节的现象,不仅制约了项目的正常实施,也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河南省审计厅出具的《2008年度河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审计结果》显示,虽然此项目是典型的支农惠农项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滞留项目资金的情况:三个市县滞留项目资金达百余万元.虽然类似的资金滞留问题经过检查整改基本能按照项目建设需要拨付到项目单位,但对于某些受特殊因素制约的项目有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一些农产品生产项目由于受季节限制,资金晚拨一季,错过了最佳时节,生产可能就要推迟一年.

三、项目单位挤占挪用.有些项目资金明确列示了支出范围,而有些项目资金则不是特别具体,但不论是否说明,一般人员工资、福利奖金、正常办公设备购置及维修、管理费用及其他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均不应在项目专款中列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部门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足,对资金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将项目资金与正常业务经费混用.如在对某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过程发现,因该单位进行办公楼装修需大量资金,而其自筹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为不误工期,即将财政拨付用于技术改造项目的专款76万余元挪用,虽然后来在自筹资金到位后全额归还,但其行为仍是违反了专款专用的政策规定.

四、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不足.国家审计署在《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情况》的公告中指出在审计署抽查的18个省区335个新增投资项目中,投资资金到位率为94%,而有的工程项目按进度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个别单位虚报到位配套资金和工程进度,用新增投资偿还以前年度拖欠的工程款,未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由于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等原因,有些项目不能及时开工,有些项目不能完成规定进度,还有的造成了到位资金闲置,在这种情况下,专项资金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将会大打折扣.

五、私自调整项目批复内容.财政部、公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企业,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执行,不得自行调整.执行过程中确因实施条件与项目申报时发生重大变化需调整的,应当按照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但在专项资金检查过程中不时会发现批大建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申报单位的一种侥幸心理:项目报的大一些可以多申请一部分补助资金,项目用不了留作经费;当然也存在批小建大的情况,这往往是由于用同一项目申请了多项补助或者是以老项目“冒名顶替”造成的结果.

六、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奥巴马曾在其救市“路线图”中提出将3500亿美元的救市金尾款用于降低抵押贷款成本,促进信贷市场流通,并承诺加强对相关款项使用的监督,确保救助资金透明使用,“让纳税人清楚,他们的钱花在哪里,能否起到预期效果”. 确实,对资金的拨付、发放进行公开,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程度有利于堵塞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一些救助资金、扶贫资金,资助的对象往往是弱势群体,享受救助的范围、发放多少、救助期限等具体标准他们并不知情,给群众交一本明白账、放心账,则能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亲切关怀,提高党的凝聚力、公信力.


实际工作中,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的违规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几项,为逃避监管,项目单位的“变通办法”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手法也往往比较隐蔽,作为财政部门如何才能发现问题,以强化管理,规范操作,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用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到全程监控.

一、健全制度,从严审批,加强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因此,一个项目要申请专项资金,在提供专项资金申请报告的同时,必须具备相关的立项资料及各类审批材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开户资料,项目资金投入证明等等.为保证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与控制,必须在审批过程中严加审核,要求项目在申请立项时,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由于各行业及项目性质不同,具体项目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可以相差很大,不同行业类型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往往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般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因素及对策等,只有对相关资料详细审核,对项目实施单位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上报和审批才能为资金到位后的分配、拨付、使用等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