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报道的感想

点赞:7218 浏览:299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闻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色的报道方式.做为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要做到尊重事实,主题鲜明,胸有全局,精心开头,现场编辑.以最大限度地展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貌.

新闻现场报道的感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 新闻;现场报道;全面客观;大局意识;现场编辑

现在的新闻,尤其是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其传播方式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了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同步性,在现场采访时经常会选择记者出镜的方式.记者在新闻现场手持话筒讲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通过镜头展示新闻现场的动态和环境,把多种传播符号直接带入观众视听,改变了文字传播的间接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展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貌,随之也带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屏幕上人物的神情,谈话的内容和环境,都可以成为观众判断新闻是否可信的参照物.

在选择记者出镜采访报道时,要切忌为了镜头而出镜,要适时、适当、适宜;切忌语言大而空,要用口语,说老百姓的语言;切忌表达冗长,要言简意赅.记者出现场的串词最好不要超过20秒,一般控制在15秒以内;切忌充当话筒架子,要善于交流,营造气氛;切忌思维不变,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画面背后的故事,要说;现场感受到的东西,要说;观众急于想知道而画面无法表现的,要说.而画面里有的内容,不要说;导语式的内容,不要说;无关紧要的内容,不要说.通常我们检验“三要三不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者出镜被删除后,整条新闻是否会受到影响.最后,出镜记者还要注意自己的服饰,朴素得体,稳重大方.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尊重事实

记者是客观事实的见证者和传播者,采访记者的存在就意味着新闻现场的真实,他们是事件报道中的现场符号,是观众和事件之间的桥梁.记者出镜时要做到:目光与镜头和谐交流,表情与现场气氛相适应,体态活动自如,手势不宜太多太碎,声音明亮清晰先声夺人,转向行走与现场和镜头相互配合,情感融入与现场事实吻合,出镜语言要抓住主题和现场通俗易懂、简练平实.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客观真实,言出有据、决不可子虚乌有,所报道的必须是生活中真实事物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记者在解释事物的主题和把握事态发展过程中态度中立,语气平和,冷静客观,尊重每一个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坚持客观真实,保持时空一致,同时还应该真实反映矛盾着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以做出客观的报道.

真实的过程展示,面对面的不容置疑的新闻现场.这种讲述和再现,更应该完全立足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既不掺检测也不捏造.一般而言,不应使用检测定性概念和语言,避免使用“可能”、“或许”等词语,以真实确凿的时间、空间、客观地展示新闻事实,这是每一个新闻记者现场采访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二、主题鲜明

一个主题明确的报道,才能解释、阐明某一事物并揭示其思想内涵.记者在对事件的报道之前,首先要明确报道思想.现场的提问必须抓住采访内容的主要矛盾或焦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也就是提问要有目的性,有一个中心.记者保持主题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是避免脱离实际,任意发挥,防止宏观失实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采访中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记者的心、眼、情全方位投入,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在新闻现场机智灵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住本质,突出主题,把握方向,对现场情况或采访素材做出正确的取舍.充分满足观众情感上对真、善、美的需要,以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产生共鸣.

把握主题思想,也是检验新闻记者政治素质与职业素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要准确地理解政策的要求和时代精神,坚持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发挥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三、胸有全局

现场采访的最大特点是: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做直接描述、评论和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因此,要求记者有把握大局、见一斑而知全貌的能力.一般来说,观众是在自觉和不自觉中,随着记者的报道来接受新闻事件的,记者的引导显得尤为突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感觉到什么,都要用镜头真实地纪录下来,用语言流利地表达出来.另外,记者还要有很好的镜头感,这种能力的培养要跟摄像师一样训练,带着观众行走,带着观众记忆,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感觉夹叙夹议,用镜头夹叙夹议.

现场采访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记者知识面、判断力、敏感度的综合体现.只有平时的学习观察,才能在新闻现场众多的因素中,迅速判断出采访内容涉及的各方面情况,认真分析掌握采访对象心理,准确把握大局,做到全局在胸,不失偏颇.

四、精心开头

万事开头难,用现场同期声和记者出镜来开头都比较好处理,对于新闻事件中相关人物的采访,可以说,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采访也就成功了一半.有些人往往忽略采访的开头,认为只是个形式问题,以至于临时抱佛脚,匆忙上阵,或明知故问、或故弄玄虚、或海阔天空不着边际,使采访对象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了采访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采访的开头,应尽量具体一些,提出的问题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么感想”之类的“开放式”的问题.应该采取“小切口”,抓住采访对象和观众感兴趣的“焦点”作为突破口,引发下去.使采访不断深入、展开,最后取得成功.


对即兴式采访,在选择对象时,也应根据现场的气氛环境,人们对节目的反应,揣摩他们的心理,选择物色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采访对象,这对现场采访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快速设计合适的采访提纲,了解采访对象之后记者应根据节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

五、现场编辑

现场采访报道中,记者不仅仅是现场新闻素材的发现者,同时更是现场新闻素材的编辑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有思想、有胆识,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储备和训练有素的电视思维方式.许多新闻事件,一般都是“正在进行时”,稍不留意就错过机会,所以记者来到现场,一定要身处环境中,把握时机出镜讲述,看准时机进行提问.使所表现的内容能与事态的发生或发展同步进行.现场的有些素材后期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遇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判断、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随着具体情况迅速做出反应,进行现场编辑.记者不仅要有各种知识、技能的储备,同时要随机应变.在新闻现场要自信、而不失冷静,尤其在车祸、火灾、比赛现场这些特殊场合,避免跟着大家一起“乱哄哄”,更不能在镜头前表现出失控的情绪,相反,更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理顺语言逻辑,综合整理判断进行现场编辑.

记者有现场编辑的意识就会有捕捉细节的敏锐,就会冒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而新闻中最精彩的正是那些生动的细节.台记者敬一丹在一次心连心的现场采访中,突然问大家,心连心,是什么和什么心连心?结果大家的回答精彩感人,那一期节目就是用这个细节做了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编辑作用.

综上所述,做为身处现场的记者出镜讲述,现场采访报道,使观众通过屏幕就能感受到新闻现场气氛,缩短现场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涵和表现力.现场采访与文字采访、广播采访相比较,它最能体现并发挥电视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也是现代电视记者屏幕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曾指出:“今后采访要走《东方时空》的路子,即由图像+解说过滤到现场纪实采访,这就更富有电视特色,容易为观众所接受,与世界电视的形式更加接近了.”